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研讨如何全面深入个人发言提纲
我认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有几方面缺陷: 首先、劳动意识薄弱;
其次、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 第三、个人行为习惯混乱;
第四、情商意识薄弱等。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均十分重视幼儿的性、动手能力等教育。这
对我们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挑战。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才能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为此,本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及幼儿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劳动教育课特整理提出以下观点。
一、劳动教育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前幼儿不仅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具有主体件的整体,是需要发展的人。对幼儿来说,主体性主要表现为白主性、性、探索性。而人的主体性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活动无非是动手操作和与人的交往,劳动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两种活动的特征。如幼儿通过穿衣穿鞋、整理东西等劳动,满足了幼儿的自身需要,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外出参观、参加社会劳动等都能使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学习要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顺序。瑞上教育家装斯泰洛齐认为:智力和才能的发展,要有一个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儿童天生就拥有一些本能的官能,初等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去和谐地发展和利用儿童的各种官能。教育过程中官能训练的价值大于知识传授价值,劳动教育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以活动操作为主,同时各年龄班实施不同的内容,逐渐增加集体劳动内容,扩大到社会上参与劳动。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幼儿容易受外界事物、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新异刺激的好奇,进而从行为上去探索、发现。劳动具有活动操作的特点,本身具有直接兴趣性,能给幼儿带来好奇和乐趣。如带孩子取观察周围的动植物、饲养如小鸡、小鸭、小兔等小动物等活动,强化了其行为,驱使其继续探索,刺激其兴趣,并使活动得以继续。
4、全体性原则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作用于学前儿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各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才能保证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根据整体教育原理,对劳动教育的实施采用全体性原则,即老师、学校教职工、小朋友等都进行有关的劳动活动,还可以把教育活动延仲到家庭中,由家长一起指导。此外还可以走出校门,上街宣传,参加居民家庭劳动及田野里的劳动等,使劳动教育形成一张大的教育网络,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
二、劳动教育观念及内容 1、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要真正使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成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内容选择上,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在组织形式上,将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经验。如将“劳动课程”的内容以单元形式编排,渗透于各领域中,结合故事、儿歌、古诗、歌曲等,向幼儿介绍了工人、农民、教师、科学家、医生等人们的劳动。从而引导幼儿对劳动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的劳动,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家长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引导者之一,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中,真正的劳动教育往往并不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而是源于生活。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自身发展。倘若能使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则更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日常生活方面: 1.培养坐、站、行等正确姿势。
2.能白觉大小便,不随地大小便,尽量不尿裤子。
3.学习保持自身清洁,能在餐前、便后自觉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嘴,会用茶杯漱口。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保持桌面及地面及周围环境卫生。 5.能按时入睡,保持安静,初步学习折叠小被子。 6.不随地扔纸屑。 7.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
8.上下楼梯时,不推人,不拥挤,不往下跳。
9.帮助了解有关火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在发生火灾时,知道如何躲避危险。
(二)、体育锻炼方面:
1.能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然走和跑。 2.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
3.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圆圈。 4.能步行一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
5.继续学习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增强双脚的协调能力。
6.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宽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7.能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
8.能随意滚球、踢球、向上抛塑料球,初步学习拍球。 9.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和老师一起收拾使用过的体育器械。
10.通过玩沙、玩水、穿木珠、撕纸、拧瓶盖、捻纸、泥塑等活动,使两手互相配合,动作协调,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的协调能力的发展等。
总之,实践证明,基础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幼儿劳动教育不仅能为学生发展做出贡献,还能为教育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提供良好的基础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基础工作者,加强对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施,创建新型劳动课程,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