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截竿入城答案

截竿入城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截竿入城答案

【篇一:第九周语文作业】

)夸父逐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夸父逐日( )⑵夸父与日逐走( ) ..

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⑴( )饮于河、渭。⑵( )渴,欲得饮

3.翻译下面句子。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二)枭逢鸠

枭逢鸠①。鸠曰:“子将安②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②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自《说苑〃谈丛》)

【注释】①枭:猫头鹰。鸠:鸟名,样子很像野鸽。

(选

②安:何处,哪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将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故东徙:_______ _________ (4)子能更鸣: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将安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帮时有物外之趣。

c、吾欲之南海。 d、渔人甚异之。

3、翻译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4、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诫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

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日的。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引酒且饮之:_______________(2)夺其卮曰:__________________ ..

(3)遂饮其酒:__________________(4)终亡其酒:________________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画蛇添足》一文的主旨是在暗示我们做事,不可如何( )

a、性情急躁 b、粗心大意

c、手忙脚乱 d、自作聪明

4、《画蛇添足》一语后来比喻( )

a、锦上添花 b、雪中送炭

c、操之过急 d、多事无益

(四)虎求百兽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③,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①求:寻找,寻求。

③然:是的,对的。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两项是( )

a、是逆天帝命也(表示判断的动词) 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逃跑) ..

c、子以为我为不信(认为)d、兽见之皆走(都)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无敢食我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虎求百兽而食之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

c、子以我为不信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 ..

d、虎求百兽而食之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 ②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故遂与之行④兽见之皆走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语言故事。我们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

(五)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卒以进士及第。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常临鉴自奇 鉴:镜子。

b.屡举进士 举:推举,推荐。

d.或劝政业 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 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 卒:终于。及第:科举时试中选。

2、选出下面对文意解释有误的两项( )()

a. 有人劝桑维翰改变追求,而他却铸铁砚来表达自己不变的决心。

b.“砚穿则易”的意思是说砚台要磨穿很容易。

c.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常照镜子以自叹。

d.试官是一个不以材取人而迷信其它的昏庸的。

(六)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 解释加点的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 计无所出( ) ..

俄有老父至( )遂依而截之( ) ..

2、 解释下面的句子。

(1)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

(2)遂依而截之。

译文:

3、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老父”是“执长竿入城门者”的父亲。

b、 “但见事多矣”与“但求问心无愧”两句中的“但”意思不相同。

c、 “计无所出”的意思是想不出办法。

d、本文主要是批判执长竿者思想僵化,不会变通。

4、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七)愚人食盐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

③④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

⑤,返为其患。

【注】 ①选自《百喻经》。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全书共9,号称“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 ②更:改变。 ③缘:因为。 ④空:空口。 ⑤口爽:口味败坏。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至于他家(愚人) b.更为益盐(增加)

c.况复多也(再)d.返为其患(通“反”)

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

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②

【篇二:语文暑假学程总练习】

一、古文

课内文言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字词

劳_________,惟_________ 2、 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作者为_________

4、文章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5、解释字词:计_________, 执_________

6、翻译句子: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侧重于讽刺的是文中的________,并借此讽刺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8、“俄”在古汉语中表示片刻后很短的时间,请写出与其同义或近义的一个文言诗词__________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

9、解释字词:效:_________ 归:_________(2分)

10、翻译句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东施效颦的一个近义词:____________(3分)

二、文学

13、散文是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14、散文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

15、抒情分________,________

16、插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插叙有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警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铭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长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举例说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数字说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又名________

25、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词语的语体色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

爱,是等不得的

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家徒四壁,等到四十岁上,才娶了他母亲。一年后,他诞生,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轮满月,把父母自卑挣扎的心,照得水汪汪亮堂堂的。日子因他的到来,有了奔头。

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衣裳穿。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他的头,母亲说,吃的妈妈不要,穿的妈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妈坐一回飞机吧。

乡野广阔,狗尾巴草和车前子长满沟渠,母亲在割草。母亲的身影望上去,和草差不多高。他欢快地叫,妈妈,我比你高。是的,岁的人,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抬了头看,他也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这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书,把书念到城里,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母亲对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也终于抽出空来,定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逢人便告,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

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这天晚上,母亲却摔

倒了。摔倒之后,神志还清楚着,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脑梗塞。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28、请你从文中划线句揣摩母亲的情感(3分)

(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29、请根据文章内容一次概括主要情节(4分 )

(1) 含辛茹苦的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带她坐一次飞机。

(2) 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常坐飞机的儿子终于决定抽空带母亲去坐飞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母亲摔倒离世,儿子悔恨不已。

3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多次写母亲异于常人的矮小身材,既为了强调母亲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又与母亲表现出的伟大母爱形成对比。

b 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坐飞机”,表达了不亲对儿子无法达成承

诺的哀怨。

c 文中“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与“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前后照应,发人深省。

d 文中想写儿子幼时对母亲的承诺和成年后决定兑现诺言但最终失败的情节,略写儿子的成长历程,突出文中中心。 31、阅读下列资料,谈谈感受(4分)

资料链接:网上一道“亲情计算题”,内容为“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这样的答案让人感觉残酷,又如此现实,让人心酸。”

我的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好的老师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

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那天放学以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

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给她的香水。”

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

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他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学年结束的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中的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的门缝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第二个四年过去后,一封信又不期而至。不同的是,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多谢你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白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33、第五段划线句中,汤普森夫人意识到特德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她羞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4、第六段和第十一段,两次写到汤普森夫人戴手镯和喷香水,各自体现了她怎样的用意?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二次:

35、阅读最后一段,理解汤普森夫人的话,说说老师对学生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6、阅读第九到十段,特德写给汤普森夫人的五封信,这部分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表现了老师的教育取得了成功,深化了文章主题。

b、反映了特德在人生路上不断成长的过程。

c、表现了特德是一个尊敬师长,懂得感念的人。

d、为下文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感谢做铺垫。

四、作文(选写五篇)

37、母亲

38、父亲

39、那一幕情景

40、我不怕

41、那天不平凡

42、我明白了__________

43、那一刻,我__________

44、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45、一节__________的课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阶段检测】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一、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来,填入下表中(每题2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下面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农民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c.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

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d.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在低头报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脊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谁也不会袖手旁观。 ....

b.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c.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郁积在诗人心中的“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

d.伽利略的老师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b.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d. 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5. 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至之市(到??去)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指示代词) ..

或王命急宣(如果)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

b. 私拟作群鹤舞空(比) 明察秋毫(眼力) ..

诲女知之乎(同“汝”,你)则素湍绿潭(表轻微的转折,不译)c. 可以为师矣(凭)必有我师焉(在里面) ..

林寒涧肃(寂静)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

d. 略无阙处(完全)二虫尽为所吞(被) ..

学而不厌(满足)默而识之(记) ..

6.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在我的照料下,那株纤细孱弱的小树,很快膨胀起来。 。五六月间桂花

米似的花朵散发出浓香,引得蜜蜂嗡嗡,彩蝶飞舞。

①长着茂密的叶儿 ②四处伸展的树杈上

③坚实的躯干泛着绛红色 ④像在小院中撑起一把翡翠的伞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d、①④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88分)

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2分)

(4分)

炫目茫无涯际 闲情逸志 变幻莫测 窃窃私语

窟隆邪魔鬼祟 锲而不舍 轻飞漫舞 火烧火燎

遗憾 持之已恒 根深蒂固 摇摇欲坠 罪魁祸首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或补写名句。(6分)

(1)行远必自尔, 。

(2)奇文共欣赏, 。

(3)旧时茅店社林边, 。

(4)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

(5)“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论语》里指出“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9. 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要赏析。(2分)

(2)你读了“最是一年春好处”后,有什么收获?(2分)

10.仿照下面的格式,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句子。(2分)

示例:

高兴时,你笔下的月——深蓝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不快时,你笔下的月——一弯冷月照无眠;月光冷冷清清地照着大地。

心情愉快时,你笔下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心痛苦时,你笔下的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你写出下面

这副对联的下联(1分)

上联:脚 下 行 程 千 里 远,

下联:

12.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1)读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精彩片段后,句子“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

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

大自然的沉思,一滴滴露珠凝在树叶和青草上。”深深感染了你,你想做读书卡片,该怎样

设计?(至少含三个基本信息)(2分)

(2)“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布置同学们办一份以“亲近文学”为主题的小报。七年级(3)

班的张东决定到你家与你合作完成。他妈妈以他贪玩为由,不让他去。张东请你打电话给他

妈妈解释一下,你会对他妈妈说什么?(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3分)

三、阅读理解:(26分)

(一)三峡 (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绝 巘 多 生 怪 柏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_________

15.文中描绘三峡四季风光,写夏季江水抓住了什么特点?(2分)

16. 结合平时了解,大胆想象,用6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长江三峡工程竣工之后,三峡库区

夏季崭新迷人的风光。(3分)

(二)截竿入城(8分)

鲁①有执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

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称年老的男子。

17.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初竖执之 之:____________②但见事多矣 但:____________ ..

③计无所出计:_____________ ④ 遂依而截之遂:____________ ..

18.翻译下面这句话。(2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

19.文中的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人物语言分析。(2分)

(三)忽略(11分)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②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③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④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

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⑤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⑥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⑦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