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学法指导
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探究
■童巧莉
陈婷
摘要:单元设计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单元划分,以单元为基础,综合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这一设计方式的应用,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贯彻生本性的教学理念,完善学生素养。同时,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们也应该适当地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优化,提升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数学单元设计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单元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探究
整体来说,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们需要进行的第一项任务,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都只是简单地按照现有模板进行设计。并且,针对数学教学,部分教师也会习惯性地设计“单片性”教学方案。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整体的教学无法形成综合状态,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无法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一)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设计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在该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小学教学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生活性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教学进行联系,调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能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对单元信息进行理解。
以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为例。首先,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关的图形认识小游戏,比如拿出一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的小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辨别,以此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通过游戏教师发现,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地回答出图形的名称,并且能够举出生活中的相关物体;另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回答出图形的名称,图形认识敏感度较差。然后,教师就可以以这一情况为参考,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比如,先引导学生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信息,最后将知识进行整合,组织学生对多种不同的图形进行了解,以此为前提,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结合知识基础进行设计相比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说,抓住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思维,能够更加有效地强化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捕捉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了解,创建迁移性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例如,当教师在对《加减法(二)》这一单元进行设计时,可
以进行如下操作:首先,教师可以事前对学生的“10以内加减
法运算”的能力进行考核,判断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速度;然后教师可以尝试性地加大教学难度,鼓励学生对一些“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进行解答。在此期间,假设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教材中“捆小棒”的课堂小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律。
二、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基础,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一)创新设计,刺激需求在小学教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与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低年级教师会侧重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高年级教师会侧重于训练学生能力。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式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以此才能够给予学生思维刺激,促使其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当教师在设计《分一分与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方案时,可以事前鼓励学生回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苹果、蛋糕、西瓜等,并在上课时将其带到班级中。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带过来的食物类型,然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个,并为其进行投票。之后,食物的所有者可以结合具体的投票数进行食物划分,以此加强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的分享意识。
(二)展示内容,满足需求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能力不同、思维不同,所以教学情况是不可控的,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会询问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大胆地对教学设计进行改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当教师在开展《认识钟表》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时,其中主要涉及了两部分,一为《小明的一天》,二为《小芳的上午》。在设计阶段,教师可以按照常规性的设计方式进行相关工作,比如设计“24小时制钟表的读法”以及“12小时制钟表的读法”。但是在正式教学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会表明“自己的手表是电子的,与表盘不同”。那么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课时进度,适当地处理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针对课时较为紧张的情况,教师可以允诺学生课后处理,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教育领域中,学情教育理论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会凭借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或者参考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案,整体设计过于单调。并且,由于设计方式的过于传统,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需要贯彻学情分析教育理论,以教学单元为单位,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推动学生稳定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莲都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