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
刍议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
冉 斌1 何成樑2
(1.丰都县林业局,408200;2.丰都县双兴林场,408200)
【摘 要】改善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造林工程是实现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造林的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受到种植方式、自然环境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文中将重点分析影响造林质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全面提升造林的成活率。
【关键词】造林质量;成活率;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5)12-0107-01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于自身发展所起到的重
要意义,绿化工程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不同地区植被
覆盖的面积和条件不同,导致造林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不同,这对造
林的成活率以及造林的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造林措施和方
法不当,不仅会造林失败,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及环境损失。
1 影响造林质量以及成活率的不利因素
影响林区建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土壤、降水等自然
条件,或者是造林技术、灌溉方法等人为因素。
在工业进程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
重的破坏,大面积的植被损害造成了酸雨、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异
常自然天气频发等比较恶劣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
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进些年来,我国不
断加大了造林工作的规模和进度。但是造林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只有合理规划土地,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的统一。但是部门造林设计人员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
略了其与自然条件的平衡,在造林过程中,没有因地制宜,导致造
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
造林工程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多方面的建议,切实的考虑当地居
民、企业等的发展条件,让造林工程的建设为其带去更多的发展机
遇和条件,而不是阻碍。但是部分造林人员并未从整体经济和自然
条件出发,而是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造林设计,致使很多林木与无
法适应当地的发展,并最终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在造林的设计规划方面,由于造林密度过大导致的林木质量较
低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造林之前,造林工作人员没有对当地土壤
的承受能力和营养含量进行充分的了解,为了扩大经济效益或是社
会效益,在规定面积的土地范围内种植的树木过多,不仅严重降低
了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严重降低了造林的成活率。目前的造林工程
主要有行为或者个人行为,为了达到绿化植被的目的,大部分
造林工程所选择的树木种类比较单一,而且很多造林人员并不具备
专业的造林知识,他们往往凭借着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树苗的终身
种植以及维护工作,这使很多新品种在造林工程中的后期维护方式
存在着欠缺,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树苗的成活率。
2 提升造林成活率以及造林质量的具体措施
全面提高在造林的成活率与造林质量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首先,造林工程人员需要形成更加全面、科学的造林工作管理
工作体系。造林工程规模较大,而且工作时间较长,我国广阔的自
然面积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情况更是加大了造林工程的难度。为了
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在造林的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土
壤条件、降水气温等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分析。用科学的造
林理论和方法指导造林建设工作。针对造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
题,造林工程的承包管理人员应该聘用专业的林业知识教育宣传工
作者为其培训造林的专业知识,并定期的进行造林知识的专业技能
评审和考核,保证每一个造林人员都能熟练的掌握科学合理的造林
知识。提高树种选择的合理性以及造林的成活率。
在造林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因地制宜,在进行造林
之前,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比如考察当地的土
壤土质、自然经济条件等。考察完毕之后,参照造林工程的目的和
意义,制定合理的造林方案。随着造林工程的不断进步,目前,我
国在进行造林工程时,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
地适树”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就是说需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
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树种,也可以反过来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为其
选择适当的林地条件,这种方式可以使土地的适应能力与树种的生
态环境特征达到完好的统一,将林地所拥有的种植能力发挥到最佳,进一步提升造林的质量。
使用更多类型的树种实现树木资源的平衡性,保证各种树木的健康生长。简单来说,在进行树种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坚持多样化原则,其中乡土树种需要保持较大的比例。因为与其它类型的树种相比,乡土树种不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而且它的适应能力极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当其它树种发生问题时,如果发现及时,采取了的得当的措施,那么它对乡土树种并不会起到过于严重的影响,这为造林的成活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乡土树种保持较大比例的同时,应该注重保持树种的多样性,这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目前在造林工程中所提倡的保持树种多样性原则,也就是要在同一块规定面积的林地上,按照规定的布局要求,同时种植两种或者是以上的树种,由于不同树种的生态特征不同,在面临不同种类的生态灾害或者自然环境冲击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不仅可以提升再造林抗击灾害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吸收林地的土壤营养,提高成活率。 在目前的造林工程中,保持树种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了造林的主要原则之一。比如使用频率较高的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混交、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混交、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混交。这种混交林除了具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之外,还具有改善立地条件、抵抗病虫害等突出优点。但是在进行混交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立地条件、树林培育目的、树种生态特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估。 当然,想要提高造林的质量以及成活率,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经过大量的经验总结,先进的造林技术中以下环节是必须要注意的。第一,造林时一定要对所使用的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所有树苗均处于健康状态,未发生质量不佳或者是死亡等问题。专业来讲,为了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一定要选用良种壮苗,种子一定要籽粒饱满,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树苗的侧根和须根一定要发达,主根短并且比较粗壮的树苗是最佳选择。 第二,造林人员一定要把握正确的造林时机,各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所不同,种植树苗的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比较丰沛,这也是造林的主要季节,在这一时期,不仅温度适中而且水分、阳光充足,在树苗种植之后,根系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而且生长情况比较健康。 第三,除了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之外,造林人员还应该进行科学的造林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林苗进行合理的管理,要保持苗木根部的水分,防止水分过多流失造成苗木死亡。目前,许多造林工程人员会在树林种植地附近安排苗圃培养地,采用随起随栽的方式保持苗木的生命力和成活率。 第四,造林人员应该充分做好土地的平整和清洁工作,如果林地表面或是土壤内部含有过多的杂物就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确保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还要充分的考虑立地条件、树种特征、树苗发育情况等条件对造林的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3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质量不仅要做好造林的前期工作,也要立足于整个培育过程,做好全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对造林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不断扩大我国的绿化面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爱爱.如何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活率[J].农业与技术,2015 (12). [2]于宝君.浅谈如何提高营林建设中的苗木成活率[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3]刘巍.提高林业造林水平的几点策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4]业军.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5(14). 2015.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