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六步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一种教学模式反映的是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学习、贯彻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开始阶段必然有一种教学模式来保证,那就是在课堂中落实“六步教学法”。此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定向——明确学习目标
定向,就是上课伊始,师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站在教师的视角来看教学,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这节课要达到的学习标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审视学习内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六步中的第一步就充分体现了魏书生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了关注学生的“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自学——向着目标前行
自学即自主学习。我认为,自学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看课本,自学既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前,甚至可以在课后。课前的查资料、问家长、看书预习是自学,课中的尝试、探究、看书释疑是自学,课后的看书印证、拓展、应用也是自学。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前预习,其不是让学生提前看书背概念、公式,而是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理解知识、迁移知识的一个自学过程。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提出预习指导,并配以相应的习题,以便学生明确自学要求,也便于教师掌握预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前,我提出了以下预习要求:①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什么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②书上介绍了几种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模仿书中的各种方法,试求8和12的最小公倍数。③你有什么疑问?这样,在预习指导的帮助下,就可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前翻看学生的预习本,就能很快地掌握学情,加强课堂指导的针对性。
三、讨论——小组探疑问难
讨论是学生把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即兵教兵,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去相互启迪,加深认识。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原则上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够解答,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答疑——师生共同参与
教学实践表明,任何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精彩,教学中的释疑过程也是如此。在答疑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环节,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来交流,只要有学生能解释的教师不答,尽可能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及时共享在巡视中发现的错误资源,或让学生板演,或展示学生自学本。
除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发现的学生错误之外,教师作为引导者,还要善于设疑。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摸准学情,把握准重、难点,巧妙设计。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答疑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①方框代表数,□□□,放上小数点让学生找数位。②出示□□□□,老师指出数位让学生放上小数点。③如果以上两数相加,怎么对位?靠什么识别相同数位对齐?④第一个数去掉小数点,变成一个整数,怎么对位?⑤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教师巧设疑问,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整数加减小数的难点,这个设计是非常有效的,可谓精妙致极。
就数学课程来说,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三点:一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二是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和书写格式;三是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解题思路,开发学生思维。总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精讲点拨,灵活把握。
五、自测——巩固学习所得
检测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查找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就要求检测内容必须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紧扣重难点,不能节外生枝。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必须有一定量的练习做保障,班级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检测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和典型性,难度不宜过大。测试形式要多元化,可口试、笔试,可同桌测、小组测、全班测等。对于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重点把握后进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可以回授,或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自学状态,然后再进行验收,以期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力争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不留尾巴。
六、自结——畅谈学习收获
课堂总结阶段,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谓益处多多。对教师而言,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中寻找本节课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以便日后改进。对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梳理所学知识,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总结概括和自我反思等能力。
21世纪呼唤着具有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应该树立“为不教而教,为会学而学”的观念,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学的意识,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