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bei
Library冀北书院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安全管理
心理驿站文/裴秀生生产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据统计,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约占70%-75%。规范现场作业人员行为和管理人员行为,是所有人身安全管控中内容最丰富、难度最大的工作。从抽样分析公司通报的现场违章问题看,习惯性违章仍然是违章最主要的原因。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发生,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在国网滦南供电公司阳光心理工作室“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项目中,从精神状态、自信安全感、意志力、乐观程度、性格类型、心理承受力六个维度,通过心理访谈、量表诊断、团体心理沙龙等手段,对影响公司安全管理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深度分析,梳理出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及违章事件的习惯性行为条。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梳理出影响安全的4大类心理模式:生活重大或重要事件造成的影响:通过《工作安全信息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多种问卷数据显示,八成以上员工表示,如夫妻争吵、家人生病、孩子升学以及购房、购车等家庭事件或决策,都会产生情绪的波动,进而对工作中的精神状态造成明76
华北电业显影响。稳定的情绪、情感是安全行为的内生动力,过于激动或悲伤的情绪、情感对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容易导致人的自控能力降低、发生不安全行为。职业倦怠造成的影响:通过收集到的150份《职业倦怠症测试量表(MBI-GS)》看,良好的职业兴趣是带来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生产运维一线员工安全责任、作业任务较重,工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性强,长时间从事同一种工作或工作缺乏新鲜的知识补给等,缺乏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机制,造成职业倦怠的几率较大。职业倦怠感一旦形成,若没有及时进行精准干预,会发展成疲于应付、作业拖沓、马马虎虎等不良行为,给安全生产造成较大隐患。认知失调造成的影响:侥幸心理、好奇心理、逞能心理模式的形成,大多与认知不协调有关。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意识和潜意识的支配。意识是可以被觉察的,潜意识是很难被觉察的。而意识和潜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的行为往往会遵从于潜意识的选择。《PDP职业性格测试》量表显示,员工的意识中形成的遵章守纪与潜意识由成长、性格等因素影响形成的心存侥幸、骄傲自满、自我表现、心怀好奇等产生冲突和不协调时,员工大多会遵从于潜意识也就是性格的选择,去突破意识中关于安全管理规范的约束,引发安全事故为违章行为。集体无意识造成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说,就是一个群体中,个体不会对群体产生的错误行为做出反对,群体中的错误或非理性的观点往往能对个体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笔者在一个工作群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低压巡视现场打开表箱门的照片中,员工都是不戴手套的。管理人员多次提醒,仍然无果,管理人员也逐渐对这种行为漠视。这样的违章行为,因为“习惯”而成为大家“视而不见”的“习惯性违章”。集体无意识在安全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受到班组工作氛围和安全文化氛围的影响。文化引导氛围,氛围影响行为。规范作业、安全施工的班组工作氛围,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员工对自身安全、他人安全、电网设备安全的关注程度。营造“安全第一”的氛围,与公司企业文化和班组长的领导能力直接相关。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模式下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尤其凸显。减少集体无意识行为是习惯性违章的重点工作。以上四个维度的关键因素,是影响安全潜在的、深层次的隐患,也是由于“人”的因素引发的违章行为或责任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理学著名的“破窗效应”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如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所以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强安全管理:华北电业/NORTH CHINA POWER2020/06
明晰岗位安全心理品质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不安全的是人,保障安全的也是人。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注意力、反应能力、心理调适、耐受力等,明晰各岗位的安全心理品质需求,也是“人岗匹配”、保障安全的重要内容。按照“安全心理品质”的需求进行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也是提升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提升班组安全文化氛围。例如,可通过改进每周安全日活动方式提升。将供电所日常安全管理和变电运维人员日常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的落脚点,应用心理学的“近因效应”理论,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发现作业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对安全生产有影响的细节和习惯性违章行为,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员工从心理上将“异常”和“未遂”消除在萌芽状态。也可开展“家属谈安全”活动,将员工家属、社会关注、日常行为、安全警示等方面内容融入安全日活动、安全大讲堂及各类安全警示教育,通过邀请职工家属参与模拟作业现场、事故案例分析分组互动等方式,矫正员工“习以为常心理”“图省事心理”“冒险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心理模式。度构建安全心理文化。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状态简便自查量表》,便于管理人员更加简单、快捷地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员工关注自身安全心理状态,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工作负责人准确及时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态、调整员工作业任务分工提供依据。建立职工心理问题干预和疏导机制,围绕心理健康科普、压力情绪管理、职场人际沟通、家庭亲子成长等方面开展主题心理沙龙活动、心理辅导、心理支持项目策划和“一对一”精准心理干预,疏导情绪、解决困扰,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NORTH CHINA POWER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