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铁七局攻克预应力门式墩盖梁成果

中铁七局攻克预应力门式墩盖梁成果

来源:保捱科技网
攻克预应力门式墩盖梁 裂缝施工技术难题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安阳华祥路立交项目部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安阳华祥路立交桥位于安阳市华祥路与安钢大道交叉口,全桥布跨采用6×35m、3×40m共2联9孔桥梁,全长330m。下部桥墩采用矩形桥墩,灌注桩基础;3#、4#、5#、6#墩盖梁采用预应力后张法施工;上部采用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全桥跨越安李线、钢厂联络线、电厂联络线共4股道。华祥路是107国道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过境车辆的通行压力,安阳钢厂、安阳电厂分布周围,该路口及铁路平交道口交通十分繁忙。

3#、4#、5#、6#桥墩采用单排三柱式门式框架桥墩,盖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梁钢绞线规格为φj15.24mm,公称面积140.00mm2,上下三层布设,分别为6束×7股、6束×9股、6束×9股,预应力钢束锚具为OVM15-7、OVM15-9型锚具;盖梁采用C40混凝土浇筑。

绘图人:赵亮 日期:2007年8月16日

二、小组简介

小组简介表

小组名称 成立日期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安阳华祥路立交项目部登记号 QC小组 登记 2007年8月16日 日期 QC-七郑-2007-08 2007年8月16日 组长 序号 1 2 3 小组成员 4 5 6 7 8 9 小组类型 攻关课题 王占峰 姓名 孙 猛 王占峰 皇甫 福升 潘俊改 赵 亮 陈红运 陈浩波 展仲礼 郭彦伟 年龄 28 30 28 29 28 36 29 29 26 26 活动时间 职称 工程师 工程师 组内 职务 顾问 组长 2007年8月~2008年1月 组内分工 组织协调 开展教育、制定计划、编制方案 组织实施 接受TQC 教育时间 80小时 80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75小时 32 工程师 副组长 助 工 副组长 指导实施与审核 监督检查、数据检测、整理 组织协调 监督检查 数据收集 监督检查 现场跟踪 平均年龄 工程师 副组长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助 工 技术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8次 10 秦彦亮 攻关型 小组活动 攻克预应力门式墩盖梁裂缝施工技术难题 制表人:赵 亮 日期:2007年8月16日

三、选题理由

➢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提出的高标准要求, 确保该项 工程创省优。

➢ 公司质量目标,要求项目部质量评定合格率为100%。 ➢ 后张法预应力盖梁为该工程施工难点之一,预应力盖梁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控制预应力盖梁施工的每一步工序,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 后张法预应力盖梁在国内工程运用较少,具有技术性较强,施 工工艺新的特点,我项目部在此方面的经验不足。

四、现状分析

针对2007年8月19日前所施工3#墩预应力盖梁外观尺寸不理想及梁体张拉后出现的裂纹(缝)等质量情况,小组成员在组长王占峰的带领下于8月19日至21日针对该情况通过内业资料及施工现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详细调查,8月22日对影响预应力盖梁质量的因素作出了详细总结,列表并画出排列图如下:

影响预应力盖梁施工质量因素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影响因素 波纹管坐标偏差大 张拉力不均匀 张拉控制不严格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模板不牢固 混凝土拌制不合格 其他 频数(次) 20 18 4 3 2 4 2 累计频数(次) 20 38 42 45 47 51 53 频率(%) 37.7 34.0 7.5 5.7 3.8 7.5 3.8 累计频率(%) 37.7 71.7 79.2 84.9 88.7 96.2 100 制表人:赵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绘图人:赵 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由排列图可知,波纹管坐标偏差大、张拉力不均匀的累计频率在80%以内,是影响预应力盖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急待解决的主要的质量问题。 五、设定目标

影响预应力盖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波纹管的偏差大和张拉力的不均匀,针对这两个主要因素,小组设定的活动目标为:

1、管道坐标控制:

项 目 梁长方向 管道坐标 梁高方向 同排 管道间距 上下层 允许偏差(mm) 30 10 10 10 2、单根两端张拉力相差不大于1Mpa,同排钢绞线张拉力相差不大 于1Mpa。

最终使波纹管坐标偏差大、张拉力不均匀两项影响预应力盖梁的主要因素的累计频率控制在20%以内,预应力盖梁达到内实外美的质量要求。 六、目标可行性论证

1、公司领导重视QC活动的开展,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2、项目经理担任小组顾问,并在资金上给予绝对保证。

3、组员全部为项目技术骨干,文化程度高,施工经验多,技术层次高。 4、小组成员多次参加QC活动,多次参加TQC知识培训,有丰富 的理论知识和活动经验。

5、小组设定的活动目标符合公路桥涵技术规范要求,可实施性强。 经上述分析,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七、原因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小组成员针对盖梁现场施工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

可能影响盖梁各项指标的原因,并绘制因果分析图:

绘图人:赵 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八、要因确认

针对影响预应力盖梁施工质量的原因,对末端原因逐条进行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表(一)

序号 1 2 人 3 4 5 波 纹 管 坐 标 不 准 确 料 6 7 机 8 9 10 法 11 12 13 环 14 15 操作经验少 培训不到位 规格不符合要求 原材料存放不当 原材料使用不准确 现场检测设备少 技术交底不清 立柱钢筋与盖梁钢筋冲突 盖梁钢筋与波纹管冲突 立柱钢筋与 波纹管冲突 照明器具不足 雨天施工影响 交通流量影响 末端原因 认识不足 创优意识不强 确认方法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资料审查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确认情况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作业人员操作经验缺乏,操作不熟练,关键工序认识不清,是要因。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经试验验证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不合格的清理出场,为非要因。 原材料存放标识不清,钢绞线,波纹管易锈蚀,是要因。 现场备有多种规格型号原材,加强管理,为非要因 项目部已联系购买,为非要因 技术人员已对作业队详细交底,为非要因 盖梁骨架钢筋按设计要求可适当调整位置,为非要因 盖梁骨架钢筋较密,与波纹管冲突是要因 立柱钢筋与波纹管位置冲突,是要因 项目部已联系购买,为非要因。 已做出详细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及预案,为非要因。 专门设置防护人员及防护措施,为非要因。 负责人 皇甫 福升 陈红运 王占峰 秦彦亮 郭彦伟 陈浩波 展仲礼 赵 亮 潘俊改 陈浩波 赵 亮 皇甫福升 陈红运 陈浩波 展仲礼 是否要因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制表人:赵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要因确认表(二)

序号 1 2 人 3 4 5 操作经验少 培训不到位 末端原因 认识不足 创优意识不强 确认方法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讨论分析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资料审查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确认情况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作业人员操作经验缺乏,操作不熟练,关键工序认识不清,是要因。 加强培训,弥补欠缺,为非要因。 经试验验证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不合格的清理出场,为非要因。 原材料存放标识不清,钢筋、钢绞线,波纹管易锈蚀,是要因。 现场备有多种规格型号原材,加强管理,为非要因 张拉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为非要因。 张拉设备不灵活,千斤顶加力不均匀,是要因 压力表、千斤顶已校核,为非要因。 机械均有专人检修,为非要因。 技术人员已对作业队详细交底,为非要因。 两端阶段张拉力控制不到位,易造成滑丝、断丝等问题,是要因。 排间钢束张拉力不严格,造成梁体受力不均,是要因。 张拉顺序已按图纸设计要求施工,为非要因。 项目部已联系购买,为非要因。 已做出详细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及预案,为非要因。 专门设置防护人员及防护措施,为非要因。 负责人 皇甫 福升 陈红运 王占峰 秦彦亮 郭彦伟 陈浩波 展仲礼 潘俊改 赵 亮 陈浩波 陈红运 秦彦亮 是否要因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料 张拉力不均匀 机 规格不符合要求 原材料存放不6 当 原材料使用不7 准确 油泵不密封、油8 质差 操作手柄不灵9 活 压力表、千斤顶10 校核不准确 机械日常维护11 不到位 9 技术交底不清 单束两端张拉力不均 上下排间钢束拉力不均 张拉顺序不正确 照明器具不足 雨天施工影响 交通流量影响 10 法 11 12 13 环 14 15 王占峰 皇甫 福升 展仲礼 郭彦伟 陈红运 赵 亮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制表人:赵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从末端因素中确认出影响预应力盖梁质量的主要因素,共七项:

操作经验少 绘图人:赵亮 绘图日期:2007年8月22日 原材料存放不当 九、制定对策 盖梁钢筋与波纹管冲突 小组成员针对影响预应力盖梁质量的主要原因制定出对策。 主要对 策 表 原立柱钢筋与波纹管冲突 因 要因 对策 加强培训老工人帮、带 目标 积累成熟操作经验,提高工人操作水平 确保原材料不受腐蚀损坏 保证波纹管位置准确 钢筋不冲突保证波纹管位置 操作手柄灵活 对比张拉力控制在1MPA内,伸长量在5mm内 杜绝超张拉及欠拉现象 措施 地点 序号 1 操作经验少 2 原材料存放不当 盖梁钢筋与波纹管冲突 立柱钢筋与波纹管冲突 操作手柄不灵活 单束两端张拉力不均 上下排间钢束拉力不均 加强原材料管理 与设计部门协商变更,调整钢筋位置 与设计部门协商变更,调整钢筋位置 及时检修,专人负责 严格对比控制两端阶段张拉力及伸长量 严格控制张拉力 操作手柄不灵活 对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有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施工帮、带经验少的 工人。组织现场单束两端张拉力不均 工人进行座谈交流经验,提高整体作业水平 加强现场管理,钢筋、钢绞线及波纹管放在钢筋棚内,并架施工上下排间钢束拉力不均 空覆盖,设专人管理,责任到现场 人。 及时与业主及设计部门联系变更处理 施工现场 完成时间 2007年9月3日 2007年8月25日 2007年9月1日 2007年9月5日 2007年9月3日 2007年9月10日 负责人 孙 猛 王占峰 郭彦伟秦彦亮 王占峰皇甫福升 陈浩波 皇甫福升 陈红运 赵 亮 展仲礼 3 4 及时与业主及设计部门联系变更处理 专人定期检修,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 5 6 设立专门张拉施工小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负责张拉施工。严格进行双控制施工。 施工现场 展仲礼陈浩波 7 加强检查力度及控制力度,严格按设计值施工。 施工现场 2007年9月15日 潘俊改赵 亮 制表人:赵亮 日期:2007年8月22日

十、对策实施 实施一:增加操作经验

1、2007年8月25日-9月3日,针对操作工人操作经验少, 项目部组织了预应力盖梁施工作业培训班,为期10天,技术人员分项分批针对各个工种对作业人员详细讲解操作规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作业队老工人在实际操作中有针对性地帮、带经验相对不足的作业人员 3、班后小组成员组织作业人员座谈,交流作业经验,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效果: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工人操作经验增加了,整体操作水平提高了。 实施二:原材料妥善存放

1、郭彦伟、秦彦亮负责现场钢筋、钢绞线的存放的整改工作。

2.存放的钢筋、钢绞线全部放于钢筋棚内,底部用枕木等架空,并用防水布保护好,以免锈蚀。

3、夹片存放于干燥且不容易碰损的的地方,避免腐蚀或损坏。

效果:通过此项整改,钢筋、钢绞线无锈蚀痕迹,加片无锈蚀和损坏现象,加片在使用时不再出现滑丝现象。

实施三、合理安排盖梁钢筋与波纹管的放置

针对盖梁钢筋密,间距小,波纹管较粗(钢筋净距为56~82mm,波纹管内径为70mm、80mm)的状况,王占峰、皇甫福升、陈浩波及时与业主及设计部门联系协商,做出以下解决方案:1、调整钢筋位置,将波纹管通行的钢筋间距增大2~

3cm,确保波纹管的穿入。2、与波纹管平行(垂直)加入一根(若干根)与被挪动钢筋相同型号的钢筋加以固定。

挪动钢筋及加筋示意图

效果:通过此项措施,达到了保证了波纹管位置的准确的目的,同时盖梁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实施四、合理安排立柱钢筋与波纹管的放置

由于立柱钢筋1#筋占据波纹管位置,造成波纹管偏移,经皇甫福升、陈红运与业主及设计部门联系协商,做出以下处理方案,波纹管通过处立柱钢筋打弯成弧形,并加入一根相同型号的弧形钢筋与其焊接,加以固定,如图所示:

立柱钢弯曲钢筋及加筋示意图 工人在放置盖梁钢筋笼 加筋 波纹管 效果:通过此项处理,立柱钢筋与波纹管不再冲突,波纹管坐标偏差符合了规范要求,梁体受力均匀了,保证了盖梁质量。 实施五、提高操作手柄的灵活性 1、2007年9月3日 ,由赵亮、展仲礼联系张拉设备厂家,让厂家派技术人员对整台设备进行检修,重点检修操作手柄,确保手柄操作灵活.并让技术人员对操作工进行共计4小时的培训。重点讲述了张拉设备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在进行张拉之前,对张拉设备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操作性能良好。

效果:通过此举措,操作手柄灵活了,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不再出现断丝等现象,梁体受力均匀,盖梁质量得到改善。 实施六、均匀单束两端张拉力

针对两端张拉力不均的问题,项目部设立以展仲礼为组长的专业张拉小组,共计6人,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负责张拉机具操作,并采用两端对比张拉,双控制(张拉力和伸长值控制)阶段张拉施工。

效果:通过设立张拉小组施工,提高了张拉质量,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对比张拉力控制在1Mpa内,伸长量5mm内的目标,杜绝了由两端张拉力不均造成的断丝、滑丝及振动等现象。

实施七、均匀上下排间钢束拉力

上下排间钢束拉力不均,易造成盖梁梁体应变不均,从而造成盖梁裂纹、扭曲等恶果。项目部采取专人施工专人负责的措施,严格控制此道工序的施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值施工,杜绝超拉及欠拉现象的发生,并由小组成员赵亮、陈红运负责检查。

进行张拉作业

效果:通过加强检查力度及控制力度,杜绝了超拉、欠拉现象,上下排间张拉力均匀,梁体质量有明显改观。 十一、效果检查

2007年9月25日,组长王占峰组织全体组员对预应力盖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如下:

(一)、质量效果:

小组成员在组长王占峰的带领下针对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对施工完的4#、5#、6#预应力盖梁进行了质量调查,列表并画出排列图如下:

影响预应力盖梁施工质量因素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影响因素 波纹管坐标偏差大 张拉力不均匀 张拉控制不严格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模板不牢固 混凝土拌制不合格

其他

频数(次)

2 1 3 3 2 4 2

累计频

数(次) 2 3 6 9 11 15 17

频率

(%) 11.8 5.9 17.6 17.6 11.8 23.5 11.8

累计频率(%) 11.8 17.7 35.3 52.9 .7 88.2 100

制表人:赵亮 日期:2007年9月25日

绘图人:赵 亮 绘图日期:2007年9月25日

由排列图可知,波纹管坐标偏差大、张拉力不均匀的累计频率控制在了18%以内,超出了我们预定目标20%,预应力盖梁达到了内实外美的效果,我们的目标实现了。

盖梁效果图

(二)、社会效果

后张法预应力盖梁施工由于在工期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质量控制较好,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赞扬,社会效益良好。同时,受到业主单位的20万元经济奖励。(附:奖励文件) (三)经济效果

通过QC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控制了后张法预应力盖梁的质量,从而避免了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经济损失。

以上三项效果表明我们小组开展的QC活动成功。 十二、巩固措施

1、基于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小组总结了本次施工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后张法预应力盖梁施工工艺指导书》,编号为:ZTQJ-郑州公司-GY-28,为今后的预应力盖梁施工提供了资料。

2、坚持质量管理教育制度化,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理论水平和运用QC方法及工具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十三、总结及今后打算

1、通过此次QC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小组各个成员深深感到,在施工生产中利用QC方法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科学规范, QC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气氛,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程,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仅为项目部和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个人能力、TQC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附活动前后小组成员

综合素质对比表和雷达图)。

2、我们小组下个攻关的课题是《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小组成员综合素质对比表

项目 质量意识 个人能力 TQC知识 解决问题信心 团队精神 自我评价 活动前(分) 80 75 70 75 80 活动后(分) 90 95 95 98 93 制表人:赵 亮 日期:2007年9月28日 绘图人:赵 亮 绘图日期:2007年9月2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