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作原因死亡、突发疾病死亡或抢救无效死亡属于工伤,家属可获工亡待遇;被故意谋害属刑事案件,单位原则上无赔偿责任;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死亡、抢险救灾受伤等情况视同工伤;伤残复发也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条例规定,职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法律分析
1、如果是因工作原因死亡、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则属于工伤,死者家属可以主张工伤(工亡待遇)。
2、如果是被人故意谋害的,则属于刑事案件,原则上单位没有赔偿责任。
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4、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拓展延伸
员工意外身故,公司责任与赔偿义务如何界定?
在员工意外身故的情况下,公司的责任与赔偿义务的界定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员工的死亡与工作相关,并且可以证明公司存在疏忽或违反安全标准的行为,那么公司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赔偿义务。然而,如果员工的死亡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例如自杀或故意违反安全规定,公司的责任和赔偿义务可能会相对较低。最终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用的法律和相关证据来确定。因此,公司需要与专业律师咨询以确保遵守适用法律,并正确界定责任和赔偿义务。
结语
在员工意外身故的情况下,公司的责任与赔偿义务的界定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果员工的死亡与工作相关,并且可以证明公司存在疏忽或违反安全标准的行为,那么公司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赔偿义务。然而,如果员工的死亡是由个人原因引起的,例如自杀或故意违反安全规定,公司的责任和赔偿义务可能会相对较低。最终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用的法律和相关证据来确定。因此,公司需要与专业律师咨询以确保遵守适用法律,并正确界定责任和赔偿义务。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