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思路与课件制作技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思路与课件制作技巧

来源:保捱科技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思路与课件制作技巧

一、教学思路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诗圣杜甫记载世上疮痍、表现民间疾苦的代表

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由于诗歌教学的精髓在于意境的感悟、领会与提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

一是以“看、听、读、说”环节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情境,进而领悟诗歌主题。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味诗歌,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二是以“朗读训练”环节为着力点,指导学生进行音读、意读和情读,这样可以教会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境,体会感情,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的要求。

三是以“借诗赏诗”环节为出发点,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进而“走出诗歌”,联系现实交流学习体会,感受人文关怀。

二、教学流程设计

语文教学应处处体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突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学生思维处于纵横交织的立体变化之中,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与探究能力,形成知识的螺旋式递升。

(一)导课部分

导课是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精心设计、富有强力度的导课环节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很快进入课文。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

1

“聚焦名家 谈话导入”的方式,以学生熟悉的文坛巨匠巴金来引出全文,因为巴金的名言“ 生命在于付出……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人都能得到温暖”与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的呼唤所表达的意愿极其相近,从而形成古今对照,遥相呼应的态势,以古今文人无独有偶、淳朴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感来激发同学对人生理想的思索和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引导他们“走进诗歌 感悟情境”。

这一环节的课件设计采用对照的手法,以两张浓重的“黑色调”幻灯片来展现出古今两位文人的名言名作,并加入他们的肖像,增强课件的画面效果。如下图所示。

图1 导课环节的课件设计

(二)新授教学

1、诗歌美在语言,美在情境。为了便于学生体会和感悟,在感悟诗境这一环节中,我避免了逐字逐句的讲析,而是通过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现诗歌情境,来提高学生对诗歌美的感受能力。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正所谓“诗人胸有境,入境始与

2

亲”,学生在多形式的诵读中自得诗意,在正确体味诗境、领悟作者感情的同时习得读诗方法,积累了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这一环节的课件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多媒体表现手法,在PPT课件中调用Flash动画来展现诗歌意境,增强课件的表现能力和感染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情境感悟环节的课件设计

2、在读的推动下,师生一起交流朗读体验,同学们又从内容、情感、写作方法诸方面来反馈自己的朗读效果。在“理解诗歌 领悟主题”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学习要领“知人论世读经典”,让学生明白并掌握“知人论世是解读经典的一条有效路径”。方法明确后,同学们自发地开始了合作探究的资源共享,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予以分析、整合,与此同时,我也将自己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展示出来,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在交流合作、整合提炼中抓住了明确作品主题的关键,从而在智力竞猜游戏“根据画面,用四个字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用一个字浓缩作者当时的心情”这一环节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住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此时我又以“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过渡语引发了学生对作品写法的探讨,

3

显然根据上面的游戏以及直观的课件,同学们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诗由事而做,情由景而生”的文学创作方法,在赏读名家名作的同时去习得名家创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这一环节的课件设计主要采用结构图和画面等表现方式,配合智力竞猜游戏来完成学生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把握。其中的图表和画面均使用逐层伸展模式出现,便于学生根据诗歌的层次来循序体会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如图3所示。

图3 理解主题环节的课件设计

(三)知识拓展

针对一篇文学作品,我们仅从作者及作品内容、思想、写法诸方面去研读是很静止和僵化的,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人文素养的积累,实现知识的纵横贯通,我又设计了“以诗赏诗 丰富积累”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纵向延伸,让学生在杜甫诗歌中继续挖掘体现他“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火花;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横向拓展中去搜寻中国历史上像杜甫一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此时,我在展示学生列举的名人名句的同时,也列出自己所搜集到的相关语句,这样师生在吟诵经典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然后再以前苏联作家别林斯

4

基的名言“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作结,以此更加突显杜甫及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

这一环节的课件设计主要采用标注的表现方式,通过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配合对照来实现“以诗赏诗”。如图4所示。

(四)应用提高

图4 知识拓展环节的课件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突现第三个维度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高举着人文旗帜,去推及现实,谈一谈自己身边闪烁着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体现着爱心奉献、情系祖国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在动情讲述时既感染了自己,又教育了他人,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又多角度地发展了学生听与说的能力。最后,师生齐诵全诗精华,并以“寻找以‘房屋’为切入点,体现人文关怀的现代文章,与本诗对比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为作业,至此,教材文本是载体,知识能力是重点,过程学法是关键,情感价值是方向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均得到了体现。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