教育资源
《植树的牧羊人》 导学案
设计:任远勤 审核:黄 海 洪敏 执教: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生字词;
2、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牧羊人的故事,评价牧羊人形象;
3、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4、 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
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学探究
1、本文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
教育资源
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积累词语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 干涸( ) 词语解释。
3、解释下列词语。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4、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互学探究
主问题一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教育资源
最后一次相见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问题的各项内容。 2、
3、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4、
5、展学分工(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主问题二 体会故事的情节发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展学分工(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主问题三 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
1、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教育资源
3、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学。(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实际情况分工)。 四、拓展提升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达标检测
1、请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坍塌( ) 帐篷( ) 戳( ) 酬劳( ) 流淌( ) 水渠(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教育资源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5、“•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讲文明树新风•】
“梦娃醒,太阳笑,,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教学反思:
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