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配餐方案
营养供餐依据
按照我国人民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35%。早餐结构主要由肉类、奶、蛋和面点、蔬菜组成。我公司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中午营养摄入量约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应以有益于促进人体营养均衡的食材为主。午餐的食物供给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晚餐营养摄入量占据全天供给的25%-30%。 营养概念
二低三高不可少、四少一多更健康 二低:低油脂、低盐
三高:高膳食纤维、高蛋白质、高钙 四少:少肥肉、少高汤、少酱料、少油炸 一多:多蔬菜水果
以上标准,我公司将根据贵单位顾客的就餐需求和口味等问卷调查后,与贵单位相关领导共同进行食谱方案的综合制订,并提前公布,及时调整,确保更多的就餐顾客每餐都能有满意的菜品。 营养素的分类及作用
蛋白质
(1)生理作用
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是蛋白质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增加机体免疫力。
参与机体当中营养成分的运输及交换。 参与调节渗透压和体内酸缄平衡
供给能量,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10%—15%由蛋白质提供。 (2)食物来源:肉类、奶类、奶类、谷类等。
(3)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能量占总能量的10%—15%。 (4)缺乏与过量
缺乏:常常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型营养不良和水肿型营养不良两种
过量:摄入过量蛋白质亦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可出现三大并发症:高尿素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性利尿。
脂类
(1)生理功能
供给能量和储存能量,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由脂肪提供,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9Kcal的能量。
供给身体需要的必须脂肪酸。
构成身体成分,正常人按体重计算含脂类约14%—19%,绝大部分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内。
(2)食物来源:肉类、油料、豆类等。
(3)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
(4)缺乏与过量
缺乏:脂肪摄入量不足易患胆结石,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如长期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品,特别是饱和脂肪将有 可能增加导致超重、肥胖、高血脂、冠状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类癌症的危险性。
维持体温,保护肝脏。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提高食欲。
碳水化合物 (1)生理功能: 供给和储存能量。
参与人体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生命物质。 当供给充分时,可减少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的消耗,有利于发挥蛋白的特有生理功能,即对蛋白质起保护作用。
防止由于脂肪不能彻底氧化造成的酮血症和酮尿症。
储存于肝脏及肌肉中的糖原除可分解供给热能外,还对进入机体的某些有害物质起解毒作用。
不能消化的多糖虽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它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与肠道的蠕动,能吸收及保持水分,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即增强肠道功能。
矿物质
(1)生理功能
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P/Ca/Fe); 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Na/Ca/K/Cl);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Na/Ca/K); 是多种酶的激活剂(Mg/I);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K/P)。 (2)分类:
常量元素(占体重的0.01%以上)
钙(Ca)、磷(p)、镁(Mg)、钾(k)、钠(Na)、氯(Cl)、 硫(S)7种。
微量元素(占体重的0.01%以下)
铁、碘、锌、硒、氟、铬、锰、铜、钼、钴等 维生素
(1)共同特点:
以其本身或前体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非机体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 一般不在人体中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食物提供;
人体只需要少量即可满足,但绝不能缺乏。否则可能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2)分类:脂溶性和水溶性 脂溶性维生素:VA/D/E/K
特点:只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只能于脂肪共存;消化、吸收、代
谢必须有脂肪参与;大量摄入会出现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VB族/C
特点:只溶于水,对酸稳定不耐碱;容易被氧化;在人体中不能储存,多余的随尿液排除。
水
(1)生理功能
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体内物质代谢。 调节体温。 起润滑作用。 (2)缺乏和过量
缺乏时机体会出现缺水症状,出现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过量会引起水中毒。 膳食纤维 (1)生理功能
增加胃内填充物,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增加饱腹感,降低消化率,防止和治疗肥胖。
增加肠容量,防止便秘。
预防高脂血症,防止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胆固醇,防止胆结石。 使葡萄糖的吸收趋于平缓,预防糖尿病。 改善肠道菌群,预防肠癌。 (2)主要食物来源:
豆类、坚果和各种谷物,全谷粒和麦麸等富含膳食纤维。 (3)缺乏与过量
缺乏:膳食纤维虽然不能提供营养素,但当缺乏时会出现腹涨、便秘等症状;
过量:时会影响其它营养素在肠道内的吸收。 营养食谱的编制原则
(1)保证营养平衡
按照《营养膳食指南》的要求。 各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
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食物品种越多越好;食物种属越远越好;不同种属的食物进食时间越短越好。
膳食制度要合理,进餐时间、餐次、数量也科学。
(2)能量比例要科学。三大热量元素的供能比要满足合理的人体需要,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应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
(3)照顾饮食习惯,注意饭菜口味。 例如:夏秋食堂食谱的制作要点: 视觉——清凉
口感——脆爽
嗅觉——醇香
心境——愉悦
多清淡,少油腻 宜凉爽,忌温热 多炝拌,少炖烧 多酸甜苦,少辛咸 汤粥类:
清凉绿豆汤、消暑大米绿豆粥、薄荷粥、荷叶粥、红枣莲子羹、银耳莲子羹、酸梅汤、水果粥等;
主食类:
绿豆饼、绿豆发糕、果脯点心、酸汤面等;
副食类:多炝拌清炒菜若炝拌三丝、炝拌海带丝、炝拌腐竹、清炒苦瓜等;
清蒸菜:清蒸鱼段、蒜泥茄子、蜜汁南瓜等; 如果条件允许可做些爽口的小凉菜和水果捞等。 冬春食谱制作要点: 视觉——艳丽
口感——醇厚
嗅觉——香浓
心境——温暖 宜温热,忌生冷; 多厚重,少清淡; 多烧炖,少凉拌; 多辛辣,少酸甜。
汤粥类:胡辣汤、小米粥、紫米粥、豆腐脑、大枣桂圆粥、排骨海带汤、疙瘩汤等;
副食类:适当的多补充些蒸菜:粉蒸肉、肉末蒸蛋、清蒸排骨等;多上一些半汤菜:水煮肉片、冬瓜炖排骨、酸菜汆白肉等。
食物配伍
食物的四气五味理论
(1)四气:是食物的四性“寒”“凉”平“温”“热”。 (2)五味:“酸”“甘”“苦”“辛”“咸”。
(3)五经: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 (4)五色理论:白色、黄色、红色、绿色、黑色。 (5)中医理论中的食物作用:收、降、散、补、软。 食物配伍(相辅和相克)
1)相辅作用
(1)营养素之间的相辅作用:氨基酸相辅;蛋白质和铁的互补;维生素C与铁的互补;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钙和镁的相辅作用。
(2)食物在人体内的相辅:寒凉的食物和人体内的阴阳属性。 同类食品互相搭配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梨+百合、红糖水+姜片
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松花蛋+姜末、肥肠+尖椒。
2)相克作用
(1)营养素之间的相克:铜和锌的相克(用维生素C破解);锌和铁;纤维素含量高和锌;纤维素抑制钙的吸收;酒精干扰维生素的吸收;常用咖啡、可可、茶影响铁的吸收。
(2)食物与人体的相克:阴虚和燥热型的人在使用食物的时候忌讳辛热食(酒、狗、羊);阳虚和痰湿型的人忌讳生冷和寒凉的食物。
(3)食物与食物的相克:菠菜和豆腐;螃蟹和柿子;含鞣酸多的水果不能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在一起,轻者结石重者中毒;虾和蟹不能和黄瓜同时使用;兔肉和生姜不能同时使用,产生腹泻;蟹和梨在一起伤胃;萝卜和人参;土豆和鸡蛋。
最佳食物搭配:
大米+绿豆、玉米+碱、豆腐干+韭菜、花生+芹菜、芝麻+海带、油菜+虾仁、黄瓜+木耳 +鸡蛋、萝卜+羊肉、藕+鳝鱼或猪肉、猪排+海带(红薯)、洋葱+猪肝、牛肉+土豆、鸡蛋+(菠菜、韭菜 )、虾米+芹菜、虾皮+海带等。
食物搭配禁忌:
红薯+柿子——会得结石 鸡蛋+糖精——容易中毒 洋葱+蜂蜜——伤害眼睛 豆腐+蜂蜜——引发耳聋 萝卜+木耳——皮肤发炎 萝卜+桔子——甲状腺肿
芋头+香蕉——腹胀 韭菜+菠菜——会腹泻 兔肉+芹菜——容易脱发 狗肉+绿豆——会中毒
烹饪营养
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应用与变化
(1)蛋白质:吸水性和持水性、溶涨性、粘结性起泡性;变性、凝胶和水解。
(2)脂肪:传热、呈香、赋色、起酥、润滑作用; 热分解、脂化、热聚合、乳化。
(3)糖(淀粉):结晶、挂霜、拔丝、糖色及糊化、老化。 (4)维生素:溶解、氧化、热分解。 (5)无机盐:加工方法不当克造成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