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发表时间:2020-07-23T00:14:59.200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0期 作者: 丁翠红
[导读] 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已知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防治,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淮北卓越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摘要:混凝土是市政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极大地满足了工程整体施工需求,混凝土结构性能优势明显,其施工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但对当下不少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面临着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这不仅仅是影响建筑结构性能,更严重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和社会财产造成威胁。针对这些频繁的施工质量通病,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应从提高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着手,严格控制和监督混凝土过程,分析问题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已知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防治,确保市政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1导言
市政工程的有序推进为城市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建设基础,而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影响重大,当前我国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因而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层出不穷,但随着建设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办法也愈发成熟完善,防治措施将会更加积极有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社会市政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成效将会更为显著,市政工程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 2.1干缩问题
在比较薄的梁板混凝土结构中干缩裂缝较为常见,其次是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这种变形没有什么规律性,多为细长的裂缝,一般都是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混合时,用水量、水泥量与砂率过大,混凝土振捣时水灰比不合理,另一种可能是受外部干燥环境影响,结构表面湿度不够,这些都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率,使得混凝土成品出现干缩裂缝。 2.2荷载裂纹
荷载裂缝种类很多,根据荷载应力不同有弯曲、扭转、压缩、剪切等断裂特征,会根据荷载变化而变化,可分为直接应力和二次应力裂纹,常见于应力区、剪切区或强振动区,与设计计算、现场施工和后期养护都有很大的关系,对结构损害很大。 2.3温度裂缝
混凝土施工受温度影响非常明显,主要是因为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部会释放大量热量,之后会逐渐冷却,根据热胀冷缩理论,其表面会产生拉应力,这种温度的冷热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如果超出混凝土承载极限就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破坏。此外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混合制成,并且混凝土结构与其他材料施工而成结构会有一定的交接,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有差异,加之环境温度催化,结构出现裂缝概率显著提升。 2.4渗透破坏
混凝土结构会掺杂一些其他介质,如气体、液体等,受混凝土内部压力差的影响,低压区物质被迫向高压区迁移、扩散,进而造成渗透问题,特别是一些与水源接近的混凝土施工工程,长期的水渗透会腐蚀结构内部钢筋,钢筋体积增大,内部结构受到挤压容易开裂,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漏水问题。此外水灰比设计不合理、水泥品质不达标、骨料颗粒性差,混凝土密实性无法保证,内部孔隙过大,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就低,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5碱骨料反应
这种施工质量通病的危害性极大,因为发生这类问题后往往很难补救施工质量,因为反应后产物会使得混凝土发生膨胀破坏,这种反应通常是因为活性骨料和凝土中的碱,还有渗透入混凝土结构的水分,因此需要做好防水处理,并加入活性掺合料来抑制碱骨料反应。 2.6蜂窝麻面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砂浆少、石子多,出现蜂窝状的窟窿,其原因很多,与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和振捣、模板施工都有关系。麻面多是由于模板施工时,表面杂物过多、表层质量不佳、离剂涂抹不匀、板密封性不够、拆除过早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的表面粗糙不平,进而引发麻面现象。
3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建议 3.1科学配比,合理选材
混凝土是由石料、砂、水泥等诸多材料混合而成,不同的市政工程有不同的质量标准,由于不同原材料性能各不相同,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并且做好原材料的采购与质量检验工作,确保各混凝土施工材料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同时配置混合料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问题和生产设备对混凝土配合比检验结果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混凝土配比、施工过程的管理,结合市政工程涉及的具体施工技术和混凝土生产所用到的设备加以充分分析,不断优化混凝土配比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符合施工标准,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3.2规范施工,加强监管
混凝土各技术施工人员应选择该行业正规的专业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并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混凝土搅拌、运输及灌注工作的良好开展。市政工程涉及层面较多,意义重大,混凝土浇筑难度较大,在工作开展前要成立专业的施工管理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负责人需结合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对施工技术、设备及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交底,做好施工质量的检验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重难点施工工序,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不断改进原有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升市政工程混凝土浇筑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针对混凝土施工的相关组织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做好施工质量的检验工作。 3.3注重养护,维护质量
市政工程混凝土繁序冗长,切不可忽略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受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干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和收缩裂缝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待混凝土浇筑后,施工单位必须立即组织设计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和养护方案,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安排好混凝土养护期内的各项保护工作,同时安排专人监督管理,设置围栏、防护网等维护遮挡结构对混凝土成品外观和造型进行物理防护;合理运用温控技术,并在冬季时搭设防护棚防止雨雪侵蚀,选择草帘等经济、保温的材料进行覆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温养护;注意控制早期裂缝,正确、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3.4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
混凝土灌注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和项目责任人,并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管理好施工技术、设备、质量、物资等,保证后续施工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确保搅拌设备干净无杂质,并按施工配备在合适的搅拌计量下开工,搅拌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等其他材料;混凝土浇筑时要确定合理的下灰点,并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位置和力度,每个浇筑带前后都应该振捣,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并注意不要撞动钢筋或模板,避免漏振、欠振、过振,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下沉时可停止振捣,切不可对已初凝的混凝土再次振捣,这部分可在后期做好施工缝处理。 4结语
社会和城市的急剧发展使相关的市政工程建设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基础,其施工质量与市政工程的安全运行有极大的关系,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且关乎其使用年限和维护成本,但是混凝土施工占据比例较大,施工技术难点颇多,由于施工问题造成的质量通病是市政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这需要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针对不同的施工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各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比如选取合理的配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施工操作、加强施工质量监管等,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质量,保证市政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锋.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中国标准化,2018(06):108-110. [2]邓慧.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8):59-60. [3]郑德生.试论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河南建材,2015(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