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职高职单招语文模拟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 共2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复辟(bì) 针砭(biān) 濒(pín)危 岑(cén)寂 ....B、单(shán)于 瞠(chēng)目 鞭笞(chī) 憧(chōng)憬 ....C、辍(zhuì)学 簇(cù)拥 玷(diàn)污 踱(duó)步 ....D、佝(gōu)偻 刽(guì)子手 巷(hàng)道 僭(jiàn)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按部就班 扬长而去 相形见拙 穿流不息 B、出类拔萃 入不付出 万事亨通 貌和神离 C、迫不及待 病入膏肓 断壁颓垣 不胫而走 D、轰堂大笑 骁勇善战 不可思议 心浮气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
B、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C、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玛蒂尔德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地把请柬 在桌上。 ②所有的男宾都 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
③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 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A、 丢 注视 高雅 B、 扔 盯着 雅致 C、 抛 瞧着 典雅 D、 放 打量 优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赵明把信认真读了两遍,指着一处对我说:“这句话说重了。” B、新闻工作者要维护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
C、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领导介绍,三峡工程没有出现一起贪污或挪用现象。 D、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身也是真理。
C、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1
D、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B、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山区小学就教十余年。 ..C、承蒙您来拜访,欢迎欢迎。 ..D、先生辱临寒舍,甚感荣幸。 ..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C、老舍,原名万家宝,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雅俗共赏。
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10、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叙写了贾府人物的出场。 B、舒婷《致橡树》诗中的“我”即橡树,是新时代男性的象征。
C、《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凭借,使用联想,把故乡这些平凡的生活贯穿起来,体现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D、邹忌以自家之事设喻类比国家之事,使齐王从中认识到自己长期以来深受蒙蔽,从而收到了很好的讽谏效果。
1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下句。(2分)
①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②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4小题,共24分)
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选段,回答11-14小题。(6分)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
2
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12、本选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13、引用汉武帝曾筑扶荔宫这一资料,意在说明什么?(1分)
14、请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中“造化”的意思(2分) (1)密移造化出闽山: (2)造化钟神秀:
15、文中三例荔枝在历史上曾经北移的三个地点分别为( )(1分) A.长安、福建、江乡 B.成都、长安、阙下 C.长安、开封、常熟 D.长安、阙下、常熟
(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以下问题。(共 12 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
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 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16、依次排列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分 A.绾着 戴着 带着 系着 B. 戴着 .绾着 带着 系着 C.绾着 系着 戴着 带着 D. 戴着 绾着 系着 带着 17、这一段文字描写王熙凤上场,作者没有采用的写法是( )1分 A.语言描写 B. 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 D. 肖像描写
18、这段文字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从内容上看,目的( )2分 A.旨在表现王熙凤服饰高雅华贵。B.旨在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
C.旨在表现王熙凤性格特征。 D.旨在表现王熙凤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19、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B.未见其人,先闻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 C.用语言、行动直接描写的方法。D. 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 20、“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贾母的话说明了( )2分 A.贾母对王熙凤没有好看法。 B.王熙凤性格泼辣,话不饶人。
3
C.王熙凤在贾府没有地位。 D. 王熙凤性格泼辣,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1、文中划线文字,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征?2分
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20-24小题。(10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棹(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22、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3、《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2分)
24、文中“过人头”上引号的作用是 。(2分)
25、从全文来看,“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句中“到底”一词表现出了作者 的感情。(2分)
26、末尾处“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7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4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君子生非异也 2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为击破沛公军 C.若入前为寿 D.使子婴为相 2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0、下列各句与例句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李牧连却之 C.君安与项伯有故 D.沛公欲王关中
31、本段由直接论证和喻证推出了著名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用原句回答)(2分)
3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
四、语文综合实践(7分) 33、对于“人生”,不同学科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下列各句与各学科老师的言语特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语文老师)
B.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英语老师) C.人生的方程也需配平,痛苦和欢乐共存,既要感谢欢乐,也要感谢痛苦。(数学老师) D.人生就是由“0”和“1”组成的,有的人没有目标,碌碌无为,最终一无所成;有的人胸怀大志,顶天立地,终成一番伟业。(计算机老师)
34、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选择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②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孰友谊 ③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④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A.《水浒传》 《官场现形记》 《三国演义》 《老残游记》 B.《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水浒传》 《封神演义》 C.《三国演义》 《官场现形记》 《水浒传》 《老残游记》 D.《水浒传》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西游记》
5
3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葛朗台太太的形象。(不超过8字)(3分)
葛朗台太太是一个干枯的瘦女人,皮色黄黄的像木瓜,举动迟缓、笨拙,就像那些生来受折磨的女人。大骨骼,大鼻子,大额角,大眼睛,一眼望去,好像既无味道又无汁水的干瘪果子。黝黑的牙齿已经只有不多的几颗,嘴巴全是皱裥,长长的下巴儿往上钩起,像只木底靴。可是她为人很好,真有裴德晨埃家风。克罗旭神甫常常有心借机会告诉她,说她当初并不怎么难看,她居然会相信。性情柔和得像天使,忍耐功夫不下于给孩子们捉弄虫蚁,少有的虔诚,平静的心境绝对不会,一片好心,个个人可怜她、敬重她。
四、作文(40分)
36、“十·一”快到了,育英中学决定在全校发起一次“歌颂祖国”的征文活动,请你以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歌颂祖国”征文启事》。要写清楚这次征文活动的目的、要求、做法,格式行款要正确,字数在150左右。
37、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
福州市中职高职单招语文模拟卷
参: 一、语文基础知识
1、D(A项“濒”应读bīn,B项“单”应读chán,C项“辍”应读chuò)
2、C(A项“拙”应为“绌”,“穿”应为“川”,B项“付”应为“敷”,“和”应为“合”,D项“轰”应为“哄”。)
3、B(A项“如丧考妣”,意为“象死了父母亲一样,用于贬义”。B项“寥若晨星”,南朝齐·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寥:稀少。意为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容数量稀少。C项“参差不齐” 多修饰具体事物。D项“起死回生”指挽救其他事物。) 4、A
5、B(A项歧义;C项“一起”不能与“现象”搭配;D项前后矛盾,删去“是否”,或在“提高”前加“是否”。)
6、C(A项“到底种什么”后用“,”;B项引文使用,引文后面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项“十分之二、三”应表示概数,故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7、A
8、D(A项“令”字,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B项“就教”应为“执教”,介绍别人在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应用“执教”。C项“拜访”指访问对方。) 9、C(老舍,原名舒庆春)10、B11、略 二、现代文阅读
《南》12、举例、引用 13、说明成都、福州是荔枝生长的北限。 14、荔枝 自然(环境)15、C
《林》16、A17、B18、D19、B20、D21、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钻、狠毒的本性。 《荷》22、C夹 23、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4、引用前面诗句中的词语。
25、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
26、与文章开头段中“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带上门出去”一句遥相呼应,构思十分缜密。(或呼应开头,构思严密。) 文言文
27、B28、B29、A30、D3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2、略 〈综合实践〉
33、C (应为化学老师)34、D35、外丑内美 作文 3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