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企业财务危机的危害及对策
作者:孙 英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08年第11期
摘要:财务危机是威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性危机,企业应以对财务危机征兆的深入分析为依据,对财务危机进行防范、预测、控制和处理,积极策略和措施把握财务危机的转化机会,尽可能地减少危机损失,以保证企业财务安全运行,维护企业持续经营。 关键词:企业财务 财务危机 危机防范 0 引言
财务危机(Financial Distress)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和危机,其极端形式是企业破产,当企业资金匮乏和信用崩溃同时出现时,企业破产便无可挽回。所以,为防止财务危机与破产的发生,每个企业都在寻求防止财务危机的方法和拯救危机的措施,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重视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分析与研究。
1 财务危机的危害
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使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急剧上升,资金极度缺乏,无法周转;另一方面,由于可利用的资金相对减少,致使企业只能维持简单的生产,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财务危机的实质性危害可归纳如下:一是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由于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加之由此而带来的资金占用费和银行贷款利息逐年滚动上升,造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生产经营严重受阻。二是制约企业的发展后劲。由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出现潜亏挂账,虚盈实亏,甚至由于产生亏损无法形成积累。因此,也就无力进行更新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由于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将以危机为重,陷入一片混乱,致使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四是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严重滑坡,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经济收入。五是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企业效益不实,流动资金长期挂账无法周转,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取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财务危机的对策
2.1 财务危机的征兆财务危机不是一朝一夕所致,任何企业在出现财务危机之前,其实种种不祥的征兆已如浮出水面的冰山,逐渐浮现,我们掌握征兆特征,从萌芽状态解决问题。 2.1.1 三角债严重。企业之间常互相拖欠货款,更严重的是,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债务关系更超出了“三角”关系,从而成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拖欠不还”似乎已成为一种风气。为何企业三角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看来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对法律的了解及执行观念不强,常常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欠债,这种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不断造成企业的坏账,使原来信用不高的商业信用更显低劣,甚至影响到银行的信用。因此,三角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的高负债率,是即将触发财务危机的征兆之一。
2.1.2 账目长期纠缠不清或处于混乱状况。一是银行存款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长期不一致,没有定期作银行存款调节表;二是往来账与实际发生的债权债务不相符,该收回的不能及时收回,该转入收入的也长期挂账不作收入,有的甚至通过往来账来搞其他公司的业务;三是会计报表反映出的只是企业管理者们的目标数,其真实性可疑。
2.1.3 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企业管理者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主宰企业的一切资产,以权代法,随意地动用、处置企业的资金,重大的投资项目不通过招标等竞争机制,也不通过正常程序报批实核,对于有风险的长期投资不作出任何可行性分析和考察,内部亦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又违反法定的程序,结果造成了巨额资金有去无回,导致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和浪费。 2.1.4 追逐短期利益。有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上毫无办法,却精于在财务上巧立名目。如有的企业主要业务收入连年下滑,却通过股票等投机行为,使其他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当国家行业一旦规范或是股票市场出现震荡的时候,企业的经营就举步维艰,其中大部分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收入滑坡,成本费用高涨,导致债台高筑。
2.1.5 管理者损害企业利益.有的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资产随意抵押,为其他企业风险的项目提供担保,引起官司后因承担连带责任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有的把长期借给私人或私人企业占用,有的偷逃税款……在这些行为的背后,有许多不明不白的东西,若是追究起来,企业负债者大不了以一句“决策失误”、“大环境造成”作借口,不愿为承担损害公司利益而负任何责任。
除了上述之外,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还有很多,比如销售额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等等,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相当多的财务危机是可以事先防范的,企业应该视预防财务危机为一种投资,如发现有财务危机的征兆,应马上设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视而不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财务危机的对策
2.2.1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包括企业危机的预测和预报,还包括危机的防范和解除,即“预防”与“排警”工作。“预警”是根据一个行业整体企业的水平,利用一定的方法来推断某个企业的警情;“排警”则是已知某个企业的警情,去分析其警情发生的原因,采用一定的措施消除警情;“防警”却是根据企业预警管理的原理,采取某种机制或策略去预防警情的发生。
2.2.2 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2.2.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为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够驾驭财务管理工作全局,更好的地发挥财务运行机制的内在功能,在财务管理设计和构建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研究企业面对的、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和条件、传统习惯、职工素质等,构建出既科学、又合理、符合企业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实际、运行通畅、调节灵敏的财务管理。具体来说,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类型时,应以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构建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模式,如经营活动单纯的中小企业,宜采用集权制的模式;大型松散联合集团宜采用分权制模式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构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确定其财务责任,以内部单位承担财务责任的大小确定其相应的财权大小,以内部各单位财务责任大小及履行情况确定其利益多少,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构建时,能真正做到以财务责任为中心,以责定权。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又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稽核制度,有清晰的组织系统图。要有健全的会计体系,实行严格、完整的凭证制度、账簿报表制度、复核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和预算制度、资产盘点制度。在控制程序上,任何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完成的全过程,不能由某个职工包办或某个部门单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