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来源:保捱科技网
 吕立才,高玉荣,黄祖辉: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吕立才1,高玉荣1,黄祖辉2

(1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2; 2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29)

摘 要: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并对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小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7)01-0076-03  一、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1.外商直接投资居主导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利用外263115、243165、279114、2173、242122、280110和35115万美

元。与全国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相比,农业项目仍有很大差距。

4.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来看,

资的主要方式。“七五”以前及“七五”期间,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方式以国外贷款或援助为主,分别占到了80%和72%;“八五”以来,随着外商在农业领域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国外贷款或援助等间接投资方式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而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则呈直线上升趋势“,九五”期间达到了9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2.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所占比重偏小。

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的协议金额基本维持在2%左右,投资第二产业的协议金额占70%左右,并略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则有上升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与外商在华投资的总体布局一样,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据统计,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为:东部地区占90%左右,中部地区约占5%,西部地区约占4%。东部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辽宁和江苏5省,1994~1996年间,东部5省农业外商投资项目数占了全国的681%,协议金额占75156%(卢迈等,1999),与中国总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基本相同,带有明显的地区集聚效应。

5.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范围窄。一方面,外商直接

近年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发展十分迅速,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七五”以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不过3114亿美元,而“十五”头4年,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累计就达197亿美元,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外商投资农业的项目数来看,增长也是很明显的,“八五”期间,外商投资农业项目的总数几乎为以前的3倍还多“,九五”期间为4085个“,十五”头4年便达到了4108个。然而,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严重偏小,协议金额占全国比例长期徘徊在2%左右,项目数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3%左右。

3.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有所增加,但仍

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项目上,投资农业内部(农、林、牧、渔)生产环节的比较少。并且,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生产环节,以及下游的粮、棉、油、食糖等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投资也不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与国家对这些领域一定程度的垄断和有关。按照WTO有关承诺,中国将在2006年年底之前逐步放开这些领域,届时这些领域可能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另一方面,中国农业领域中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主要为日本、韩国、泰国和港、澳、台地区,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占了40%左右,而欧美国家则相对较少。

二、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小的原因分析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偏小。

1995年以前,外商投资的农业项目协议金额大都平均不到100万美元,但1995~2004年间,农业项目的平均规模超过了130万美元,分别为194154、140160、130187、137147、193114、180165、198162、173113、203195和2147万美元。同期,全国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246163、298142、2421、

收稿日期:2006-05-30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资助项目(2006C25001);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700-K06170)作者简介:吕立才(1973—),男,云南曲靖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高玉荣(1969-),女,湖北钟祥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黄祖辉(1952—),男,上海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76

经济问题  虽然,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绝对数具有不断增长的势头,但结构不尽合理。尤为突出的是,与非农产业相比投资金额、项目数和平均规模都还偏小。

1.投资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演变规律对产业选择的影响。

 2007年第1期 

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5.产业与投资企业决策方向的不一致。中国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确的产业和地区导向,然而实践表明,中国制定的外资产业导向,与公司在华投资决策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农业是中国一直鼓励投资的行业,而公司并没有足够的积极性。相反,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的行业和领域,公司却有很强的投资意愿,想方设法绕过。同样,中国也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中西部是中国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实际效果却不太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存在不足之处,尚不能实现与投资企业决策的顺利对接。

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小,虽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相关研究也表明(邢建国,1997),外商在进行投资产业选择时,通常遵循两个导向: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选择,二是根据的行为和导向进行选择。因此,在市场导向明显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要取得根本性好转,的产业导向仍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三、建议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要防

笔者认为,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演变过程往往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和趋势相吻合,即顺应了产业部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规律和趋势。受投资国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和趋势的影响,东道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大体遵循这样的产业演变规律。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东道国农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可避免会偏小。实际上,从全球来看,流入农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都很有限,在发达国家中,农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往往不足1%。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变动要相对滞后,这一比重会略大,但总体趋势仍将趋于下降。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有不断高度化的趋势,今后随着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的开放,外商直接投资高度化倾向会进一步凸显。因此,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来看,中国农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不会太大。2.农业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产业,缺乏外商直接投资的

止那种盲目追求产业高度化,而忽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思想倾向。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涌入,可能加剧中国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从目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带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主要偏向于非农产业,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严重滞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拉美国家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发展速度,长期忽视农业,流入拉美国家农业部门的外资比重逐渐减少,占拉美吸收外资总额还不到2%。1979年,投入巴西农业部门的外资额仅占0157%,最终对巴西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智利则于1985年开始成功地将外资重点引入农业、副业等部门后,不仅实现了出口的多样化和经济持续10多年的稳定增长,而且使本国工、农业得到了均衡发展,城乡不平衡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较之其他拉美国家要少得多(陈才兴,1998)。为此,国家要及时调整外资产业,加强对农业利用外商投资战略的总体研究,精心制定农业利用外商投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的产业导向作用。

2.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快农业全方位对外开

市场结构前提。根据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市场的不完全是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之一。由于农业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缺乏直接投资的市场结构前提,因此,外商直接投资较少发生。原因之一是中国基本上是小规模农业,不具有规模优势;二是农业技术具有很大的公品性质,容易被模仿,不容易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并且,农业技术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工业技术相比,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相对比较困难,公司难以利用其内部化技术优势。

3.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小。由于农产品的收

入需求弹性系数较低,通常小于1,有时甚至为负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往往处于相对萎缩甚至绝对萎缩状态。因此,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有限,成长性差。尽管投资农业也可能赢利,但与非农产业相比,比较利益较小。这也是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农业公司越来越集中于农业产业链上游(农业投入物工业)和下游(农业最终产品加工和分销领域等)等赢利较大环节的原因所在。资本的趋利性特点决定了农业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不足,尤其是对于那些跨行业经营的投资企业来说,就更为如此。

4.较高的交易成本。中国农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

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扩大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范围,重视农村地区的引资问题。应该说,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在农业之外。首先,从农业的产业链来看,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能只停留在生产领域,还应该进一步向农业上游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下游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开放,鼓励外商进行前后链条的“一体化”经营,通过两头带动中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有农业大产业的概念。目前,中国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投入物,以及粮、棉、油、食糖等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都有一定的,对外商进入形成一定的制度性壁垒。这些领域是中国计划经济下带有国家垄断性的产业,国内企业没有

主,农业的小规模家庭经营与外商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难以适应,外商与农户打交道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中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干预较多。因此,外商与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很高。较高的交易成本可能构成一种进入壁垒。由此,公司的内部化优势无法得以体现。因此,有必要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以降

77

 吕立才,高玉荣,黄祖辉: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经过充分的竞争,在竞争力上可能会暂时处于劣势。但是,这些领域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即使不通过直接投资,外商也会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果鼓励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话,不仅可以减少外汇支出,而且还可以解决大批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国内企业通过直接竞争,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改革。长期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和流通由国家控制,农业生产与销售环节被人为分割,缺乏有机联系,使外商实施农业大规模投资尤其是进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困难重重。这一“瓶颈”不打破,外商投资农业就很难有实质性突破。因此,应该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改革,在稳定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使外商不仅能进入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而且也能够顺畅地进入到农产品分销领域。

最后,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还必须重视整个农村地区的引资问题,今后要尽可能多地把外商引入中国广大的农村乡镇,使其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农村各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当地农业的互补性投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要重视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大中西部地区

业投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实际上,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等也都有类似的组织和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之进行有关农业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机会也比较大。巴西在开发其东北部和稀疏林地带农业、发展灌溉工程时,利用与以色列和日本达成的双边合作协议,从这两个国家引进了大量投资,使得昔日荒无人烟的中西部地区如今已成为巴西农业主产区之一,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次,也可以有针对性、主动地与国外涉农企业,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大型农业公司接触,邀请他们来华考察、投资。这类企业一旦选择了中国,就等于选择了农业。

5.提供优惠。当前,在取消外商投资优惠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优惠即便要取消,也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对不同产业和地区有所区别。就农业而言,由于农业投资项目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没有相当的优惠难以吸引投资者。因此,今后仍应该继续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农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给予农业外商投资企业优惠,对投资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应该给予地区优惠。当然,这些优惠不应该内外有别,应该同时赋予国内农业投资者。此外,还可以对农业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奖励制度。这一方面,泰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相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的招商引资力度。首先,从当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来看,东部地区是中国农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效应。而中西部外商投资相对较小。中西部地区是中国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外商一旦进入这些地区,选择投资农业的机会也会大得多。其次,随着外商投资大量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容量开始出现饱和趋势,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扬,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能会受到,这与大量外商投资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有直接的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比较优势,一旦外商进入这些地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遏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深化倾向,避免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而带来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损失。因此,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有助于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差距。

4.“走出去,请进来”和“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首先,

底子薄,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加上农业本身的一些劣势,导致外商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按有关部门提出的5%的目标计算,中国农业每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数也不过30亿美元左右,这与目前国内农业投资缺口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最容易忽视对农业的投资。由此,在外资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当前比较务实的做法便是重视农业的国内投资,不遗余力地增加农业的国内投资。参考文献:

[1]陈才兴1拉美主要国家吸收外资的成效、教训和启示[J]1

拉丁美洲研究,1998,(3)1

[2]卢 迈,于保平,赵 燕1港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与

前景[J]1管理世界,1999,(4)1

[3]邢建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经济

可以通过之间、与国际组织之间签订双边或多边农业投资合作协议,加强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在农

研究,1997,(3)1

AStudy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AgricultureinChina

LVLi-cai1,GAOYu-rong1,HUANGZu-hui2

(1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

5102,China;21SchoolofManagement,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existingstatementsandthecharacteristic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inagricultureinChinafirstly1ThenwegivesomefurtherpossiblereasonsabouttheshortageofFDIinagricultureinChina1Finally,somepolicysuggestionsarepre2sented1

Keywords:agriculture;foreigndirectinvestment;policysuggestions

(责任编辑:杨国玉)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