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Et健康 ・2014年3月第13卷第3期 212・ JINRI JIAN KANG March 2014 Vo1.13 No.3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经验集结 张明平,刘豆花 (1.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2.张掖市临泽县蓼泉中心卫生院,甘肃张掖,734000) 【中图分类号】 R2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5160(2014)03—0212—01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血证”范畴。本病以紫斑为证,多见于四肢,尤 其以双下肢为甚,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等,临床可分为风热型和湿毒 型。‘笔者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对过敏性紫癜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 治疗,收到显著疗效,深得患者肯定,现总结如下以飨临床医者。 1辨证论治 1.1风热型 1.1.1症状 紫斑多发于四肢,尤以下肢及臀部为甚,其色泽鲜红,呈丘疹样或红 斑状。可伴痒感。微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大便色黑,咽红。舌红,苔白或 微黄,脉浮数。 1.1.2治则 疏风,清热,凉血。 1.1-3方药 白鲜皮10g、地肤子10g、防风6s、薄荷6g、牛蒡子6g、浮萍6g、连翘 10g、金银花10g、蝉衣3g、丹皮lOg、白茅根15g。加减:发热重者,可加生 石膏、紫草以清热;腹痛便血重者,可加地榆炭、木香、槐花以行气止痛, 化瘀止血;关节止痛者,可加秦艽、牛膝、防风以祛湿消肿。 【医案】张某,男,9岁,2003年7月15日初诊。发热2天,双下肢 出紫斑l天。家长代诉3天前受凉后开始发热,体温在38 ̄C左右,鼻流 浊涕,微咳少痰。自服感冒冲剂,症状有所缓解。昨日发现双小腿及足踝 部有少许鲜红色皮疹,今日增多并有微痒感,无腹痛,关节无肿痛。化验: 血小板185×109/L,末梢血白细胞9.6×109/L,NO.73,L0.26,E0.04。咽 红,双扁桃体不大,心肺(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西医诊断:过敏性紫 癜。中医辨证:风热外感,邪郁肌肤。治宜祛风清热解表。方药:白鲜皮 15g、地肤子lOg、防风10g、刺蒺藜10g、金银花12g、连翘12g、浮萍log、 紫草10g、土茯苓12g、丹皮10g。 服药3剂,退热,双下肢皮疹颜色变浅,但仍有少许新出者。继续服 药5剂,未发现新出皮疹,原有紫癜逐渐消退,,流涕止,仍见咳嗽。故于 前方加桑皮log、酒黄芩10g。 又服5剂,患儿皮疹退净,尿检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改服止咳化痰 定喘丸,以治其咳。半年后随访,患儿皮疹未再发。 按语:风热型紫癜,临床观察该型证情较轻,诊断明确,治疗较易,疗 效明显。但若延误治疗,其病情可逐渐发展,邪热郁而化火,导致独活内 炽,与体内湿邪相合,而形成病情较重的湿毒型,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 此患儿为外感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故见紫癜,伴见外感风热 表证,但无腹痛及关节肿痛,均说明患儿病情尚轻,故以疏风清热解表为 治疗大法。自拟方中以白鲜皮、防风、蒺藜为主药。祛风解表;浮萍解表透 疹;紫草解毒透疹凉血;地肤子清热祛湿止痒;金银花、连翘、土茯苓清热 解毒,丹皮清热凉血。诸药合用,重在祛风清热。故其证三剂而减,五剂渐 消,又五剂净退。因患儿仍咳嗽,乃加桑皮、酒黄芩清肺止咳而愈。 1.2湿毒型 1.2.1症状 紫斑以下肢为重,多融合成片,其色紫暗,分批出斑,伴见发热、烦 急、口渴不欲饮,鼻衄,腹痛缠绵,大便粘腻色黑。舌绛红,苔白厚腻或黄 腻,脉滑数。 1.2I2治则 清热解毒祛湿。 1.2_3方药 土茯苓3go、黄柏6g、苍术6g、牛膝1O 丹皮10g、紫草10g、赤芍 lOg、金银花10g、连翘lgo、苦参6g、防己6g、凌霄花10g、蛇床子6g、白鲜 皮10g。加减:出血症情较重者,可加汉三七面冲服,还可加茜草、藕节、地 榆,或用其炭剂;便秘不通者,可加熟军、火麻仁以通下腑节结;皮肤瘙痒 者,可加蝉衣、防风、浮萍以祛风止痒。 【医案】李某,女,9岁,2011年3月11日初诊。患儿身出紫斑,左 踝关节肿痛1O天。有外感史。目前紫斑以双下肢为主,双踝部较多,其色 紫红,针尖到米粒大小不等,略高出皮肤。初发时有痒感,现不痒,部分紫 斑融合,左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见烦急、腹痛、呕吐、大便色黑, 粘腻不爽,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说有力。血小板257 x 109/L,。中 医辨证:外感时邪,郁而化火,火热与脾湿相合,湿热火毒外发肌肤,治宜 热解毒祛湿。方药:苍术10g、黄柏6g、土茯苓10g、丹皮10g、连翘15g、川 牛膝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蛇床子6g、苦参10g、凌霄花10g、青黛 10g(包煎)、生苡米15g、竹叶log。 服药3剂后,腹痛、呕吐消失,双下肢皮疹渐退,但腰臀部可见数个 新出瘀点。仍宗前法,前方去竹叶继服。 患儿服药10剂,双下肢紫癜瘀点大部分消失,但仍可见少许新出 者,左踝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自如。再拟前方加紫草lOg。 1年后追访,患儿服用最后一方3O余剂后,诸证皆消,未见新出瘀 点,也无任何并发症。 按语:此例患儿发病之初,有外感史,所出皮疹有痒感,说明病除为 外感风热,热邪伤络,故见斑点及皮疹。就诊时痒感消失,说明风热已人 里化火,火热与脾湿相合,湿热内蕴体现在患儿舌苔黄腻、大便粘腻不 爽,关节肿痛等。故方中以黄柏、苍术、牛膝、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清热 祛风除湿;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此外,方中 还以生苡米健脾化湿;苦参清热燥湿。全方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大法。药服 3剂,皮疹减退,腹痛消失。此后因患儿皮肤仍可见少许新出皮疹,故加用 紫草以凉血解毒透湿,毒去湿散而愈。 2小结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以实证多见,若病久不愈,也可见到虚证或虚 实夹杂之证。小儿为阳盛之体,易湿易热,外感时邪,多化火热。但火热之 邪,易聚易散,很少久聚。紫斑常分批出现,缠绵难遇,说明其中必邪湿 邪。湿邪粘腻缠绵,攻之不可,散之不去,是为难祛之邪。当今小儿娇生惯 养,营养过剩,饮食不节,其脾胃多有损伤,运化失职,以致脾湿不运,贮 藏中焦。火热邪气。内传脾胃,与湿相聚,交炽为病。湿热合邪致 病,治疗颇难。清热之品多苦寒,易伤脾胃,更助湿邪;燥湿之药辛热,又 助火热为虐。故临床每遇湿热之疾,多以清热、祛湿两法并用,或有所偏 重。用药时,祛湿少用辛热,清热少用苦寒,或有所佐制。非独以清热解毒 而能奏效也。 本病初发之时,多表现为风热型,属于轻症。证情较重时,常为湿、 热、毒合邪为病,临床可见偏热型,亦可见偏湿型。每位患者之证型,很少 从始至终皆为一证,也很少只用一法。故临证治疗时,宜细审其证,观其 所变,随证而治,方可每治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