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教融合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产教融合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来源:保捱科技网
 产教融合的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王志强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践行产教融合需要基于一定的条件,而且因为产教融合具备一定的客观性,所以在践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产教融合的目标,以便展现产教融合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就产教融合的基本目标,探讨了产教融合的实现条件,望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基本目标;实现条件

引言:全面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基于宏观角度,融合理念与功能,以便在执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明确其中的不足,减少协同主体之间不理想的状态,解决工具失衡的问题,从而起到优化产教融合工具的作用。执行产教融合,应当加大产教融合的有效供给,注重产教融合的建设进程。

一、产教融合的基本目标

所谓的目标指的是公共组织以帮助解决公共等问题为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行动,而该行动所取得的指标与效果则能够有效反映产教结合的基本目标,因此其基本目标为校企协同育人以及两链融合。

(一)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作为产教融合的底线目标,其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因为校企协同育人将院校以及企业的需求作为原则,以便能够通过对企业以及院校资源的整合以及调用,对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双元化的主体,不断调和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矛盾,将院校以及企业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开展校企合作,以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参

与到校企合作中,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合作动力,还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诉求。另外,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要对企业以及院校的不同资源进行整合,以便在展现人才基础课程优势的同时,给予人才师资以及设施方面的资源。

(二)两链融合

两链融合作为产教融合的最高目标,其将教育链与产业链机制的深度融合作为目标,以便其能在一定的机制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一方面要对产业链以及教育链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院校专业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直接对接,以便院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关联。另一方面,实现两链融合的关键在于进行机制创新,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对扶持以及产教供需体系等机制进行创新[1]。例如,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发展混合所有制,落实顶层设计的,优化院校的治理结构,以便建设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产教融合的实现条件

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其关键在于遵循客观环境,在掌握产教融合内涵的基础上处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产教融合的价值,使得企业以及院校双方主体都能在产教融合的指导下获得相应的利益。

(一)正确认识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的提出其目的在于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在实现产教融合目标的过程中,其主要通过产业系统以及教育系统对制度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对于院校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实际上,就产教融合而言,其关键在于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不能切实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则产教融合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通过对制度进行革新,来对产业系统以及教育系统进行整合,不仅能展现产教融合的优势,促使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创新。因此,企业与院校首先应当进行多元合作,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通过联合,对人才进行培养,使得自身成为培养人才的主体。而则主要起到辅助作用,通过对制度的创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推进产教深入融合。其次,将双方需求作为导向,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正当需求的前提下,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最后,生成产教融合的动态机制,因为产教融合是一项动态化的流程,无论是产业系统,还是教育系统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执行产教融合要考虑到动态化以及开放化的特点。

(二)深入掌握产教融合的价值

重视产教融合的原因在于产教融合具备重要的价值。因此,首先应当利用产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将人才培养作为实施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因为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职业院校所关注的话题,所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院校专业设置的有效对接。其次,利用产教融合激发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热情,因为校企合作是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其获得的收益较少,所以企业一般缺乏与院校合作的热情。但是企业与院校进行合作则能实现企业对于人才资源的储备,从而提升技术水平,满足企业的合理诉求,所以企业在与院校合作中应当更加具备积极性。

(三)处理好统筹协调与突破的关系

统筹协调与突破的关系其本质上是产教融合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产教融合与经济发展的节奏相适应,基于产教融合的程度制定合作的深度。因为产教融合是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为了促使产业链与教育链能完整地融合在一起,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度融合。例如,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与院校作为合作的纽带,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2]。同时,因为产教合作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对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经济发展而言,我国应当加大资本要素亦或是劳动要素的投入,以便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四)强化重要主体作用

企业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体,所以在执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首先,明确企业在执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如果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企业是连接工程的重要纽带。因此,企业如

果在产教融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那么产教融合就丧失了应有的意义。所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开展产教融合的关键。企业应当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院校提供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资源,以便使得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加快人才培养的创新进程,降低突破机制的,从而寻找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的突破口。

结语:总而言之,执行产教融合要在明确产教融合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掌握实现目标的条件,以便企业与职业院校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产业链与教育链进行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陆秋宇.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治理研究[D].扬州大学,2022.

[2]吴雪枫. 中职产教融合执行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辽宁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LZYJGZXLFZC2252)阶段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