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1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课题主持人胡宝祥了报告内容,介绍了研究过程,并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于2008年8月开始深圳应用暨网络媒体。目的是全面了解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记载深圳互联网的发展脉络,为市民和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为和社会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10年,深圳互联网暨网络媒体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发展显示出七大特点:
一是网民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5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98.5万人,较2009年同期增长149.6万人,增长率为27.3%。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78.37%,远远高出全国平均31.8%的普及率。
深圳宽带用户规模达到673.7万人,占深圳网民总体的96.46%,较2009年5月底增加宽带网民145.1万人。其中ADSL接入网络占68.3%,是主流上网接入方式。
二是用户特征明显。报告显示,深圳市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18-30岁,占网民总数的52.3%,互联网用户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群体占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3%),网龄7年及以上的占比高达81.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9%)。网民中不乏互联网深度使用者,日均上网8小时及以上比例高达3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3%)。罗湖、福田与南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较高。
三是七成网民习惯手机上网。2010年使用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达到72.8%,手机网民用户规模达到508.5万人。手机上网普及率超过七成,且移动上网的特点突出。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很高,每天使用一次及以上的比例高达60.1%。47.2%的人每次使用手机上网20分钟及以上,平均时长高达29.7分钟。深圳网民手机上网的前三大应用是即时通讯、页面浏览和阅读电子书。手机月均消费金额为35.5元。
四是网络购物成为主要网络消费。74.4%深圳网民过去一年中有过网络购物行为,人均月度消费金额高达275元,网络购物成为金额最高的网络费用支出项目。
五是互联网成为深圳网民接触最多的媒体。互联网在深圳网民中的到达率高达91.4%,无论从到达广度还是影响深度,皆已经超过传统媒介。70.1%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影响网民购买行为或决策消费的媒介。互联网的信息价值主要在招聘求职、IT数码产品、游戏、音乐、预定酒店机票方面。
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2
过半消费者下单需访问4-6次
。。
老访客贡献超七成收入
在新老访客对电商的贡献方面,老客户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新客户停留时间为1231s,停留页面数18.2p,贡献了65%的访问量,却仅为电商贡献了27%的收入。因此,老访客还是电商的香饽饽!
电商访问质量上海一枝独秀
。在平均停留时间和平均访问页面数上,上海一枝独秀,而广州,北京紧随其后。
;。
通过对4千多个在线媒体进行统计,搜索媒体在所有促使消费者初次接触品牌的媒体中贡献程度占比54%,之后消费者通过各种媒体不断认识品牌的过程中,搜索媒体贡献程度占比59%,在多媒体营销中,消费者最终通过某个在线媒体的刺激下完成购买决策,搜索媒体占此类媒体的58%,搜索媒体在消费者形成购买决策的各个过程中的贡献程度都位居第一。
垂直媒体在形成各种购买决策的过程中贡献程度排名第二,促使消费者接触品牌次数占比36%。。其它类型的媒体在品牌初次接触时刻,品牌认知过程时刻,最后转化时刻贡献占比分别是8%,10%,8%。
在搜索媒体中,百度传播贡献份额占领绝对第一。
百度在搜索引擎媒体中作为品牌初次接触时刻*的贡献程度占比%,作为品牌认知过程时刻*的贡献程度占比82%,在最后转化时刻的贡献程度占比87%,促使消费者接触品牌次数占比87%,使得百度在所有在线媒体中的各关键时刻始终排名第一位。
搜索媒体在各个关键时刻中,贡献排名第二的是搜狗,除百度和搜狗以外,其它的搜索媒体在各个关键时刻的贡献值占比都不超过4%。
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3
一、我国互联网的使用率
根据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手机网络游戏从爆发式增长变为稳步增长,预计2015年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手机旅行预订用户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快的移动商务类应用。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高于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呈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应用,使用率达到90.6%。平板电脑凭借娱乐性和便捷性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
二、互联网的使用人群
据悉10~39岁网民近八成,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有意思的是,CNNIC还对网民收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8%和20.2%。而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网民占了5.7%,仅次于无收入网民的2.2%。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网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在加深。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较2013年底增加了1.1个小时。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网民总数的86%。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已经有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明显低于城镇网民,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报告》分析认为,这表明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其生活服务平台。
此外,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
三、互联网理财和网购爆发力强
过去一年间的大热门里互联网理财肯定算一个: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但是,由于收益率下滑和中国股市回暖带来的分流作用,互联网理财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
另一个是手机商务应用,2014年是它的爆发期,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
而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4年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
手机游戏的爆发式增长在2014年上半年达到最高峰,下半年开始逐渐进入洗牌期,并表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预计2015年在延续这一趋势的同时,手机网游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四、特点与趋势
1、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
3、微博用户进入平稳增长期,手机微博保持较快发展
。但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仍然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4、网络购物用户增长趋于平稳
截至2012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亿,网民使用率提升至39.0%。较2011年底用户增长8.2%。从2011年开始,网络购物的用户增长逐渐平稳,未来网购市场规模的发展,将不仅依托于用户规模的增长,还需要依靠消费深度不断提升来驱动。
5、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应用增速加快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在2012年上半年的增速分别达14.8%和12.3%,截至2012年6月底两者用户规模分别为1.91亿和1.87亿。手机在线支付发展速度突出,截至2012年上半年使用该服务的用户规模为4440万人,较2011年底增长约1400万人。
6、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
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4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
网民规模突破4亿大关手机网民成增长主力
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其中,大约有4914万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11.7%。移动互联网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商务应用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仍为最大制约因素
CNNIC《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的特点,其中,商务类应用表现尤其突出。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
尽管如此,网络商务应用仍然受到各种安全因素的困扰。CNNIC调查发现,仅2010年上半年,就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网络安全和信任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商务深层次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互联网向商务交易型应用的发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5
网民规模突破5.38亿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在逐步下滑,中国网民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
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对于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来说,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是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方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
与此同时,手机微博延续2011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至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手机微博用户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微博自身的即时性和自媒体优势,用户体验较好,流失率较低;另一方面,手机微博客户端功能不断增强也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和使用体验。
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进入全球排名三甲
互联网发展报告范文6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网民已达1.62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居世界第二位。与2006年年末相比,半年新增了2500万网民,相当于每分钟新增近100名网民。
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网民年轻化特征极强
我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了31.7%,正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但同时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2.3%,低于全球17.6%的平均水平,而互联网较发达的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普及率已超过65%,差距依然明显。其中,我国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为21.6%,农村则只有5.1%。
。
网民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网民比例达45.1%,上升到历史新高点。
网络基础资源爆炸式增长
已有4430万人用手机上网
我国互联网的主要基础资源正呈爆炸式增长。目前地区域名总数已达到918万个,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年增长率达416.5%。截至今年6月底,CN域名总数已达到615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近六成,第一次全面超过COM域名的注册量。在全球范围内,CN域名数仅次于德国。
。。。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宽带、专线接入和拨号方式上网,手机上网已经渐成风气,目前使用无线接入的网民已达55万,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规模已达4430万人。
用户偏爱网络新闻
还不习惯让互联网做“生活助手”
报告显示,13%的中国家庭接入了互联网,中国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达到73%。此外,网吧已成网民的第二大上网场所,首次超过在单位上网。
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8.6小时,与其他国家相比,上网时间较长,并在逐年提高。20点是上网最高峰。
报告显示,网络新闻以77.3%的使用率排名中国互联网使用率第一位,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的使用率分别为74.8%和69.8%,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
相比之下,中国网民还不太习惯让互联网充当生活助手――仅有15%的网民通过网络寻找工作,25.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仅有3.9%的人进行网上旅行预定,约1/5的网民涉足网上炒股和网上银行。专业人士分析,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互联网资源还不是特别丰富;目前我国网民的很大一部分是消费能力不足的青少年;网民担心互联网安全。
总体来看,六成网民对互联网表示满意,其中超过八成的网民对互联网内容丰富性表示满意。与此同时,上网费用虽在逐年降低,但对互联网资费标准的满意度却在下降。超过九成的网民上网是自己埋单,目前单个网民每月花费为75.1元,接近一半的自费网民月均上网费不超过50元。
同时,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低,只有1/3的网民表示信任互联网。网民学历越高,这种不信任感越明显。
学生网民超过三成
上网行为须加强引导
目前中国6―24岁的青少年学生网民占总网民数的1/3(35.8%),已达到5800万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有2000万人,其次是大专及以上学生网民,有1800万,初中和小学生构成了其他的2000万人。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在城市。近一半的青少年学生网民经常在网吧上网。
报告指出,青少年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多在13―16岁,这部分网民几乎占学生网民的一半,正是在初中和高中早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和引导特别重要,加强网吧监管也非常必要。
对青少年网民来说,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已经超过任何其他功能,作为学习和信息工具比例相对较低;其次,从上网时长来看,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