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7章神经组织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7章神经组织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7章神经组织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7章神经组织 自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电镜下的尼氏体是由下列哪些结构组成 A.滑面内质网和溶酶体 B.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C.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 E.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 2.关于突触哪项是错误 ..的

A.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B.是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

C.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

D.突触前成分内有许多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营养物质 E.突触后膜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3.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 A.在轴膜上连续传导

B.由一个郎飞结向另一个郎飞结跳跃式的传导 C.由一个结间体向另一个结间体跳跃式的传导 D.由一个施郎切迹向另一个施郎切迹跳跃式的传导 E.在髓鞘上传导

4.关于神经胶质哪项是错误 ..的

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 B.细胞和突起内无尼氏体

C.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左租用 D.有和增殖能力 E.释放特定种类的神经递质

5.有活跃的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星形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E.室管膜细胞

6.关于周围有髓神经纤维哪项错误 ..

A.轴突外包神经膜细胞 B.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 C.轴突越粗,髓鞘越厚,节间体越长 D.结间体越长,传导速度越慢 E.髓鞘切迹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7.关于运动终板的结构哪项错误 ..:

A.神经纤维与肌纤维接触部,髓鞘和神经膜均完整

B.轴突到达肌纤维前反复分支,每一支与一条骨骼肌纤维联系 C.轴突终末与肌纤维连接处形成板状隆起 D.轴突终末富含线粒体和突触小泡 E.突触后膜下凹成许多细沟 8.假单极神经元分布于 A.植物神经节 B.脑脊神经节 C.大脑皮质 D.脊髓灰质 E.小脑皮质

9.神经元尼氏体分布在

A.细胞体内B.轴突内C.树突内 D.细胞体和树突内E.树突和轴突内 10.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

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C.小胶质细胞D.施万细胞E.卫星细胞

11.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

A.星形胶质细胞B.少突胶质细胞C.小胶质细胞D.施万细胞E.卫星细胞

12.神经是指

A.神经元B.神经胶质细胞C.神经组织 D.神经纤维与结缔组织被膜E.神经末梢 13.游离神经末梢感受

A.压力觉B.振动觉C.肌张力变化D.冷热与疼痛E.触觉 14.构成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是

A.高尔基细胞、蒲肯野细胞和蓝状细胞 B.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 C.高尔基细胞、梭形细胞和蓝状细胞 D.锥体细胞、蒲肯野细胞和蓝状细胞 E.高尔基细胞、蒲肯野细胞和梭形细胞 (二)X型题 1.轴突的主要特点是 A.分支少0 B.含尼氏体 C.细长直径较均一 D.有许多微管和神经丝 E.分支多

2.施万细胞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的哪些结构 A.髓鞘 B.施一兰切迹 C.郎氏结

D.轴丘 E.神经膜

3.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整个轴膜 B.轴突起始段的轴膜 C.髓鞘

D.郎氏结部位的轴膜 E.全部轴突 4.髓鞘由

A.髓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卫星细胞组成 C.施万细胞形成 D.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E.小胶质细胞形成 5.构成神经纤维的成分有 A.轴突 B.髓鞘 C.施万细胞 D.神经束膜 E.神经外膜

6.运动终板具有以下特点

A.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形成的突触 B.肌浆丰富

C.含有许多突触小泡 D.肌膜有乙酰胆碱N受体 E.有较多的细胞核和线粒体 7.多极神经元分布在 A.大,小脑皮质 B.脊髓灰质 C.植物神经节

D.脑神经节 E.脊神经节

8.假单极神经元分布在 A.大脑皮质 B.脊神经节 C.植物神经节 D.脑神经节 E.小脑皮质 9.施万细胞特点是 A.引导再生轴突生长 B.形成髓鞘

C.一个细胞形成一个结间体 D.与无髓神经纤维无关 E.一个细胞可形成多个结间体 二、名词解释 1.尼氏体Nissl body 2.神经原纤维 3.突触小泡 4.运动终板 三、问答题 1.神经元的分类。

2.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3.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5.施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参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D 3.B

4.E 5.B 6.D 7.A 8.B

9.D 10.C 11.D 12.D 13.D 14.B (二)X型题 1.ACD 2.ABCE 3.BD 4.ACD 5.ABC 6.ABCDE 7.ABC 8.BD 9.ABC 二、名词解释

1.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的神经元(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电镜下,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尼氏体。

2. 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在银染色切片中,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在胞体内成网架状,在轴突和树突内则平行排列。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中间丝和微管组成,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有关,尤在轴突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3.突触小泡是位于突触前成分内的膜包小泡,电镜下是辨认突触的标志性结构。小泡多为圆形,也有扁平状的,有的清亮,有的有致密核芯。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表面附有突触小泡相关蛋

白,使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架上。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ATP的参与下以出泡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的活动。

4.运动终板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到达骨骼肌肌膜处失去髓鞘,分支呈爪状,与贴附的骨骼肌纤维构成神经肌突触。电镜下,运动终板处肌浆丰富,线粒体和细胞核较多,肌膜凹陷成浅槽。槽底肌膜形成突触后膜,槽内嵌入轴突终末,与肌膜相对的轴膜即突触前膜。当冲动到达轴突终末时,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肌纤维收缩。

5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它们成串排列,包裹在轴突周围,形成髓鞘,施万细胞核呈长卵圆形,其长轴与轴突平行,核周有少量胞质。外表面有一层基膜,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中起诱导作用。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胞膜与基膜一起往往又称神经膜,光镜下可见此膜。

三、问答题

1. (1)按突起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三种。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双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距胞体不远又呈“T”形分为两支,一支分布到外周的其它组织和器官,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称中枢突。 (2)按轴突长短可将神经元分为长轴突的大神经元和短轴突的小神经元。(3)按功能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4)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将神经元分为胆碱能神经元、胺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和氨基酸能神经元。

3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有一些神经元尚具有内分泌功能。神经元之间以突触彼此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和神经通路。神经元具有多种形态,每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呈球形,锥体形。梭形,梨形和颗粒形等。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类,神经元的细胞膜在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元的胞体包括细胞核和周围的胞质。胞体大小不一,形状多样,是整个细胞的代谢和营养中心。细胞核位于胞体,球形,

核膜清楚,核仁大而明显,染色质细小而分散,着色浅,呈泡状。神经元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称核周质。除含一般细胞器,如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和中心体以外,还包括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状。电镜下,尼氏体由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分布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表明胞体具有活跃的合成蛋白质功能。在银染标本上可见神经元中有极细的棕黑色细丝称神经原纤维,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在突起内平行成束,电镜下,可见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作为细胞骨架起支持作用,并参与神经元内的物质运输。树突是自胞体发出的较短的突起,多分支。其内部结构与胞体基本相似,但无高尔基复合体。树突表面常有许多棘状或小芽状突起,称树突棘。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的细胞膜上有许多受体,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神经冲动沿树突传入胞体。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和轴突内不含尼氏体,染色较浅,轴突细长,直径均匀,可有呈直角分出的侧枝。轴突未端分支较多,称轴突终未。轴突长短不一,短者仅数微米,长者可达一米以上。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轴突起始段轴膜的电兴奋性阈较胞体或树突低得多,常是神经元发生冲动的起始部位。

4.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这种连接,神经元间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和神经通路,才能完成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活动。多数突触利用神经递质(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介质,称化学性突触,有的突触是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电信息,称电突触。一般所讲的突触泛指化学性突触。神经元彼此相邻的任何部位几乎都能组成突触,最常见的突触形式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未呈球状或环状膨大,附在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表面,分别构成轴一树、轴一棘和轴-体突触。电镜下,突触的结构基本相似,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突触前成分是轴突终未的膨大部分,主要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小泡组成。突触前膜为轴突终未与后一神经元相接

触的细胞膜,比一般细胞膜略厚。突触小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其内含有乙酞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或肽类等神经递质。突触终未轴质内还含有线粒体、微丝、微管等。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相距约15-30nm的狭窄间隙,含有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状物质。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当神经冲动抵达突触前膜时,促使突触小泡贴附在突触前膜上,以胞吐方式将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引起后一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