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年中学高三暑期地理测试训练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
③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④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读右图回答6-8题
6.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时间尺度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④ 年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③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月 ② 7.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日 ①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持续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几年 时间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8.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经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10.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秒
1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1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13.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C.地震—海啸—洪灾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 ②副热带高压 ③温带气旋 ④极地气团 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 ⑥极地高气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5.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称为自然灾害带。据此完成16--18题。 16.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是
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③北纬20°~50°之间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④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火山、地震 ②台风、海啸 ③风暴潮、洪涝 ④农作物病害、鼠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环球自然灾害带内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
①干旱和洪涝 ②台风和风暴潮 ③山地地质灾害 ④蝗灾和虫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 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
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22.干旱发生的原因是
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 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
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有大风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 A.太平洋东部 B.太平洋西部 C.大西洋西部 D.印度洋北部
24.2007年10月超强台风“罗莎”袭击了我国、福建和浙江等地。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 成“罗莎”台风的是
25.当“罗莎”台风影响时,福建沿海某地测得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判断台风在此地移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万年中学高三署期地理测试训练题(一)
姓名 班级 考试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947-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自然灾害 死亡人数 火山爆发 0.72万 地震 15.1万 水灾 17.3万 热带风暴 74.5万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 , 水灾 ,热带风暴 。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3)热带风暴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 27.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15分) 主要灾害:酸雨、雪 主要灾害:沙漠化、水土灾 流失、雪灾 主要灾害:干旱、洪 主要灾害:干旱、洪水、飓风、寒潮、酸 水、台风、寒潮 雨 主要灾害:干 旱、沙漠化 主要灾害:干主要灾害:干旱、旱、地震 沙漠化、生物灾害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 。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原因是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原因是
(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地区,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2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可怕的旱灾使一些地方的
河流湖泊干涸。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没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烧毁了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1985年降水略有增多,蝗虫又铺天盖地地飞来。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干旱又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试画一幅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
29.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
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干旱 洪涝 风暴潮 冰雹与低温 森林火灾 崩塌、滑坡、泥石流 风沙和沙漠化 粮食损失(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200—250 100 2.5—5 15—25 / 2.5—5 2.5—5 150—200 150—200 50—60 20—30 50—100 20—30 20—30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5分)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5分)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5分)
万年中学高三署期地理测试训练题(一)
参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4 A 2 D 15 B 3 D 16 C 4 B 17 A 5 D 18 A 6 C 19 C 7 A 20 A 8 B 21 B 9 C 22 A 10 B 23 B 11 C 24 B 12 A 25 C 13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0分)
(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不同、受灾体的易损性不同 (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27.(每小题5分,共15分)
(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火山地震频繁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28.(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处于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田地耕作困难,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 (2)如图所示:
29.(每小题5分,共15分)
(1)干旱与洪涝,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
(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3)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