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比较阅读,七年级,语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七年级,语文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一、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感悟情趣事理。(16分)

【甲】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

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居一年,胡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出自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将文章标题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2.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为”字的意思。(2分) ⑴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⑵此何遽不为福乎 ..

3.请从【甲】文中找出与下边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近的字。(2分)

⑴方出神 ⑵人皆贺之 ..4.请用逗号标出【乙】文划线句子中的两处停顿,使之读起来更加顺畅。(2分)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5.把下面【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6.【甲】文中“庞然大物”指的是什么?(2分)

7. 根据上下文,将【乙】文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写出来。(2分)

8.【甲】文在“趣”字上做文章,讲究物外之趣;【乙】文则借故事讲道理,它告诉我们 。(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阮裕禄在剡(地名),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阮后闻之 闻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阮光禄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2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题。(19分)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5分)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一、

1.(2分)《童趣》、《塞翁失马》。 2.(2分)⑴被;⑵是,算是。 3.(2分)⑴正;⑵尽。

4.(2分)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5.(2分)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战死沙场。

6.(2分)一癞虾蟆。

7.(2分,错1字扣1分,不加问号扣1分,扣完为止。)此何遽不为福乎? 8.(2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或: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祸与福是对立统一关系(意近即可)。 二、

1.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听说。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2.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三、

1、(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2、(4分)

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四、 1. B 2. B 3.

(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4.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5.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丙文翻译】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

(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