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5期 (总47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 2oo6 General No.47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李志萍 摘要: 本文通过对各流派不同观点的对比分析,建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合理目标。现金流量、资本成本是企业 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同时构建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现金流量;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oo6)05—0l34—o3 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财务理论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也直接决 定着企业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在微观经济学分析中,一般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的目标函数,并以此展开 对厂商经营行为的分析、评价。但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及社会经济不断深入与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目标的 确定也随之更加科学合理,利润最大化目标暴露出许多缺陷,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终极价值,逐渐被更 加科学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所替代。这一目标函数将收益与风险、现在与 将来等重要因素联系在一起,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判断标准。 一确定合理财务管理目标的必要性 企业确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和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 、(一)正确的目标将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 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是企业的两大财务决策。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 择行为将直接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没有明确的理财目标,财务决策会由于没有目标约束而增大其随 意性,使其在选择过程中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投资决策中,是选择能 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最大的项目,还是选择能使企业规模最大的项目,或是选择能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项 目?这些问题的回答完全依赖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 (二)有助于日常理财行为的高效与规范化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理财人员工作时间的绝大部分是用于日常的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活动上,比如对 现金的管理、对应收账款(即信用)的管理以及对存货的管理等等。在财务理论中,日常财务管理被称 为“短期财务管理”,它虽说对企业的发展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其管理水平高低也会严重影响到企业 财务状况的优劣。明确了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使理财人员在日常的财务控制中有所依据,保持理财行为的稳 定高效。比如,如果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那么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理财人员就可以侧重于 对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控制。 (三)有助于理财人员科学理财观念的建立 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通常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一种是外在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内在的管 理理念。理财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不断交叉、不断磨合的过程。但这种观 念一旦形成,就成为管理人员面对千变万化的实务,而始终采取高效、科学管理行为的有力武器。 二、几种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所谓利润最大化一般是指企业利润总额最大化,而不是每股利润最大化。利润额概念本身没有包括时 间和风险因素。有些企业为追求高利润而选择那些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使企业处在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状 态之中,一旦出现不利情况,企业便会陷入窘境,甚至破产。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目标 这种观点虽然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但仍然没有考虑到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性和 每股盈余的风险性。与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相似之处,最终结果相同。 1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企业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正适 应了这一发展规律,它弥补了上述两者的缺陷与不足,既扩大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外延,又补充了新的管理内 涵。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的不足和缺陷。因 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企业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三、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目标 这种观点是当前普遍认可的、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目标不外乎生存、发展、获利,股东创办 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 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复合性、实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现金流量的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现金流量,通过科学的管理行为,力争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持续发展。 1.现金流量是企业一切管理决策的核心因素,是企业管理行为的起点和终点。未来实现的现金流量可 以作为对管理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性的检验。因此,现金流量构成了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运行框架。 2.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必须转移到现金流量及以其为基础的财务比率上。因为在评价企业财务实力和 获利水平的时候是非常适用的。这种评价又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充足性,即分析现金流量对企业资金 需求的满足程度;二是效率性,即分析企业相对其它时期或其它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效率。 (二)加强风险管理 将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纳入可控制范围之内,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 必须慎重对待、科学解决的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经营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回避风险或盲目 地承担高风险都不是科学的管理经营途径。 从财务估价的角度加强风险管理主要指要密切关注未来现金流量中所隐含的风险程度的大小。它有两 层含义:第一层,对未来时期现金流量所隐含的风险程度进行度量,主要是通过调整折现率的方式来反映风 险程度的大小。第二层,出于对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的追求,管理当局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通过高 水平的管理行为,将现金流量中的风险逐步化解掉。 (三)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英 国伦敦《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可VI可乐公司的品牌价值居世界第一,达838.45亿美元。同时还发现,列前 十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大都是历史悠久的企业,如可VI可乐、福特、万宝路等。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是企业在 一个较长时期内所获得现金流量的多少,仅仅追求某一时期内现金流量最大化对企业价值的增加并无益处。 四、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一)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 1.对于金融系统来说,迅速化解巨额不良资产的途径可以采用“债转股”方式,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 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这样可以盘活银行的 不良资产,增加资产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也可提高银行的信誉,增加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 竞争力。 2.对于负债率比较高的、符合债转股条件的国有企业来说,通过“债转股”债务变成了资本金,还债压力 减轻,资本结构得到合理改善,提高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解决了企业自有资本匮乏的局面。企业可以把还 债的资金营运起来,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现金流量。 3.对于已经破产的企业来说,通过引进外资或私有资本的投入来激活破产企业。通过把外资和私有资 本与原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企业产品的品牌、原产品的销售市场、原职业技术人才的最佳组合,使企业起死回 生。这样既解决了新企业的巨额资本金的来源,又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 向前发展。 (二)经营运行状态良好的企业 1.对于经营实力强的企业,如宝钢集团公司在满足偿债和生产经营基本支出外,把剩余的资本金投入到 其子公司或其他公司,或将其债权转换成股份,与之共担经营风险,使其资本得到有效的利用,增加企业未来 的报酬率。 2.对于主辅业不分的企业,虽然其总利润额很大 但了他们各自的发展空间,应尽快剥离出去,使其 l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目标,真正形成“主业突出,辅业发展”的格局。如供水企业,从总公司分离 出的物资供销公司为扩大物流发展空间,降低采购成本,发展第一物流,在PE管材和IC卡水表生产项目上 投资。该项目的投资,由总公司与物资供销公司各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然后采取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形式。 这两种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总公司或进入市场,总公司可以结合旧楼改造使用这两种产品。此投资项目的 安全性很高,会使双方取得更大的效益。 3.有些企业如房地产公司在进行新的投资时,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筹集资金,但要比较发行股票 和发行债券的成本,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才能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 总之,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必须完成筹措和有效使用资金的任务。只有企 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才能满足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平:《财务理论》[M]大连,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16章。 2、汤谷良:《企业财务管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页。 3、张远昌:《安全理财》[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页。 4、齐春华:《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年第5 页。 作者锦州师专讲师 (上接第133页) 调整,但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不影响彼此的性。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 以上得出,国家在对市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适 度干预,是对市场不足的弥补。因此,市场失灵的领域有多大,国家干预的范围就有多大。根据经济学的理 论,无论是经济领域的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短缺、信息偏在等,还是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问题,是全方位 干预的。从宏观的角度说,市场失灵会造成总量失衡,由此带来结构失衡,而各类经济结构的失衡则会带来 总量失调。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进行有效地宏观;从微观层面看,市场失灵导致 竞争失效,因而需要对相关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并进而实现对整个市场的规制。 由此可见,针对市场失灵进行宏观和市场规制是必要的,也是国家干预的有效方式。在宏观和 市场规制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实践证明是传统的民商法、行不能调整或不足以调整,而需要新的 法律部门来调整,即经济法。因此从调整范围上看,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关系; 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二者可合称为“调制关系”。 参考文献 1、杨紫炬主编:《经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3、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张守文著:《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5、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基础理论》。 6、孙同鹏:《经济立法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徐杰主编:《经济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日]金泽良雄著:《经济法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9、单飞跃:《经济法理论与范畴解析》,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0、许明月:《市场、与经济法>,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ll、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o 作者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 l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