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曲阳一中高一物理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1—9为单选,10—12为多选;每题4分,共4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当作质点 B.“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C.“第3秒初”就是第2秒末,指的是时刻
D.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的,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 B.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
D.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4.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当物体不发生运动时,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5.水平桌面上覆盖有玻璃板,玻璃板上放置一木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的弹性形变要恢复造成的,因为玻璃板没有形变 B.木块的重力就是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
C.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从性质上来说都是弹力
D.木块对玻璃板的压力大小等于玻璃板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因此二者合力为零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在不同外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D.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7.如图所示, 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B,但没有拉动,则物体B受到几个力作用 ( )
A.5 B.6 C.4 D.3
8.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10N,方向向左 B.8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1时刻,三物体比较( )
①v甲=v乙=v丙 ②x甲>x乙>x丙 ③a丙>a乙>a甲 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 ⑤甲、乙、丙相遇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 10.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1.将1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1、F2,则F1、F2的值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组? ( ) ..A.F1=F2=20N B.F1=12N,F2=3N C.F1=6N,F2=3N D.F1=F2=10N
1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3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为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有一张白纸,一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另一端A拴两个细绳套。
(1)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B.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时应用铅笔沿细绳画直线
D.实验中,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能太大
(2)在用弹簧测力计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使其中一弹簧测力计拉力Fl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加F1与合力之间的夹角,且保证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小于90°。此过程中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对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的大小和方向与原来相比,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F2一直变大。与合力方向的夹角一直增大 B.F2一直变大,与合力方向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 C.F2一直变小,与合力方向的夹角一直减小
D.F2先减小后增大,与合力方向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
14某小组设计了使用位移传感器的图示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下滑的加速度,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静止释放,计算机描绘了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根据图线计算t0时刻速度v=_________,木块加速度a=________(用图中给出的s0、s1、s2、t0表示)。
三、计算题(共40分)
15.(9分)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向。
试求物体在OA.CD.DE各阶段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16(10分).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a把物体挂起来,再用另一根水平的绳子b 把物体拉向一旁固定起来.物体的重力是40N,绳子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绳子a与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多大?(sin37°=0.6,cos37°=0.8)
2
17.(9分)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最后1s内下落了25m。(取g=10m/s)问: (1)物体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2)物体从距地面多高的地方开始下落的?
18.(12分)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并引发一处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山坡上距坡底240 m处的泥石流以8 m/s的初
速度,0.4 m/s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过程简化为下图所示,求:
2
(1)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和速度大小?
(2)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脱离危险?(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
1C 2B 3D 4A 5C 6B 7A 8D 9C 10BCD 11ABD 12ACD
13.BD、B 【解析】 试题分析:(1)两细绳套不等长也是中以的,故选项A错误;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选项B正确;确定国;确定力的方向时,应该选距离尽量大的两个点连线,所以选项C错误;实验中,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不能太大,选项D正确。(2)当合力不变,而F1与其夹角增大时,由下图可知,另一个力F2的大小将逐渐增大,与合力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故选项B正确。
1
2
14.
s0s22s1s0s2, 22t0t0【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s-t图线可知,物体匀加速下滑,则t0时刻速度等于0-2t0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大小为:vt0s0s222;根据sat,则(s1s2)(s0s1)a,解得:t02t0a2s1s0s2 2t015.(1)3m/s,向东;-6m/s,向西;-1m/s,向西。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 s,接着在2 s~5 s内静止;第6 s内继续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6 s末到第8 s末匀速反向行驶,至8 s末回到出发点;在第8 s末至第12 s末从出发点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由x-t图象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v1OA段:
x16 m/s3 m/s,t12方向向东;
x412 m/s6 m/st42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向西; x54 m/s1 m/st54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向西。
v4CD段:
v5DE段:
16.绳子a和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50N和30N.
【解析】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a绳的拉力Ta和b绳的拉力Tb,作出力图如图所示.
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 Tb﹣Tasin37°=0„① Tacos37°°﹣G=0„② 由②得:Ta=
=
N=50N„③
将③代入①得:Tb=Tasin37°=50×0.6N=30N
答:绳子a和b对物体的拉力分别是50N和30N.
17.(1) 3s (2) 45m 【解析】
试题分析:设物体落到地面用了t秒,下落了x米 ,则由x121gt,x25g(t1)222可得,t=3s,x=45m。
/218.(1)16m/s(2)a0.421m/s
【解析】
试题分析:(1)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1,速率为v1,则
12a1t1s1=v0t1+2 v1=v0+a1t1
代入数据得:t1=20s v1=16m/s
(2)汽车的速度加速至v1,且两者在水平地面的位移刚好相等就安全了,故 v汽=v1=a′t
2v汽v12s汽=//2a2a
s泥=v1(t1t1)s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