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中学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结束南北朝时期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北周 2、隋朝大运河是古代历史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 A、余杭 涿郡 B、洛阳 江都 C、余杭 洛阳 D、洛阳 涿郡 3、图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史实与她无关的是( ) A、发展生产 B、选拔贤才 C、提倡科举,首创殿试 D、创设三省六部制 4、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黄巢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藩镇割据 5、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的是( ) A、活字印刷的书籍 B、蜀锦 C、青瓷 D、唐三彩 6、北宋建立后,陆续在地方设转运使其职责是将地方征收的赋税转运到,北宋设转运使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地方财赋收归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防止知州权利过大 D、分割宰相权力 7、宋代海外贸易繁盛,朝廷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来加强管理( ) A、市舶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通判 8、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其配得上这个称号的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统一全国 9、“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10、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 )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②晚上闲来无事,去夜市逛逛 ③和朋友一起玩蹴鞠④去瓦子观赏各种表演 A、①②③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历史考试时间有限,抓关键词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关键。当你看到“1368年”“农民”“应天府”,你能联想到的人物是( ) A、忽必烈 B、朱元璋 C、朱棣 D、李自成 12、如果说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那么明朝无疑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黑暗时期的开始,这是因为( ) A、发生焚书坑儒事件 B、宦官把持朝政 C、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D、改革丞相制度 13、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盐城人葛天民打败倭寇,保盐城平安。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14、照片浓缩历史。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的是( ) 15、乾隆时期,许多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据记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北京 B、江宁 C、苏州 D、杭州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 】16、隋文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 】17、占城稻由日本传入我国,使水稻在我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 】18、1727年,清朝在设立伊犁将军监督地方事务,从而加强边疆统治 【 】19、昆曲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国剧” 【 】20、16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三、材料解析题 21、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哪一行业的情况?(2分) (2) 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 材料三中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分)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江南地区发生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顺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是圣洁而美丽的,虽然当前某些“”分子仍很活跃,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4分)
(2) 宋朝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辽、金的民族名称。(4分)
(3) 开始对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请列举其加强对这一地区管辖的措施。(4分)
(4) 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
2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于明成祖实行开放,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28年间,郑和七次率百艘巨舰,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三、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者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根据材料一概况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况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哪些地区?(4分)
(3) 是什么导致了材料三中“者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产生什么后果(4分)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
一、选择题
1------5CADBA 6---10BACCB 11---15BCADC 二、辨析改错
16、╳ 把“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17、╳ 把“日本”改为“越南” 18、╳ 把“伊犁将军”改为“驻藏大臣 19” ╳ 把“昆曲”改为“京剧 20、√ 三、 21、
(1)农业,造船业。
(2)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质丰富(或由荒凉落后变成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3)宋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统治者的重视。 22、
(1)开明的民族。实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
(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族,金:女真族。
(3)元朝。在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的居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4)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3、
(1)开放兼容并蓄,(繁荣与开放)。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是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要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