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来源:保捱科技网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

A. 1 B. −0.6 C. −6 2.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D. π D. 12 D. 7A. 6 A. 4B. 18 B. 5C. 27 C. 63.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30,则它的边长a满足( ) 4. 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B=∠C

C. a:b:c=1:2:3 A. x=−2y=3

B. x=−3y=1

B. ∠A:∠B:∠C=1:2:3 D. a2−b2=c2 C. x=1y=5

D. x=−1y=5

5. 下列各组数中,是方程2x+y=7的解的是( )

6. 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1,﹣1),“车”位于点(﹣3,﹣1),则“马”位于点()

7.

A. (3,2) B. (2,3) C. (4,2) D. (2,4)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直线y=2x+k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 k>0 B. k<0 C. k≤0 D. k≥0

9.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 同位角相等

C. 如果|a|=|b|,那么a=b

D.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3,则周长是7

10. 在一次13人参加的歌咏比赛中,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7名参加决赛,小丽已

经知道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中位数

AD是∠BAC的平分线,11. 如图,在△ABC中,∠C=90°,∠B=40°,

则∠ADC的大小为( )

A. 25∘ B. 50∘ C. 65∘ D. 7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2. 一组数据-1、1、3、4、5的极差是______.

13. 若x2=9,则x=______;若x3=-27,则x=______.

第1页,共16页

14. 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P=AC,则数轴上点P所表示

的数是______.

15. 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结论是______.

16. 一次函数y1=k1x+b和y2=k2x的图象上一部分点的坐标见下表:

x y1 y2 …… …… …… 2 3 -2 3 5 -3 4 7 -4 …… …… …… 则方程组y=k1x+by=k2x的解为______.

17. 已知如图,BQ平分∠ABP,CQ平分∠ACP,∠BAC=α,

∠BPC=β,则∠BQC=______.(用α,β表示)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8. (1)计算:23-312+527;

(2)计算:(1+3)(2-6)-(23-1)2.

19. 解方程组:

(1)4x−y=30x−2y=−10 (2)2x−5y=−35x−2y=−18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8.0分)

20. 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

底端离墙7米.

(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

(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

第2页,共16页

米?

21.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3个点:A (-1,0),B (3,-1),C (4,

3);

(2)顺次连接A,B,C,组成△ABC,求△ABC的面积.

22. 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分别选5名同学参加“学雷锋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其预赛成

绩如图:

(1)根据上图求出下表所缺数据

甲班 平均数 8.5 中位数 8.5 众数 ______ 方差 ______ 第3页,共16页

乙班 ______ 8 10 1.6 (2)根据上表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你认为哪班的成绩较好?并说明你的理由.

23.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某居民小区为了绿化小区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准备将一块周长为76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成长和宽分别相等的9块小长方形,如图所示.计划在空地上种上各种花卉,经市场预测,绿化每平方米空地造价210元,请计算,要完成这块绿化工程,预计花费多少元?

24. 我国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部迅速派出

快艇B追赶如图(1),图(2)中l1,l2中,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追赶时间之间的关系? (2)A、B哪个速度快?

(3)15分钟内B能否追上A?为什么?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5)当A逃离海岸12海里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度,B能否在A逃入公海前将其拦截?为什么?

(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s=k1t+b1与s=k2t+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

第4页,共16页

25. 如图,直线y=2x+3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求A,B两点的坐标;

(2)过B点作直线与x轴交于点P,若△ABP的面积为154,试求点P的坐标.

26. (1)如图1,已知AB∥CD,那么图1中∠PAB、∠APC、∠PC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

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BAC=80°,点D是线段AC上一点,CE∥BD,∠ABD和∠ACE的平分线交于点F,请利用(1)的结论求图2中∠F的度数.

第5页,共1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A、1是整数,为有理数;

B、-0.6是有限小数,即分数,属于有理数; C、-6是整数,属于有理数; D、π是无理数; 故选:D.

依据无理数的三种常见类型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常见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

解:A、B、C、D、

=3=3=2

是最简二次公式,故本选项正确;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

解:∵∴5<<<<6.

故选:B. 直接得出5<

<6,进而得出答案.

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估算出键. 4.【答案】C

【解析】

第6页,共16页

解:A、∠A+∠B=∠C,又∠A+∠B+∠C=180°,则∠C=90°,是直角三角形; B、∠A:∠B:∠C=1:2:3,又∠A+∠B+∠C=180°,则∠C=90°,是直角三角形; C、(x)2+(2x)2≠(3x)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 D、由a2-b2=c2,得c2+b2=a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注意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5.【答案】C

【解析】

解:把x=1,y=5代入方程左边得:2+5=7,右边=7, ∴左边=右边, 则故选:C.

把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即可.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6.【答案】C

【解析】

是方程2x+y=7的解.

解:如图所示:“马”位于点(4,2). 故选:C.

直接利用“将”位于点(1,-1),得出原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得出原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7.【答案】A

【解析】

第7页,共16页

解: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那么k>0. 故选:A.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 8.【答案】A

【解析】

解:A、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本选项符合题意; B、同位角相等.假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如果|a|=|b|,那么a=b,错误,结论:a=±b,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3,则周长是7,错误,周长为7或8.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答案】D

【解析】

解:共有13名学生参加歌咏比赛,取前7名,

所以小丽需要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入决赛,即前7名.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7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小丽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 故选:D.

第8页,共16页

由于有11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要取前7名参加决赛,故应考虑中位数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用中位数的意决实际问题.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0.【答案】C

【解析】

解: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CAB=50°, ∵AD是∠BAC的平分线, , ∴∠DAC=25°

-∠DAC=65° ∴∠ADC=90°故选: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1.【答案】6

【解析】

解:数据-1、1、3、4、5的极差是5-(-1)=6; 故答案为:6.

根据极差的定义即可求得.

此题考查了极差,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求极差的方法是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3 -3 12.【答案】±【解析】

解:若x2=故答案为:±

=3,则x=±;-3

;若x3=-27,则x=-3,

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所求.

此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9页,共16页

13.【答案】1-22

【解析】

解:AC=AP=AC=21-2, P点坐标1-2故答案为:1-2

=2,

.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是解题关键. 14.【答案】两个角是等角 它们的余角相等

【解析】

解: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两个角是等角,结论是它们的余角相等. 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是条件,那么是结论.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命题的组成,需同学们熟练掌握. 15.【答案】x=13y=−13

【解析】

解:把(2,3)和(3,5)代入y1=k1x+b, 可得:解得:所以y1=2x-1;

把(2,-2)代入y2=k2x,可得:2k2=-2, 解得:k2=-1, 所以y2=-x, 联立两个方程可得:

-

解得:,

故答案为:,

第10页,共16页

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后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函数与方程组的关系,关键是根据两个函数的交点即为方程组的解集.

16.【答案】12(α+β)

【解析】

解:连接BC,

∵BQ平分∠ABP,CQ平分∠ACP, ∴∠3=

ABP,∠4=

ACP,

-β,2(∠3+∠4)+(∠1+∠2)=180°-α, ∵∠1+∠2=180°∴∠3+∠4=(β-α),

-(∠1+∠2)-(∠3+∠4)=180°-(180°-β)-(β-α), ∵∠BQC=180°即:∠BQC=(α+β). 故答案为:(α+β).

连接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3=

ABP,∠4=

ACP,根据三角形

-β,2(∠3+∠4)+(∠1+∠2)=180°-α,求出∠3+∠4=的内角和得到∠1+∠2=180°

(β-α),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连接BC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解:(1)原式=23-63+153=113;

(2)原式=2-6+6-32-(12-43+1) =-22-12+43-1 =-22+43-13. 【解析】

(1)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依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18.【答案】解:(1)4x−y=30①x−2y=−10②,

2-②,得:7x=70, ①×

解得:x=10,

第11页,共16页

将x=10代入①,得:40-y=30, 解得:y=10,

则方程组的解为x=10y=10;

(2)2x−5y=−3①5x−2y=−18②,

2-②×5,得:-21x=84, ①×

解得:x=-4,

将x=-4代入①,得:-8-5y=-3, 解得:y=-1,

则方程组的解为x=−4y=−1. 【解析】

(1)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 (2)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可得.

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有加减法和代入法两种,一般选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较简单.

19.【答案】解:(1)∵AB=25米,BE=7米,

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AE=252−72=24米. 答: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

(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CE=(24-4)=20米,

∴BD+BE=DE=CD2−CE2=252−202=15, ∴DE=15-7=8(米),即下端滑行了8米. 答: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了8米. 【解析】

(1)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

(2)由(1)可以得出梯子的初始高度,下滑4米后,可得出梯子的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再次使用勾股定理,已知梯子的底端距离墙的距离为7米,可以得出,梯子底端水平方向上滑行的距离.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12页,共16页

20.【答案】解:(1)描点如图:A (-1,0),B (3,-1),C (4,3);

(2)分别过点A,C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 围成梯形ADEC,则梯形ADEC的面积为

5=12.5, ∴S梯形ADCE=12(AD+CE)DE=12(1+4)×

S三角形ADB=12AD•BD=12×1×4=2, S三角形BCE=12BE•CE=12×1×4=2,

∴S三角形ABC=S梯形ADCE-S三角形ADB-S三角形BCE=12.5-2-2=8.5. 【解析】

(1)利用描点法,描出A (-1,0),B (3,-1),C (4,3)即可; (2)根据S三角形ABC=S梯形ADCE-S三角形ADB-S三角形BCE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分割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答案】8.5 0.7 8.5

【解析】

解:(1)甲班的众数是8.5;

[(8.5-8.5)2+(7.5-8.5)2+(8-8.5)2+(8.5-8.5)2+(10-8.5)2]=0.7. 方差是:×

乙班的平均数是:(7+10+10+7.5+8)=8.5, 甲班 乙班 平均数 8.5 8.5 中位数 8.5 8 众数 8.5 10 方差 0.7 1.6 故答案为:8.5,0.7;8.5;

(2)因为甲、乙两班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甲班成绩的中位数高于乙班的中位数,甲班的方差小于乙班的方差, 所以甲班的成绩较好.

(1)根据众数、方差和平均数的定义及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第13页,共16页

(2)从平均数、中位数以及方差的意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22.【答案】解: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米,宽为y米,

依题意,得:2x=5y2(2x+x+2y)=76, 解得:x=10y=4,

2x×∴210×(x+2y)=75600(元).

答:要完成这块绿化工程,预计花费75600元. 【解析】

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米,宽为y米,由大长方形的周长及上下两边相等,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x,y的值,再利用总价=单价×长方形的面积即可求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解:(1)从图2中不难看出,L1表示快艇B是从海岸开始去追击可疑船只

A的;

(2)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L1的斜率大于L2,所以B的速度比A快; (3)分别计算15分钟时,A、B离海岸的距离: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在本题中的意义,可得A的速度为0.2海里/分钟,B的速度为0.5海里/分钟,

15=8(海里),SB=0.5×15=7.5(海里), 则15分钟各行驶的距离:SA=5+0.2×

SA>SB,所以快艇B在15分钟内追不上可疑船A; (4)从图2中两条线相交可知B是能够追上A的; (5)设B追上A所用时间为t,可得:

0.5t=5+0.2t,解得t=503=1623(分钟),可见经过1623分钟时,B追上A. 此时可疑船A离海岸的距离=5+0.2×503=813(海里), 可见在A逃离海岸813海里时,快艇B就追上了B,也就是说在A逃入公海前快艇可以将其拦截;

(6)根据一次函数在题中的应用,两个一次函数s=k1t+b1与s=k2t+b2中,k1、k2的实际意义就是A和B的速度,

由图2可知,可疑船只的速度=210=0.2(海里/分钟),快艇的速度=510=0.5(海里/分钟). 【解析】

根据图2中的图象可以得到可疑船只A和快艇B的起始位置和行驶速度,再

第14页,共16页

用这些量可逐一解决题中各项问题.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在行程中的应用,即y=kx+b表达式中k、b的实际含义.属常考知识点.

(1)由x=0得:24.【答案】解:

y=3,即:B(0,3). 2x+3=0,x=-32,由y=0得:解得:

即:A(-32,0);

(2)由B(0,3)、A(-32,0)得:OB=3,OA=32 ∵S△ABP=12AP•OB=154 ∴32AP=154, 解得:AP=52.

设点P的坐标为(m,0),则m-(-32)=52或-32-m=52, 解得:m=1或-4,

∴P点坐标为(1,0)或(-4,0). 【解析】

(1)把x=0,y=0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相应的y、x的值,则易得点A、B的坐标;

(2)由B、A的坐标易求:OB=3,OA=.然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BP=AP•OB=

,则AP=.设点P的坐标为(m,0),则m-(-)=或--m=,

由此可以求得m的值.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 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

第15页,共16页

25.【答案】解:(1)结论:∠P=∠PCD-∠PAB.

理由:如图1中,设AB交PC于H. ∵AB∥CD,

∴∠PCD=∠AHC, ∵∠AHC=∠PAB+∠P, ∴∠P=∠AHC-∠PAB, ∴∠P=∠PCD-∠PAB.

(2)如图2中,设∠ABF=∠FBD=y,

∠ACF=∠FCE=x,

由(1)可知:∠F=x-y, ∵BD∥CE,

∴∠BDC=∠DCE=2x, ∵∠BDC=∠ABD+∠A, ∴2x=2y+80°, ∴x-y=40°, ∴∠F=40°. 【解析】

(1)结论:∠P=∠PCD-∠P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设∠ABF=∠FBD=y,∠ACF=∠FCE=x,由(1)可知:∠F=x-y,想办法求出x-y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第16页,共1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