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文常见题型

现代文常见题型

来源:保捱科技网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应对方法

阅读的三个意识:

一、文本意识:不游离文本任意发挥;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摘取原文,如:说明文的整体和局部内容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叙事作品的主旨等。

二、层次意识:句、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形式两方面来考虑,即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在结构形式方面,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一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句段本身运用了什么修辞、什么手法,效果是什么?

三、主旨(目的)意识:句、段的理解和作用以及阅读感悟、体会,都要指向作品的主旨或写作目的。

说明文阅读的体型和应对策略 一、整体内容概括 1.明确说明对象 2.概括各段内容 3.合并相同内容

2009年中考题《保暖的冰屋子》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说明了雪屋保温的原理、建筑材料 、建造方法(建造过程)以及冰屋的优点(建造雪屋技术的发展) 2007年中考题《神奇的长寿树》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已发现的各类神奇的长寿巨树及其特点。

二、下定义

1.剖析对象名称,一般为偏正结构,围绕定语和中心语在文中相应的段落中搜寻本质特点。

2. 按照:名称(说明对象)是﹢特征(种差)+范畴(类属) 的下定义的一般模式进行归纳整理。 3.尽量摘录原文。

2006年中考题《绿色塑料》

阅读第⑵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阅读《走向3D时代》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

三、局部内容的筛选、提取。 1.审:细审题干,看清要求

2.找:结合题干关键词,找到文中相应的位置 3.选:针对题干问法,选出合适答案,

4.提:提炼关键信息

5.顺:组织语言,答案通顺连贯 09年中考《保暖的冰屋子》

阅读文章的相关语段,说说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

第一步:细审题干,看清要求,即雪具备怎样的“硬度”和“湿度”最适合建造雪屋?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二步:整体感知文本,找到相关段落(第4段)。第三步:研读文本,筛选主要信息(关键词:坚实耐用、检测的办法:用小刀;坚实的潮雪:能握成团,但不出水,既能砌成雪砖,又能„)第四步:分两个答题点,从硬度和湿度概括出“最适合建造雪屋”的材料 第五步:通过以上四步组织语言,用通顺的语句概括出答案:硬度: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湿度:能握成团,但不出水(共2分,每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四、说明文准确严谨的语言

青岛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神奇的长寿巨树》

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准确、严谨,而本文第⑧段文字中则写“据植物学家们估计这棵树约有10000岁。”第⑥段文字中又写了“据估算,这棵将军巨衫总重量达1000吨,也可算是世界上最重的树。”这些句子中用了“估计”“约”“据估算”“可算”等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与用词准确的要求是否矛盾?试说说理由。(4分)

不矛盾。因为目前推算树龄、测定树重的方法还没有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所以 只能用这些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这是一种尊重科学的态度,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述方式。(共4分,其中观点l分;理由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青岛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保暖的冰屋子》

文章第二段写道,“据了解„„”。其中“据了解”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不能。(1分)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商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五、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手法——打比方(比喻)、拟人、摹状貌 作用——生动想象的说明„„

例如:

每一个土豪背后都有血泪史,星星也一样。

或:它们发光,并不是它们自愿的,而是生存所迫:它们太巨大,自身的引力总是像催命鬼一样,想把它们压扁,因此它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抵消掉引力才行。

分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发光的星星比作土豪,把引力比作催命鬼(把被迫发光的过程比作血泪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星星为了抵消地球引力而被迫发光的原因。

六、说明方法

常用答题步骤和模式:一般作用+在文句中的具体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列举具体的事例使说明更具体可信,更有说服力。 ....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清楚。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更准确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更有说服力、体现科学....性。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或增添文采,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七、说明文中(一般是开头)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判断及其作用

思路: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了说明对象„„(对„„的说明)?引起阅读兴趣。 2010年《植物预测术》

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一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

记叙。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个植物能预测天灾人祸的故事。引出下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来自星星的你》文章1、2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记叙,(1分)写了“我”关注“来自星星的你”的问题,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体所需的元素来自于星星。(或:引出下文对人体所需元素从星星而来的说明)(1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共3分)

八、说明问题目的作用

说明文问题目的作用 1.表现事物的特征: 如:“氡,隐的杀手”题目揭示了氡的危害和危害的隐蔽性。 2.引出(或点明)本文对„„的说明 如:“氡,隐的杀手”题目引出本文对氡的危害及放置的说明。 3.运用的手法、效果、目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氡,隐的杀手”,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

一、内容概括类题目的答题步骤: ①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 ②“合并同类项” ③紧扣中心表述。 表述规律: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008年《诊》

19.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参)作为大夫,“他”不喜欢有人生病,有时没完没了的看病让他烦躁,所以“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后来“他”被女人的母爱所感动,为人情的冷漠、不同情弱者的社会不良现象所震动,为遵守诺言,给女人心理和精神上以安慰和支撑,所以决定“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共3分,每项l.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3、2009年《保姆》

19.这篇文章用了多个事例来塑造马秀花这一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她三个方面的特点。一表现她的 ,主要事例是第一天把屋子来了个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彻底、干净的大扫除;二表现她的“灵巧”,主要事例是 ;三表现她的 ,主要事例是用心照顾小孩,帮我们节省家用,同意照顾离异的丈夫。(4分)

(参)勤快(干净利落);做饭好吃、做衣服,做鞋子漂亮;善良(共4分,

其中特点各1分,概括事例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二、记叙文题目理解及作用。

①概括内容:即结合内容对题目作最直接的阐释。如果题目有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应在解释题目表层含义之后,点明概括内容的作用(即要有“概括内容”四个字)。

②点明或暗示本文的主旨,或是本文主旨所揭示的精神品质的象征:结合中心内容作深入分析,揭示主旨所在,并点明揭示主旨的作用(即要有“揭示主旨”四个字)。

③题目本身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④题目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含蓄隽永、引起悬念„„)作用:吸引读者。 ⑤在文中充当线索,贯穿全文,使行文清晰流畅。 例子:《生命的拐杖》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内容: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拐杖;大时,信念是拐杖;年老时,孩子成为父母的拐杖。

2.拐杖指的是人生中的叮咛、牵扶、依靠和支撑,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3.充当本文的线索,使行文清晰流畅。

4.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又含蓄隽永,吸引读者 《半碟冷菠菜》题目的好处?

半碟冷菠菜是指老婆婆觉得吃不下,想要分给别人的半碟菠菜,因为询问过很多人,以至于菠菜变凉。文章由半碟冷菠菜写出了老婆婆的惜物与善良,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半碟冷菠菜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题目形象而又含蓄隽永,吸引读者。

2008年《诊》

18.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3分) “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①对流感患者进行诊治; ②对女人的心理与精神进行诊治;③对自私冷漠、不关心弱者、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诊治。(共3分,每个要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三、情节概括、感情线索

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010年《龙潭》

19. 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的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 (参)发现龙潭——捕捉水獭——炸死水獭——堵塞龙泉(共4分,每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009年《保姆》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马秀花称谓的变化体现了“我”对她感情的变化。请依据课文的内容,将下面图示内容填写完整。(4分) 称谓的变化:直呼“马秀花” “马姨” 想叫“妈妈” 感情的变化:( ) 重、亲切 ( ) 嫌弃、瞧不起、冷漠,(不舍);感激、依恋、热爱(共4分,每项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四、主旨提炼 提炼思路: 一看标题

二品人物、评事件 三抓结尾

四找关键(关键词句:议论、抒情、概括、点题等词句) 2010年《龙潭》 23. 文章结尾写道:“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根据理解,你认为龙潭沟的人还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3分)

(参)不要因见识短浅,追求蝇头小利,而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的家园带来严重的灾害。应接受教训,保护并珍惜自然环境。(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009年《保姆》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由“马秀花”自然联想到课文中的“阿长”“老王”等人物,其实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为什么?(4分)

(参)能围绕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就“关爱、帮助、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等其中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共4分,其中观点正确l分,言之有理2分,语言表达分)

五、人物形象的概括及描写赏析 (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一般规律:

抓住身份地位 概括经历言行 根据历史背景 深挖典型意义 简析次要人物 注意对比烘托

联系文章主题 揣摩作者意图 (二)具体的人物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结合特定情景 揣摩内在原因 扣住性格品质 由表及里分析

《保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的文字,摘录下来,然后分析这段描写的好处。(4分)

参示例:选句:她听了,脸都吓白了,不相信地问我:“怎么会有这么珍

贵的衣服?穿上能怎么着?”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马秀花在知道这条裙子的价格几千元后的惊讶和不敢相信;“脸都吓白了”体现了她为不慎洗了贵裙子而感到害怕、后悔、内疚,连用问句表现了她的怀疑和惊讶,突出了马秀花的单纯、质朴的特点。

《如果》22.作者把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写是否过于繁琐?请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

示例一:不繁琐。如第⑧段,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想象中非常认真地陪父亲说话的情形写得极其细致,特别突出“我”对父亲的耐心和体贴,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六、写作技法 常用术语 1.人称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叙事,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2.叙述顺序叙述顺序的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插叙:使情节更合理、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突出,内容更充实,情节波澜起伏。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正面侧面相结合)、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

4. 结构安排 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总领全文、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过渡(承上启下)、制造悬念;

结尾: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等。

《如果》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分)

【参】: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为后文写作者特别渴望再有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七、语言深层含义理解 规律总结:

1.理性的论断类语句:追问解答,挖掘深层含义;分析原因,完善内在逻辑;结合主旨,升华感悟评价。

1.析。抓住关键词,追问、解答。联系上下文,紧扣文本分析句子的内容。 2.评。扣住主旨,总结句子的深层含义,给我们的感悟、启迪等。

2007年《鱼和树》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死亡,是不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母爱,又是怎样一种感召的力量?”请仔细揣摩、认真品味这个句子,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4分) 答:“鱼”和“树”为了后代而死亡是一种“基因的记忆”,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母爱,是一种博大无私的力量,这种力量,感召着它们慷慨赴死。(2分)这种为了后代而献身的母爱给人震撼、令人感动。 (2分) 2.记叙中蕴含感悟类句子: 例如:《这时候你才算真正长大》2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

②你惊奇地注视着这杯凉水,发现它一样可以解渴。 当“你”能够地面对病痛与孤独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抚慰与照料,其实并非那么不可或缺。

3.记叙中蕴含情感类句子: 例如:《这时候你才算真正长大》2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

①你心闲气定地望着被罩上太阳的影子从东往西渐渐地移动,在太阳的影子里,独自慢慢地消融着这份病痛。

表现了“你”在放弃了所有的幻想之后,从容面对病痛和孤独的安闲、平静。

八、品析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 规律总结:

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用词,句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怎么样,写出了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感情,主旨等)。

如赏析点较多,可采用总——分——总式。 附: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对偶,反语。

用词:动词,形容词,叠词(通常能体现事物阴柔、绵长的特点,语调轻柔)、长句(表现缠绵、悲伤等情感)、短句(语调轻快,表现兴奋、愤怒、喜悦的情感)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多层感官角度(有身临其境的效果)、衬托、象征、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007年《鱼和树》:

下面这段文字用词准确,语言精美,描写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简要评析。(4分)

峡谷内一片森林郁郁葱葱,树木高耸入天,鸟鸣清脆动人,充满了静谧和安详,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 答:这段文字用词准确,“静谧”“安详”“郁郁葱葱”等词展现了环境的怡人、和谐;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进入峡谷比作进入了仙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峡谷的美丽和我们的感受。作者用美丽安详的峡谷为大树的牺牲设置了环境,为下文作了铺垫,同时和谐的景色同大树的壮举形成对比,赞美了大树为后代而献身的伟大母爱。

例子:《如果》21. 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本中优美语句的理解与赏析。本题要求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要求很明确。赏析语言,要扣文本语境,扣形象,扣主旨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有赏有析。所选的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题干中明确指出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这就降低了难度,由“战争像突来的飓风”判断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词上抓住“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在分析时还要注意结合文章主题。

【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4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九、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④情节铺垫

⑤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