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来源:保捱科技网


浅析中国公务员

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0902班 姓名:*** 学号:**********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摘 要

21世纪已来临,我国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公务员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是国家“吏治”的基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国掀起了行政改革运动,公务员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也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中国公务员制度发育不良,改革势所必然。 关 键 词

公务员制度 改革 创新途径 监督机制 公务员素质

健全法制 干部考核 公平公正 科学决策 官僚制

正 文

一、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的非理性。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使得“家长式”人物层出不穷。同时,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出现矛盾,用人部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党政关系尚未根本理顺,政治侵夺行政,行政机关难以自主发展其自身的合理结构和管理能力。3.职能分化和分工不明晰,结构和功能交叉重叠。而专业化分工的欠缺又造成了我国公务员系统普遍缺乏专业化人才,更多的是“万金油”式人物。 (2)法治化管理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行规,立法层次较低,强制性、权威性不强。在法制不完善而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同时,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严重现象。个别行政组织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依据稳定性较差的和长官意志来进行管理,呈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以往的干部管理模式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传统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社会上还逐渐形成了职业套用行政级别的问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待遇都要与行政职级挂钩,无形中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从而造成“千军万马奔官来,百万雄师争挤独木桥”这样一种不良局面,非常不利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近年来国家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规和责任制。主要表现在:A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B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碗的问题。C在干部调配上,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D缺乏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清,权力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问题普遍存在。E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

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用人缺乏法制,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大,表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5)监督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 一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缺少监督机制,权力就会异化,就难以避免。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需要根据国情的不同,具备中国特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搞“政治中立”。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我国是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

三。、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建议性措施 (一)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 1.分权。涉及与地方的关系和内部上下级关系。在与地方关系调整方面,将承担的职能转移到地区或地方以及半公共组织中。在上下级关系的调整方面,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实行职责分开,决策功能集中于主管部门,而将主要管理权转移到下级部门,使下级部门成为纯粹的执行机构。

2.授权。让低层员工和公民更多地参与决策。

3.弹性化。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撤销现有组织,设立“虚拟组织”,任务完成后,组织就将自行终结。

(二)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

1.解除规制。在职位分类方面,废除繁文缛节,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优势互补,使分类更具弹性和灵活性。报酬方面废除公式化的工资制度,实行个性化的绩效工资制。人事录用方面解除人事选拔的繁琐规则,赋予部门管理者录用、提升、奖励、辞退公务员的自主权。

2.取消职务常任制。一方面强制性地大规模裁员,另一方面则推行合同雇佣制和临时聘用制。

3.推行绩效管理。以追求顾客或公民满意为目标,以“三E”—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为标准,建立可测量绩效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并以此作为公务员工资、晋升、奖惩的依据,从而形成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控制的新的机制。

4.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以事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将关注的重点从“制度”转向“人”,强调把人从规则的束缚中出来,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作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将人力资源(公务员)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公务员的潜能,提高其绩效。授权、分权、解除规制、取消职务常任制、推行绩效管理等等这些措施都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重塑组织文化。把管理主义理念引入管理,强调的公共服务职能,以追求顾客或公民满意为组织目标。改革者常常使用三种途径来再造组织文化,即塑造组织习惯、心灵和心智。通过让雇员尝试新经历以形成新的行为方式;通过转变雇员的情感承诺来强化这些新行为;通过帮助雇员重新理解组织的共同远景来形成新的心智模式。 (四)加强创新。

从控制导向到服务导向的理论创新。充分回应民众的要求是存在的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及其工作人员行动的根本宗旨。从集权人治到民主法治的制度创新。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管理方式创新。从机械封闭式到弹性开放式的组织结构创新。 结 束 语

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必需的人才保障。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全的立法以及公务人员的执法水平。建立公务员制度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提高执法的总体水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刘旭涛:《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