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7期
11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王西江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论著·
摘要:目的:探析动脉介入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收治的108例确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介入治疗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62例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干预措施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急性脑梗死的改善作用。结果:完成治疗后通过对应疗效评估标准评价方案效果,观察组有4例患者判定无效,对照组有17例患者判定无效,计算可知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2.6%并用
P<0.05,P>0.05,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随访1个月时间,提示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统计学处理,提
示无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制定干预方案时,选择动脉介入治疗措施相对于临床常规药物干预方案对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干预措施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7.006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Xi-j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eixian,Linyi,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2016 108 confirmed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46 case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62 patients with routin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wo therapeutic schem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Results:The evaluation standard evaluation effect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4 patients were judged invalid, 1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determin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vali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91.3% and72.6%,with sta-tistical software processing,P<0.05,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ce;followed up for 1 months, suggesting that during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statistical processing,P>0.05,shows unintentionally.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intervention, selective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asures with respect to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outine drug intervention is more obvious, and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satisfactory safe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导致出现该病的原因在于脑动脉处于急性闭塞状态,时间过
[1]
长后出现脑组织缺血并引发的系列临床症状,急性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都有严重威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往对急性脑梗死主要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但病情干预效果较差且患者预后质量
[2]
得不到保障。随着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了解的逐渐深入,动脉介入治疗成为临床对此类疾病干预的新措施,不仅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安全性令人满意[3]。本文主旨在于探析动脉介入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临床干预效果,现总结如下:
0 引言
示脑梗死面积相对偏大;意识处于昏迷状态;合并重要脏器
如心肺肾脏功能障碍;对本文所用药物存在过敏。
其中采用介入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62例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干预措施患者设为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具体情况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收治的108例确认急性
脑梗死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有男性60例,女性48例;年龄在43-77岁范围间,平均年龄为(61.4±2.4)岁。
本文所有纳入研究范围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临床表现和脑血管学术会议第四届当中对脑梗死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相符合;入院后进行头颅ct检查,确诊急性脑梗死;发病距离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在12小时以内;年龄在80岁以下。
如患者有下列情况的不纳入此次研究范围:入院检查提
1.2.1 对照组
入院后立即对患者采取急性脑梗死常规干预。给予舒血宁,产自北京双鹤药业,将剂量15毫升舒血宁溶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将剂量500mg胞二磷胆碱溶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两种均每天1次。应用产自安徽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的依达拉奉,将其剂量30mg溶入生理盐水100毫升,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每天2次。此外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处理,如抗血小板、抗感染、调整如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1.2.2 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用dsa系统辅助监控并选择局部麻醉方式。在患者左侧/右侧股动脉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应用4-5f单弯导管,为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并掌握其血管闭塞以及侧枝循环的具体情况。在患者确认闭塞的动脉中插入导管并开始进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将剂量20万U尿激酶溶入
12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7
生理盐水100毫升中,通过缓慢注射并在20分钟内完成给药。
注射次数以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为依据,但尿激酶注射的总剂量不得超过120万U。每间隔30分钟,患者需接受血管造影复查。介入治疗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剂量10mg尼莫地平通以及浓度为20%的甘露醇250毫升。次日对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进行复查[4]。
1.3 疗效标准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接受检测,提示评分减少超过90%且未发现有病残情况出现,日常生活无受到影响,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接受检测,提示评分减少在46-90%范围间,病残程度评估在1-3级范围间,可进行较为轻松的日常行动,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45%范围间,判定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达到上述标准且正常生活严重不便的,判定无效[5]。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基线资料的计数、计量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版本)处理,组间检验由χ2和t执行,最终所得结果由均数±标准差与率(%)的形式表示,若提示P<0.05,则判定差异显著,统计学之间有意义。
22.1 结果
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4例患者判定无效,对照组有17例患者判定无
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2.6%,统计学处理,P<0.05,提
示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n)痊愈显效好转无效观察组(46)107254对照组(62)
3
15
27
17
2.2 安全性对比
随访1个月时间,提示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
应,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无意义。
33.1 讨论
病例分析
朱殿荣,女,以往存在脑梗死和高血压病史,到院就诊原
因为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时间持续7小时。查体后提示BP数值为180/100mmHg,神志清醒且无语言障碍,高级皮层功能检测提示基本正常,两侧眼球可充分运动,右侧上肢肌力和右侧下肢肌力均为5级,左侧上肢肌力和左侧下肢肌力均为4+级。
给予1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进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血压、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等对症治疗。结合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考虑为新发脑梗死,继续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强化患肢功能锻炼。确认急性脑梗死后给予动脉介入治疗,经疗程干预后患者病情有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可处理大部分情况。
3.2 小结
急性脑梗死本身有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如
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生命危险[6]。
发病后会在梗死病灶附近会出现“缺血半暗带”,随着病情发展不断恶化,在该区域的大多数细胞一般在半休眠/休眠状态下,虽然其细胞形态完整性不会被破坏但是能量长时间处于不足的情况,因此本身相应功能存在障碍,对“缺血半暗带”区域挽救是对
患者病情干预的重要手段[7-8]
。
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正在不断深入,动脉介入溶栓疗法以其高效安全的优点正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该治疗手段能够更为清晰地掌握血管栓塞位置,从而降低血栓出现概率[9]。相对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降低
溶栓剂所需要的剂量,更好地保障治疗安全性[10]
。选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时需综合性考虑患者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最佳治疗时间应在患者发病12小时内,在溶栓治疗期间工作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各项指标,防止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如
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对应处理措施[11-12]
。
本文研究通过对照方式比较两种常用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干预作用,从结果数据中可知,用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相对于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更具优越性,而两者不良反应方面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选择动脉介入治疗措施相对于临床常规药物干预方案对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干预措施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黎刚.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14(1):
53-54. [2] 张怀昳.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 当
代医药论丛, 2015,13(11): 291-292. [3] 张玲. 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9): 631-632. [4] 章永祥, 杨华, 出良钊, 等.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
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 14(2): 157-158. [5] 潘德旺. 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与非介入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3): 129. [6] 笪正, 翟正平, 闫福岭. 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1(11): 569-575. [7] 王以翠, 常焕显, 孔令胜.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
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7): 112-113. [8] 金恩浩, 张莉, 沈迪, 等.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的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7): 98-99. [9] 申龙俊, , 张汉义. 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急诊血管内
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 199-200. [10] 方浩威, 黄晓芸, 梅志忠, 等.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
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J]. 当代医学, 2013, 20(9): 3-4. [11] 王旭, 张志彬, 杨宏, 等.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和静脉移
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6): 139-140. [12] 田洪, 郝磊, 宋川, 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
素探讨[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10): 839-842.
(sPss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