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与盾》教学设计

来源:保捱科技网


北师版小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矛与盾》教学设计

河南省商丘市示范区中州办事处周庄小学 王慧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词义、句义,能讲述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指导自主、合作学习,引领学生在探究中思考与发现,注重个性化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进而理解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的词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竞赛,比比看谁积累的成语多,要求这些成语必须出自寓言故事。 2、同学们积累的真不少,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画龙点睛等等。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故事?

3、对,寓言就是假借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 4、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生提问

5、好,大家请看屏幕,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那矛和盾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咱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一瞧吧。(出示课件) 看,街上好热闹啊!赶集的人来来往往,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挤着一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我们学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 检查预习,指名读书。

2、 嗯,读的不错,很流利。谁还想读?(再找一生读)

3、文言文就是要反复读,读正确,读熟练,不读错字。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遍。

三、 精当讲解,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 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还要把每一句话都读懂。那么现在咱们要静下心来,结合课后的译文和字典 ,默读课文。

2、 小组内交流:咱们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分小组来讨论,你读懂了哪一句?选代表来说说。第一小组的这位同学你先来说。

3、哦,你读懂了第一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第一句) 知道他在夸耀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 盾坚)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呢?

“誉”是夸耀的意思。

还有一个同音字鬻,意思是——卖,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

这面盾坚固吗?坚固到什么程度?(板书 莫能陷)好,你用文中的话来读读。——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假如你是他,你为了卖出自己的盾,会怎样誉盾呢?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再想象一下你见到的街上的生意人是怎样吆喝的,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练习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第一小组的另一生站起来再读。 4、(小结过渡)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第一句,知道那个楚人在那儿一个劲的吆喝,夸耀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出示课件第二句)第二小组谁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 这句话的意思是: 嗯,你读懂了,他这是在接着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 (板书 矛利 无不陷)

(2)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夸夸这支矛? 这支矛可真锋利!

我们连起来两句读读,看看他是怎样夸耀的。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比比看。

5、同学们真会夸耀,我既想买盾又想买矛,还是先看看口袋里的钱够不够,正当我准备掏钱的时候,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6、生:不能买,因为···

哦,这位同学告诉我不能买,原来这样,我差点上当!我要揭穿他! (出示课件第三句) 讨论矛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师:集市上可真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气盛的小伙了,有窈窕淑女,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人买他的东西吗?你从书上哪些地方知道的?

(2)师:嗯,没人买,因为这个人问他用你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怎样呢?问这话的人可不简单,一下就听出了他话里的破绽,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再问问吗? 生:(板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7、师: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反应呢?请第四小组来回答。 生:那个人张口结舌,哑口无言,张大嘴巴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你能用原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生:“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板书)

(2)刚才他还在张大嘴巴,大声夸耀自己的盾怎么怎么坚固,矛是多么多么的锋利,现在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不回答呢? 小组讨论: 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8、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出示课件)

告诫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矛盾。

围观的人都笑着散开了,假设你在现场,你会对楚人说点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吗?(出示课件) 四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更是耐人寻味。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则寓言,回味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读一读、背一背、讲一讲。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读懂了《矛与盾》这篇课文,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全文只用53个字不仅让我们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位可笑的楚人,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今后说话做事可不能像这位楚人一样自相矛盾。 六、拓展。

像这样有意思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介绍作者韩非及其作品《韩非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作业设计

1.向亲友复述《矛与盾》,聆听他们的体会。

2.用今天学习寓言的方法去学习《韩非子》中的《买椟还珠》,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坚, 莫能陷

矛利, 无不陷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弗能应

20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