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主要类型 (1)农作物害虫。 (2)森林害虫。 2.蝗灾
(1)概况: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飞蝗具有群聚和群迁习性。
(2)危害:农作物损失惨重;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3)蝗区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农作物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
三、我国的蝗区类型及分布 蝗区 分布范围 滨湖蝗区 主要包括山东、江苏、和内蒙古的蝗区 沿海蝗区 包括渤海和黄海蝗区 蝗区 内涝蝗区 分布范围 主要为河北保定、刑台、邯郸,山东聊城、德州等地区的蝗区,蝗虫发生面积比较集中 河泛蝗区 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 [拓展提升] 蝗灾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②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的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④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2)生物防治:①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②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 (3)药剂防治。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2.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 ) A.①② C.①③
3.蝗虫的习性是( ) A.群聚和群迁 C.群聚和独迁
B.单独行动 D.不群聚也不群迁 B.②④ D.③④
解析:1.B 2.D 3.A 第1题,地震持续时间最短,约几秒;火山略长;洪涝持续几天到几个月之久;干旱可达几月到几年不等。第2题,干旱高温有利于蝗虫孵化,引发蝗灾,而洪涝多雨有利于蝗虫生长。第3题,蝗虫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特点,所到之处对农田、草场和森林造成严重威胁。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近年来,受异常气候、土壤沙化和盐碱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灾反复,蝗灾发生逐年加重。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1)据图中显示的信息,说出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2)分析说明蝗灾与气候的关系。 (3)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虫灾的分布特点。第(2)题,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第(3)题,治理蝗灾可采用人工诱捕,使用农药和培育蝗虫天敌等措施。
答案:(1)①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②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
(2)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出现严重蝗灾。
(3)主要措施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201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发布消息:5月份以来,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回升,导致草原害鼠活动频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危害面积已达到5 876.04万亩,严重危害面积2 286.91万亩。
思考探究:鼠灾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提示:一是破坏草原;二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2.两大危害区{喜湿鼠类危害区耐旱鼠类危害区 3.类型
(1)农田鼠害:十分严重。
(2)草原鼠害{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草原
4.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鼠灾的种类、特点及危害
二、我国两大鼠类危害区的比较 地域差异 常见鼠类 褐家鼠、 小家鼠 分布地区 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造成鼠害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为我国主要农业区 特点 灾情 发生 糟蹋粮食、破面积 坏草原和危害广、 林木,传播疾种类 病,危害人体多、 健康 喜湿 鼠类 危害区
西北区少数地区 耐旱 鼠类 危害 区 小家鼠、 黄鼠 西北区大部、青藏高原大部及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 大 降水少、气候干旱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下列关于我国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小家鼠、黄鼠等
B.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 C.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D.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主要危害农业
解析:选B A项中喜湿鼠类包括小家鼠、褐家鼠等,C项应为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的形成原因,D项鼠灾不仅危害农业,对林、牧业也有相当严重的损害。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了解到,进入2016年5月份以来,内蒙古发生大面积鼠害,截至5日,鼠害面积达8 734.68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 5.46万亩,涉及12个盟市27个旗县区。在草原鼠害较重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入春以来,草原鼠害达800多万亩。正处牧草返青的季节,但到处是裸露的黄褐色的地表和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最高有效洞口数达每公顷2 800个,严重地区每公顷达到1 400多只鼠。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基础考查我国鼠灾的形成、分布和危害。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在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为亚洲中部的耐旱鼠,如小家鼠和黄鼠等,其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
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 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
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3)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其原因为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4)画图略。
一、选择题
我国黄淮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 A.老鼠 C.松毛虫
B.蝗虫 D.黏虫
2.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 A.农作物众多 C.气象条件有利
B.害虫天敌多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
解析:1.B 2.C 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十分密切。洪涝过后水位降低,退水区特别适宜蝗虫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根据材料可以确定为蝗虫,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
读我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图例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 ) A.水稻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病、落叶松毛虫 B.飞蝗、水稻病、小麦锈病、油松毛虫
C.落叶松毛虫、小麦锈病、云南松毛虫、棉铃虫病 D.小麦锈病、棉铃虫病、水稻病、落叶松毛虫 4.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 ) A.水稻病、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病 B.小麦锈病、棉铃虫病、飞蝗
C.水稻病、鼠灾、飞蝗 D.小麦锈病、松毛虫、棉铃虫病
解析:3.D 4.B 第3题,①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②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③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④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来自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该地有落叶松分布。第4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周围有高山冰雪融水,适合耐干旱的小麦和棉花的生长。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够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5~7题。
5.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 ) A.家鼠 C.草地鼠
B.田鼠 D.森林鼠
6.下列有关鼠类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 C.森林鼠和草地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 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
7.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解析:5.B 6.B 7.D 第5题,材料中提到的损失主要是粮食损失,因此主要是由田鼠造成的。第6题,禽流感主要是由家禽和鸟类传播,因此不属于鼠灾危害。第7题,灭鼠工作应该采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措施,A项会使鼠类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灭其天敌;B项单靠人力捕捉远远不够;C项不利于生态保护。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我国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仍是空白。
材料二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它暴食一夜可吃尽身边所有绿色叶片。它从北美始发,搭船随货,越洋渡海侵入欧亚,遍及全球。
材料三 美国陆军工程兵曾应奥巴马的要求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防止鲤鱼进入美国五大湖区的计划,整
个计划预计将耗资180亿美元,用25年建堤拦住亚洲鲤鱼。有人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但多数科学家认为,这种体型巨大的亚洲鲤鱼在五大湖中几乎没有天敌,也没有对手。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而且这些鱼在受惊时会跃出水面,然后以自由落体方式下降,这对于小船上的渔民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
(2)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灾害有哪些?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生物入侵的含义可知物种入侵的途径。第(2)题,生物入侵将对入侵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侵入地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外来物种可利用法制手段及生物措施手段防治。
答案:(1)自然入侵;人为引进(无意引进;有意引进)。
(2)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给受害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敌、人工清除、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等。
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入春以来,因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草原鼠害严重,尤其是呼伦贝尔草原因干旱导致严重的鼠灾,主要危害种类为大沙鼠、中华鼢(音fén)鼠等。本来春季牧草就十分短缺,如今加上严重的鼠灾,已形成老鼠和牛羊争牧草的局面。
材料二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呼伦贝尔草原自然环境的特征。
(2)结合材料分析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有何关系?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鼠灾?
解析:第(1)题,材料二反映了内蒙古东部以草地为主,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性气候。第(2)题,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鼠类对草原的危害;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鼠害加剧。第(3)题,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对鼠灾进行监测,使用天敌、药物等方式灭鼠。
答案:(1)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
(2)一是使草原生产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原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