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文译文赏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 导语】这⾸⼩令是元⼈马致远所作的“潇湘⼋景”组曲之⼀。潇湘⼋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幅⽽得名。下⾯是⽆忧考分享的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蓑归去。

  【译⽂】

  天⾊将晚,突然下起了⼤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上⼀位披着蓑⾐的渔翁正划着⼩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句诗意⽽成。⼀蓑,⼀领蓑⾐,即⼀个⼈。

  【赏析】

  这⾸⼩令是元⼈马致远所作的“潇湘⼋景”组曲之⼀。潇湘⼋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幅⽽得名。⼋景为:⼭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烟寺晚钟、渔村⼣照、江天暮雪、洞庭秋⽉。后多有画家、诗⼈以此题材进⾏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铺垫了⼀层幽探的⾊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写雪景,“舞”字暗⽰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步通过⼀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扩展阅读:马致远名字由来

  因诲改名说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为了⾃⼰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长⽼看见他⾮常好学,便他和交谈,教诲他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志在千⾥。将来⼀定能成⼤器。但是⼀定要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关于马致远号称东篱,据说是其晚年淡泊名利,以⽰效陶渊明之志。以上说法真实性待考。

  跨朝改名说

  据同治⼗⼆年(1873年)《马⽒长⽀谱》、同治⼋年(1869年)《马⽒⼆门世谱》、《明清进⼠题名碑录索引》、《畿辅通志·选举表第三册》[23][23]、《畿辅通志·选举表第五册》等,马致远有两个名字,在元朝叫致远,明朝叫视远,但这与马致远⽣活年代不符。

  改名破谶说

  据《马⽒家谱》记载,有⼀年,来了⼀个相⾯算卦的先⽣,在给马致远⽗亲马德昭相⾯后⾔之凿凿地说:“您是两个⼉⼦的命。”可当时第三个⼉⼦已经出世,眼见着三个⼉⼦要“留其⼆伤其⼀”,马德昭急中⽣智,想了⼀个瞒天过海的办法:将长⼦“视远”改为“致远”,与次⼦“治远”同⾳异字,刚刚出⽣的⽼三叫“马平远”。单从字⾳上听起来,成了“马zhì远”、“马平远”两个⼈,想⽤这种办法破其谶语,但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