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08期(上) 体育论坛 ◆
健身气功在高校的传播及养生价值浅析
赵甲玺(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由于健身养生理念的普及,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练气功来强身健体的思
想大多数存在在中老年群体中。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们思维的转变还是要靠学校和社会的引导。目前气功形式的健身方式在高校普及展开的不是特别尽如人意,文章对此问题浅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健身气功;高校传播;问题及建议
“健身气功”是“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结合而成的复合词语,根据健身气功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前提,探讨“健身气功”概念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先分别探讨“健身”和“气功”两个词语的含义及其体育运动关系,再探讨这一复合词组的含义。“健身”的含义比较清晰,这个词语由“健”和“身”两个单字组成,“健”与“身”的关系在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关系前者支配后者,两个字合起来是使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常与各种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例如“健身操”“健身球”,因为“身体健康”是一个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的行为,而与此目标相关的行为首先是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体育运动可以说是各种身体活动的发生,因此健身与体育运动相关联不但必然而且自然,健身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是健身的目的对充分落实。“气功”的含义不像“健身”那样明确统一,就有较多的争议,这里引用1999年出版的高校教材《中医气功学》里的气功概念。“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身心锻炼技能。调息调心在气功学里,简称为“三调”,这个解释的特点是将气功定性为“三调合一”的操作技能,认为达到“三调合一”的身心活动就是气功,三调合一的状态或境界即是气功的基本特征。比如跑步,做起跑姿势是调身,憋一口气是调息,听发令的声是调心,三调都在,但这不是“气功”,只是体育运动,因为其中的三调是分别操作的,并没有合为一体。一、健身气功研究的目的和必要性
1.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民众概念。一个民族精神就表现在“重在培育”、“重在弘扬”,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不朽。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是历史和时代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00年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本办法所称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是全国健身气功的业务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健身气功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健身气功的组织和管理。
2.健身气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古代气功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发展很快,出现了多种练功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有道家、儒家、释家、医学、武术和俗家六大门派,对后来传统气功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气功要求做到忘掉一切,甚至连自己的肉体也不知存在的程度,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气功中静功的起始。儒家气功的特点是:以静坐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其代表是坐忘、心斋等。从06年起,已在全国各地组织
气功的推广普及,目前取得了小有规模的成就。全国各地的健身广场上都能看到穿着太极服的中老年人,还会有少部分亚健康状态的青年人进行气功锻炼,二、健身气功在高校传播的方式方法和建议
1.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
鉴于高校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可以在举办一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比如校园歌手大赛、春秋两季运动会、专业的篮球赛季、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的时候都可作出健身气功的宣传,开场表演和中场休息以及派发离手小礼物留念的方式来宣传健身气功,在高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健身气功社团,开设健身课中包含气功这一门课给新进校门的学生奠定良好基础。
2.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质量
目前高校所成立的健身气功队存在新生力量不充足,易断层的问题。可以根据高校的招生情况加强健身气功课程的宣传推广,可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增加健身气功的宣传方式,从而提升招生实力,招收有一些扎实功底的新成员。
3.重视健身气功学科,完善体系
健身气功在高校当中的传播和养生价值观的养成,应该从高校管理者做出表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应该加强对高校任课教师对健身气功的重视度,从而潜移默化地传输给高校学生。如果课程内容过于简单,会让学生感到枯噪无味;如果内容过于复杂,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丧失学习兴趣。所以需要高校对健身气功这一课程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课程投入资金,根据在校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学校在健身气功课程中感到无聊,设置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
健身气功具有源远的发展历程,在高校中充实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的身心体魄,还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所以不仅需要和地方从上而下的支持,还需要学生们自发地去维护这项传统健身课程。健身和承载高校中的推广道阻且长,加大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才能有效改善目前现状,拥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雪,郑晓波. 健身气功在高校的传播及养生价值浅析[J]. 才智,2012(01):251.
[2] 魏胜敏. 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特征及其当代价值[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 祖瀚卿. 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