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佳绩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佳绩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佳绩

2010年在全市的经济增长不断实现新突破的大环境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实现了“三连冠”的佳绩,继2008、2009两年后又一次排在了全省第一的位置。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超额实现了“十一五”规划194.9亿元的目标。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特点

(一)持续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增强

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的快速增长,对GDP的影响也实现了跨越性的突破。虽然占GDP的比重没发生大的变化,仅由2009年的29.5%增长到2010年31.5%,增加了2个百分点。但是贡献率却是由2009年的25.2%涨到2010年的53.9%,整整翻了一番,拉动率也由2009年的拉动4.5个百分点猛增到2010年的8.6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单位增速创新高,力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能够再次“卫冕”完全依赖于限额以上单位的增长带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1.0%,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的增幅高42.2个百分点,比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2.4%的增长高48.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了42.5%比去年的15.1%高27.4个百分点,拉动率也由去年的2.8个百分点上升到8.0个百分点。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兴隆百货、大商新玛特等一些大型企业以良好的消费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购买力。

(三)城乡居民收入创出新高,奠定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增长的基础

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突破了20%,达到了历史的高点实现了23.9%的增速,结果在2009年增速下降到了18.5%,下降了5.4个百分点。2010年增速却实现了增长比2009年高出了0.3个百分点,这和两个收入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9%,比去年同期增幅高3.4个百分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5%,比去年同期增幅8.8%翻了近一番。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了总人口的67.9%,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飞速增长必然对全市消费品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城乡居民社会需求升级加快,购买力的流动性增强

以汽车和住房为代表的第三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家用电器为热点的农村居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现时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更乐意去拥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大宗的品牌商品、优良的服务质量的大型商业企业。这样一来,农村购买力大量的流向城镇,流向较发达地区。2010年城镇实现零售额19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乡村实现零售额3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城镇和乡村比2010年增速高5.6个百分点,扭转了2009年城镇比乡村增速低3.5个百分点的局面。

二、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预期

(一)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凸现孤单

波峰过后将面临许多新的滑落因素。2010年全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约而同的出现小幅的滑落:GDP由2009年的同比增长18.0%下降到2010年的16.0%,下降了2个百

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同比增长24.6%下降到2010年的19.0%,下降了5.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9年的同比增长50.5%下降到2010年的41.2%,下降了9.3个百分点。在这种大的宏观趋势下,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幅却容易出现一定的回落。

(二)全省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差距不大,位列第一难言优势

20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省的增速排名上看,铁岭与鞍山、抚顺、锦州、营口、辽阳、盘锦六市并列第一增长18.8%,铁岭是第一也是第七,只比倒数第一的沈阳、大连、朝阳18.5%的增幅高0.3个百分点。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来保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大幅的增长,2011年将很难保住目前的名次。

(三)统计方法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将产生冲击

1.制度的变革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制度出现了重大改革,表面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统计由月度统计变成季度统计。实质上是加强了对限额以上单位的审核和管理,在审核上增加了销零比(即零售额占销售额的比重)、同期比(上年同期数和上年上报数的比值)、增长比(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三项审核要求;在管理上对限额上单位的变动国家统计局推出了统一规定——对于单位的增加以年报为准第一次报表时一次性增加,其他月份不再新增,新成立单位要满12个月才能认定其是否达到限上标准。国家和省在执行下控一级的职能时多次强调限额以下单位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不能超过10%。

2.产生的影响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结构上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7%;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86.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3%。国家增加销零比、同期比、增长比三项审核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控制限额以上单位的增长,2011年全市的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已不可能实现2010年的快速增长。同时国家和省的下控一级将使贡献率近60%的限额以下单位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大降低。

(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过大,实现快速增长存在问题

2010年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7426元,分别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0元的54.1%和农民纯收入7739元的96.0%以及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快报数)29208元的25.4%。铁岭的社会集团消费占的比重不高,因此在扣除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收入的比重也已经明显偏高。毕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居民的消费中主要是由吃和穿所产生,用的水、电、煤气、电话以及医疗、教育、住房等费用并不记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中。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确实存在着问题。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年,为了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我们也积极的做出了努力。在2010年的年报工作上加大对限额以上单位的查找工作,历经一个月的调查——2011年限额以上单位达到了208家比2010年的98家翻了一番还多,基本确保了2011年的增长势头。但是要想实现更快速的增长,还需要在繁荣消费品市场、增加全市人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