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3年语文课堂大赛后的感想
第二次参加语文课堂大赛了,因此接到通知时并没有去年那样的紧张与害怕。由于在坊子实践基地,所以抽签是由同事代替的。各种事情在手,也没有及时准备。难得的周末,才让我有了思考的时间。但是立即陷入了纠结矛盾的心理中去。
课型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专题研究课也不是很明白。诗歌本身就不好讲,何况是诗词,而晏殊的《浣溪沙》更难把握。一开始打算是想借这首词让学生学习诗歌鉴赏,可是学生刚入七年级,接触的诗词还不是很多,这样的话难度就相当大。课标对诗歌学习的要求只是理解内容感情,这样的话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的相对就少很多。一下子我陷入了混乱的困境。想去学习借鉴优秀的课件与教案,结果没有任何希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关于《浣溪沙》的资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只好另辟蹊径。或许从专题入手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晏殊,感受他的词。多谢教研员的点拨,让我有了主意。
之后半懂半惑准备着,心里一直有大体思路,可是模糊不清,没有太多灵感。周一匆忙准备出,下午请同事听了之后,并有了希望。多亏了同事的指点,晚上重新准备课件,然后做出导学案,第二天第二节在潍城实验展示了我的课。
比较仓促,所以在细节上不是很好,教研员的课后评点十分受益。这次的讲课让我有了很大的提升,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为以后的努力明确了方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
于河街办实验中学 王琪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