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张
[摘
要]思政教育关系着我们伟大的主义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继承,关系着我们伟大
武许静宜
的主义事业能否代代相传。新时期,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探索
实践
教之道,德为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把思政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总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对思政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高校学生所学功课,教师所授知识,学生学习环境和管理模式与普通中学均不同,生源结构更为复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度较大,压力较重,任务艰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归纳了一些思政教育工作的经验。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辅导员无疑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辅导员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学生的教育者,在整个思政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应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用人文情怀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因此,高校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把住辅导员入口关、程序关和质量关,严格执行考核评价标准,畅通辅导员职级晋升渠道,还可以选拔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充实辅导员队伍,制订科学的(评)实施细则》,把班级成绩与辅导员津贴挂钩,把辅导员任职业绩与职称评定(职级调整)挂钩,让辅导员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同,所以应该建设以校内为横、校间为纵、纵横交错、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以校园新媒体为平台,以“面向师生反映热点”为宗旨,关注学生动态,做好预案准备工作。另外,组织召开思政教育工作交流会议,让辅导员畅所欲言,介绍经验,互相促进,多措并举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思政教育主渠道中,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紧密联系改革开放40周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大思政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但要使思政课有温度,而且要让思政课活起来。同时,为了推进思政
教育工作改革,校相继出台了《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结对班级制度》《校、院领导听思政课及课程思政的制度》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举措。我们在平时与家长的谈话中得知,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在学校有老师管,在家就可以适当放松对子女的教育了。这无疑中就加大
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学生违纪受处分或者出现问题时,我们必须通知家长到校,把处理意见或学生的表现通报给家长,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只有家校合作才能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否则学生一回家就会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作耳边风,家长也会蒙在鼓里,这是我们教育的漏洞。由于学校是跨省招生,学生分布广,召开家长会的难度较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很少。为弥补这一缺陷,新生报道时,学校整理了一份教育材料分发给了每位家长,同时也给每位学生分发了一本学生手册,内容包括大学生守则和规范、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并要求各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让他们深刻理解学生手册的内容,明白在学校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教师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学习、表现告诉家长,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探讨教育对策,促进学生管理,可以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对重点对象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和问题生要进行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教。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成长发展的一种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延续了第一课堂的知识内容,补充和完善了第一课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形成课外课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学习,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茫然、困惑。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组织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如“体育文化艺术节”“雷锋活动月”等,活跃、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是新时代、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在校园和新校区建设中要从长远和全局出发,要立足学校实际,使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时代风格与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有机统一,既要注重自然景观建设,又要注重文化景观建设,使师生员工真正
(下转39页)
陕西教育(高教)2019-1237
《辅导员考核“校园十大歌手赛”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当今社会是充满诱惑的纷繁社会,刚刚成年的大学生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难免会有些手忙脚乱。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指导作用。同时,为了使两者可以更好地结合、更多地被应用,学校应注重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组建高质量教师团队,通过宣传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门课程的作用,从而使形势与课程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形势与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两点,一是考核方式单一,二是考核形式缺乏科学性。对于这两个问题,学院应组织教师团队进行研讨,积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外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成绩。形势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如果沿用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就会加大课程难度,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严重不足,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考核时,不应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5.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教学
艺术类学生比较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应该将实践教学应用于理论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组织“一周新闻概述”“我想知道的热点新闻总览”“校园新鲜事”“社会热点点评大赛”等活动,可以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将形式与(上接37页)置身于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感受“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洗礼。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持续打造了“知行榜样”“知行放映室”“知行工作室”等一系列深受学生喜爱的“知行工程”文化育人品牌。当前,网络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在充分整合各类网络媒体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校史馆再现宣传西迁精神,抢占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在学生中做好推优工作,树立学习工作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间树立模范生,有利于激励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上进。除了设立“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外,还可以设立“文体积极分子”等单项奖励,尽量扩大奖励面,让更多的学生有获奖的机会,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榜样效应。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知行榜样”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暨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以班级、学生荣誉体系为依托,以弘扬理想信念、凝聚榜样力量为主题,表彰在崇德向善、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涌现出的学生典型和榜样人物及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在回顾学校历史沿革、展示发展成果、同唱校歌中融入爱校情怀;在宣读颁奖词、教师和家长代表的感言中融入感恩教育;在榜样视频、走红地毯、分享成长故事中展示西理学子成长、成才的点滴,感动和激励为梦想而奋斗的西理青年;在颁发奖杯中融入榜样激励教育,让榜样力量鼓舞人心,让理想信念笃定不移。榜样远比批评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长期坚持这种积极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还能够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为
课程带到在田间地头,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内化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青年学生参观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英雄的先进事迹,让他们将心得体会以音频或文字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此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6.教学设计“项目化”
在形势与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中得到应有的实践锻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安排一次任务或者活动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使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提升综合技能。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项目结束后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参考文献:
[1]邓振芳:《高职“形势与”课项目化教学探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2]白静、李冰:《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课实效性探析》,《高教学刊》2019年第2期。
[3]黄洪雷:《地方高校“形势与”课特色化教学研究》,《思想理论教学导刊》2018年第1期。
[4]肖国香:《给予混合式教学的“形势与”课程“一纲三维六化”教学模式探究》,《高教学刊》2019年第4期。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班争光,为己争光。
结
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工作者既要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又要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也应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认真学习领会*总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守好初心,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换取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并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
[1]李升兴:《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9期。
[2]刘巧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现代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3]庄灵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集美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陕西教育(高教)2019-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