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10月,第15卷第lO期 ・957・ 高学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讨 唐雅玲 ,危当恒 ,尹蔚兰 ,刘慧婷 ,王 双 ( 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i……,z一 ̄重点实验室,衡 阳421001; 南华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摘要: 随着高学历人才不断充实到高校的实验技术岗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已有明显改 善,但各高校对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没有与时俱进,并没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从高学历人才这个独特视角, 对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在高校各职能部门和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两个层次上,进行更新观 念、科学评价、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改革,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和科 学研究的需求。 关键词: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高学历人才;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450(2013)1O一0957—03 DOI:10.3969/J.ISSN.2095—1450.2013.10.21 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实验技 高校的实验教学历来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只 术人员则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是高校教 是为了验证理论而开设。学生参加实验课只是不断 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高校实验 重复已被千万次重复的经典实验路线,从而导致高 室的迅速发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关注也成为高校 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高水平的实验 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室既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 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聘用实验技术人员的门槛也 篮,“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科学 相应提高。近几年,大批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 理论与实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究生进入高校实验技术队伍,使得高校实验技术人 所以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一样具有平等的地 员学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验队伍整体素质也有 位。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了明显改善¨J。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高学历实验技 管理的高素质实验技术人员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 术队伍的作用,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 作的主角,因此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 实验技术队伍,实现实验室建设为人才培养和科学 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目 研究服务的根本目标,已经引起各高校广泛关注和 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背景下, 研究探索。 这些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逐步 凸显出来,对他们的定位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再笼统 1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的全部定位为教辅人员。 1.2实验技术队伍评价机制不科学 我国高校历 各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不仅加大 史上长时间忽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导致各高校 投入,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还大力吸收高学历人才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考核评 充实到实验技术岗位。但是由于观念、机制、等 价体系。而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充分反映出实 方面的原因,各高校对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 验教学的特点,大部分高校实验系列职称评聘不合 没有与时俱进,软件建设相对硬件建设处于滞后的 理,最高专业技术职务是高级实验师为副高级,低于 状态,队伍稳定性差。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实 教师和研究人员系列。这种传统的职称评审制度, 验室建设,甚至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 不再符合目前高学历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近年各 1.1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不正确长期以来,高 高校纷纷聘用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使得实验技术 校实验技术人员被定位为教辅人员,得不到应有的 队伍结构趋于优化,但这样的队伍是否稳定、能否发 重视。这一现象的存在有着浓厚的历史原因。我国 挥最大的效能,关键看能否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发展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XJG45) ・958・ Basic Medical Education.Oct.2013.Vo1.15 No.10 平台。我国目前国情是职称决定着岗位、薪水和各 人才却不愿从事实验技术工作,造成实验技术队伍 种福利待遇,这些高学历人才选择了实验技术工作, 无论作出多大的成就,也只能晋升到副高级职务,与 同学历同时期工作的教师在工资待遇、津贴和社会 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高学历人才优势没有落到实 处,仅仅是在各项统计表上的高学历人员数字增高, 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新时期的高学历 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探索新思路,创建新模式。 2.1 更新观念,探索新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部分实验准备工作、设备安装维护等工作已经社 福利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J。他们的职称问题如果 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以科研成果、理论教 学成果为主要指标,而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除担任 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工作外,还要付出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环境条件的建设、学生实验指 导和实验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但实验室 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成果难以量化,没有被合理 地计算成考核指标 j。正是这种种的不科学的考 核机制,使得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一部分有积 极性的高学历人才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缺乏应有的 争取先进、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最终会使他们找关 系、走后门转入其他系列,不仅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 稳定,还会滋生高校。 1.3实验技术队伍培训工作不系统随着越来越 多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进入高校,各学科的知识相 互融合,相互渗透,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目前 实验教学的要求,许多关键技术和使用技能对实验 技术人员来说并不容易掌握。传统上,人们对高校 实验技术工作只注重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辅助性 和服务性,而忽视了其本质上应该具有的专业性和 技术性,从而导致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缺乏 系统性 j。目前各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从事 实验室工作,但是忽略了在岗的技术培训、在职的能 力提高,使得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缺乏业务能力,对 实验室的高精尖仪器只能进行正常运转的操作,而 很难对其进行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深度开发利用, 这样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还会成为科 学发展的阻碍,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 式。没有系统的培训工作,就不能充分利用、开发高 精尖仪器的功能,就不能充分挖掘高学历人才的潜 力,这对实验资源是一种浪费,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 种浪费E 。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目前高校用人是唯高学历为上,而高学历 会化,不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做太多的相关工作。实 验室其他的比如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简单工作则 完全可以有专职工勤人员负责,不占编制,不讲条 件,完成质量又好。而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当 作过去只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教辅人员来用,要让他 们直接参与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把他 们定位在专职实验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侧重实验技术方面。由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 新设备,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技术培训,指导 实验教学,在科研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 这将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一个趋势 J。 各高校应该像重视教师队伍一样重视他们,不 应有任何弱视行为,切实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并重,从人才培养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高学历实验技 术队伍建设,让高校各职能部门深入实验室一线调 查研究,了解现状,听取实验技术人员的意见,不断 找出问题,才能针对各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各种 层面的措施 。 2.2科学评价,健全机制我国目前国情是职称决 定着岗位、薪水和各种福利待遇,所以急需解决实验 技术人员的“正高”问题。在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 审中,应当设定一定数量的正高职称,保证合理的晋 升职称比例,完善实验技术高级职务的评审条件,从 制度上保证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教学 成果认定和薪酬水平等方面与教师享有同等的待 遇。教育主管部门可考虑设立“实验教授”系列岗 位来提高实验队伍的积极性 j。国内部分高校已 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 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在实验系列中设立了 正高职称岗位,上海大学还实行了实验人员“技术 总监制”,其最高岗位津贴待遇相当于博士生导师。 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应该进行科学的考 核,不能片面强调论文和科研排名,重点是参与者的 技术水平和贡献量的大小;不能片面强调创新,重点 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10月,第15卷第10期 是考查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方面。高校职能部门 不能为求可操作性而把考核评价系统制作成计算机 方程式,应该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细化的实验技术人 员考核标准,让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得 到合理的认可 J。 科学量化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有效 监督和客观衡量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 “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应该 是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日常管理和维护方面工 作量、实验室建设方面工作量和科研技术服务工作 量的总和,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去按劳分配,多劳多 得,最大限度地挖掘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调动工作 积极性,使得他们安心从事实验教学、技术研究、实 验室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工作中有责任感和认同感。 2.3 系统培训,持续发展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有 其专业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等特点,但相对于实验室 建设来说,这些高学历人才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管 理能力缺乏、沟通能力不强等不足。实验教学不同 于理论教学,其实践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特别是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 实验技术人员对高精尖仪器缺乏深度开发利用的能 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各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 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关键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在 岗培训计划,并使之制度化、长期化。制定培训计 划,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按照知 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模式,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有机结合的形式,目的是要实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 其所在实验室所急需的现代实验技术和管理方 法¨。。。培训不同于专业学习,目的性很强,一定要 讲究实效。因此,培训工作还需要强调培训后的总 结、分析,以点带面,提高培训的实效。为确保实验 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各级职能部门 和机构要增加人员培训的资源投人,保证专款专用。 对于优秀培训人员可以采用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形成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完善自我、坚持在职钻研、提 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良好学习氛围。 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也应该认识到培训的 重要性,不能以为自己有高学历,想当然地认为足够 ・959・ 应付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技术人员不是一般的教辅 人员,而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人才,随着实验设备 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任何人都会出现知识老化 的现象,都需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形成 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达到实验室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建设的巨大财富, 能否让他们安心稳定地专职从事实验技术工作,使 得他们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新一代实验技术队伍, 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也 直接影响高校能否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抓 住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应在高校 各职能部门和实验技术人员自身两个层次上,进行 更新观念、科学评价、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等多个方 面改革,实现稳定实验技术队伍,提高整体队伍素 质,促进队伍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满足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实 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少拥.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0,27(1):137—139. [2] 杨定安,丁伟雄,曾凡智.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27—28. [3] 向东,王青,段平忠,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204—207. [4] 罗联社,王友明,李鑫.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55—158. [5]高言,赵会武,党高潮.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64—166. [6]钱小明.新时期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 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03—205. [7] 赵燕燕,武变瑛,杜光玲.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 必要性[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92—96. [8]黄永琴.实验队伍建设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10,27(4):156—158. [9]袁汝海.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研究[J].实验技 术与管理,2011,28(5):185—187. [10]房迪,王育萍,倪孟良,等.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实验 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O(5):153—155. 作者简介:唐雅玲,女,1975—09生,硕士,实验师. [收稿日期: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