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理科园地
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
教学改革探析
——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朱玲静 甘春霞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程“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开发网络课程及建立课程资源库等方面,提出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 家具设计与制造 “构成”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8)06C-0160-03
我国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势必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具有家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新时代家具产业工人的重要使命。在我国进一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想跟上产业形势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当改革的措施,才能将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构成”课程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内容,是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当中起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想象、审美及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对培养家具行业紧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在我国高职家具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成”课程的定位是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常安排由年轻教师负责教授。但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且对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时大多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在课堂中更侧重单纯讲解一些构成理论知识,没有将其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延伸,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一些构成原理知识,却不知道该怎样将其与今后的家具设计应用相结合。这种隔阂与分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160(二)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构成”课程是高校各设计类专业共同的必修基础课程,但不同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应各有侧重,如针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单体造型设计能力,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空间设计能力,针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应偏向于培养其平面设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但高职院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通常是指定一名教师负责几个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课程教学任务。而这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套用一本教材、一套教学方案和一套PPT来应对不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构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雷同的教学模式没有与专业特点有效结合,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很难满足高职院校不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生搬硬套本科教学模式。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扎实绘画和造型基础的工科生,且普遍理论理解能力较弱,对艺术形式美的感知也不够敏感,缺乏审美能力。但不少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些学生的特点,在“构成”课程教学中仍然沿用自己以前在本科教育中接触到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后让学生大量临摹一些构成手工作品,导致学生因为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难以应对大量的手工作业而对其产生畏惧甚至厌学情绪。此外,传统的手工构成作品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价值不菲的绘图工具、上色工具、绘图纸及模型制作材料等,给不少家境贫困的高职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
二、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针对上述提到的当前高职院校“构成”课程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构成”课程标准,加大教学督促力度。我们积极申报了广西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成立了家
广西教育2018.6理科园地·教学创新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课题组,组织成员对多家国内知名家具企业及兄弟高职院校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在充分了解家具行业对用人职业能力需求和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构成”授课特点的前提下,重新修订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构成”课程标准。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将原本安排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授课的“构成”课程调整为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授课。学生通过在大一学习手绘、软件及设计理论等基础课程后,在拥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再学习“构成”课程就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完成作品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构成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此外,我们要求教研室主任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实施随机听课督查,确保教师能严格按照已审定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展“构成”教学工作,杜绝教学模式单一,确保其在教学中将构成的相关知识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密切衔接。
(二)加大对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一方面,适当安排具有丰富高职教学经验和家具设计生产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承担“构成”课程授课任务,要求新教师经常到老教师课堂上听课学习,使其更快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便在自身授课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制定相关鼓励年轻教师业余时间到家具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并从家具协会、家具厂等单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到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年轻教师家具设计与生产实践方面的能力,并要求其在“构成”教学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比例,从而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将构成知识点与后续家具设计相关课程进行良好的衔接与应用。
(三)立足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编纂更具有实用性的校本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构成”课程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践训练环节少,且专业设计应用方面的案例体现不多。为了加强教材的实用性,我们组织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成员编纂“构成”课程校本教材。在编写中,我们根据高职院校“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特点,舍弃了一些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增加了不少需要动手操作的训练任务环节,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在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当前家具设计最前沿的优秀设计案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构成知识与这些实际案例之间的应用关系,培养其在训练实践中初步具备将构成知识运用到家具造型设计中的能力,使其更加明确学习构成知识对自己今后专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构成”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四)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目前各院校传统的构成实践训练普遍都是让学生手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学生自费购买大量材料,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容易造成学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首先,我们在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求其在大一时期就需掌握Auto CAD、3D MAX及Sketch
161广西教育2018.6U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在其大二时期将这些辅助设计软件创新性地引入构成实践训练环节中,结果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品的效率,也减轻了其购买材料的经济负担。此外,由于设计软件在建模过程中不受材料和工艺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意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虚拟设计的模型进一步实体化,我们还将先进的3D打印技术引入构成模型制作环节中。利用3D打印机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打印出学生前期利用三维软件设计的虚拟模型,方便他们真实观摩和感受自己所设计的立体模型效果。此外,我们还将打印出的部分优秀模型作为可视化教学成果进行展出,给参展学生带来了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构成”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建立课程资源库。由于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课程都需要在两年内教授完成,导致一些课程的课时设置相对本科院校的同类课程减少了很多。就“构成”课程而言,一些本科院校常安排多达80课时,而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却仅能安排48课时。在授课课时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如授课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授课进度,必然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课时少的难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构成”课程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以供学生课前或课后反复观摩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构成”课程的相关课件、经典案例、师生优秀构成作品、练习题及答案等一起整合成教学资源库,在学院网站建立“构成”网络课程。通过该网络课程,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可随时学习构成相关知识,不仅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授课课时紧张的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开展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审美、造型设计及动手能力都相对以往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和提升。我们多次将“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学生作品在全院进行展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此外,因“构成”课程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基础,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木作技艺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林业职业技能板式家具设计与组装大赛上多次取得可喜的成绩。尤值一提的是,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在参加全国“红古轩杯”新中式家具设计大赛中还获得了金奖和银奖的好成绩,其出色的造型设计能力得到家具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本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可供同行参考借鉴,但随着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家具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还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知仍需继续探索,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国家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下转第184页)
职教实务·培训与就业
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括一些管理类专业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团队竞技训练的方式开展其实训项目。
(二)角色扮演及对应的实训项目。角色扮演是通过教师编剧、导演和学生助教联合评价,要求学生分组扮演跟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角色来处理相关业务。在角色互动的现场,还要按现实中的工作要求设置相应的情境和工作氛围。因为该办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应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充分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及决策而备受学生欢迎,人力资源管理和一些管理类专业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实训方法。
(三)数据调查分析及对应的实训项目。数据调查分析是指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需要,结合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劳动关系、员工满意度等课程的内容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人力资源盘点、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流动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工资、加班费、工龄、考勤等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等实训方法。
(四)作品设计及对应的实训项目。作品设计是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选择某个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项目,设定一些背景和要求,让学生编写和设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作品。可供实训的项目很多,比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编写工作说明书、设计招聘广告、编写招聘试题、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设计薪酬结构、岗位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内容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方案,等等。以上编制和设计内容可以和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五)体验式训练及对应的实训项目。体验式训练实训方法强调“先行后知”或“边行边知”,通过设置或营造的管理游戏、寓言故事、培训音乐、魅力展示等情境或氛围来使学生感悟并写出自己的心得,或者通过户外拓展、领袖风采训练营等活动的参与来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然后参加训练的成员相互分享经验和成果,讨论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技能竞赛及对应的实训项目。技能竞赛是指实训教师通过组织、辅导和带领本专业学生,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或沙盘大赛、求职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演讲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上接第161页)
【参考文献】
[1]李晓飞.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
[2]卢浩.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3]陈惠华,陈卓,李慷,等.基于家具设计视角下中高职课程《构成设计》的教学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
[4]陈惠华.金属家具中的构成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6(3)
[5]白玉梅,于瑶.工科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
184广西教育2018.6【作者简介】朱玲静(1982—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
(责编 苏 洋)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GXGZJG2016B175);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109B)探[J].学术论坛,2013(9)
【作者简介】鲍立刚(1973— ),男,江西鄱阳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广西火炬创业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黎 原)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本科院校《员工招聘技术》课程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JGA367)学出版社,2017
[2]鲍立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前置工作的应用性探讨——以员工招聘技术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7(10 C)
[3]鲍立刚.高职“校企行政生”五方共同体实训教学体系探讨——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
[4]冯乃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5]徐睿.分组教学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探究[J].电子商务,2012(8)
【参考文献】
[1]鲍立刚.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的实训方法。通过本方法不仅能展示或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快速拓展知识的外延,更能通过竞赛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
(七)社会服务及对应的实训项目。社会服务实训方法是指实训教师组织和辅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结构报表制作和分析、离职分析、满意度调查、薪酬福利调查等基础性业务服务,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人力资源交流、档案整理和薪酬调查数据统计等服务,为培训咨询公司提供培训需求调查及统计、PPT讲义教案的制作、培训效果调查及统计等服务,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人力资源数据收集、统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