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来源:保捱科技网
新的挑战。

伤害,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短期内价格急剧上涨

(一)全球粮食危机的特点

有粮食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粮食体系。

【关 键 词】全球粮食危机;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体系

了不断的反复。2004年初,我国如期兑现了加入世贸时的承诺,宣布全面放开

此次粮食危机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

李先德 王士海

粮食,这个最原始、最基本、最普通的商品,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

一、全球粮食危机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国际社会的反应

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近几年价格却持续上涨,本次粮价上涨主要是从2006年年

其他偶然因素。这种由需求引致的带有趋势性的粮食供求失衡对国际社会带来了

但是此次危机与其他粮食危机不同之处在于,危机来来自于需求面,而非供给和

先问题来抓。然而在计划经济的30年里,该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不仅如

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也把解决数亿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工作的优

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丰衣足食都是历朝统治者们追求的社会发展的最高

的粮食安全问题还会长期存在。为了确保长久的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有必要在现

上,对一些进行了临时性调整。目前国际粮食价格已经从高位回落,但我国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挑战,中国在现有粮食安全的基础

食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国内外粮价上涨对中国粮食安全依然造成一定威胁。为了

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到很大冲击。尽管中国没有受到全球粮

严重的粮食危机,国际粮食价格在短时期内飙升至历史高位。粮食危机对国际社

【内容提要】在一系列长期和短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7-2008年全球爆发了

2007下半年到2008上半年爆发了全球粮食危机。此次危机虽未给我国造成大的

粮食购销市场,标志着我国进入粮食市场主要由供求关系调节的新时期。2004

给不足问题初步解决。此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紧松交替,国家粮食也出现

此,由于各种错误,期间还曾经一度出现过严重的饥荒现象。农村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1亿吨,粮食供

年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粮食再次出现暂时性的供大于求局面。在此期间,

从过去几十年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来看,国际粮价以及其他农产品的价格呈现

粮食危机并不是新事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也曾出现过。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10%20%30%40%50%60%0%2. 粮价剧烈波动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商品数据库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

-30%2007年1月2007年2月2007年3月2007年4月2007年5月2007年6月2007年7月2007年8月2007年9月2007年10月2007年11月2007年12月2006年10月2006年12月-20%2006年2月2006年4月2006年6月2006年8月2007年2月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商品数据库2007年4月3.价格快速回落,但仍在高位震荡

2007年6月2007年8月-10%2007年10月2007年12月2008年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2008年3月2008年4月2008年5月2008年6月图2 国际粮价月度波动情况2008年4月2008年6月2008年8月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图1 主要粮食产品国际价格上涨情况 单位:元2009年2月2009年4月2009年6月大豆玉米大米小麦大豆大米玉米小麦

年6月间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价格的月变动情况。由图可知,即使在价格飙

短短的2-3个月。如泰国破碎率为5%的大米价格在2008年1月时为376美元/

升期间,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在单月之间也出现巨大的波动。相对而言,大米的单

场对粮食消费需求单月之间不会出现很大差异,因此,这种变化不能完全用消费

月间价格波动要小得多,但在2008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波动剧烈。一般来说,市

涨最为迅猛。2008年3-4月与2006年3-4月相比,小麦价格上涨122%,大米上

涨162%,玉米上涨一倍,大豆上涨98%。2008年3月,美国硬红麦的价格达到

初开始的,一直到2008年的上半年。尤其是2007年年中到2008年年初粮价上

动最为明显,2007年价格虽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大幅飙升却是在2008年初

439.7美元/吨,玉米的价格在同年4月达到最高,为246.6美元/吨。大米市场波

吨,3月时就涨到594美元/吨,4月更是达到907美元/吨,平均上涨140%以上。

世界主要谷物品种的价格存在很大波动性。图2反映的是2006年2月至2009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2008年3月2008年4月2008年5月(OECD and FAO,200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商品数据库2008年6月2008年7月2008年8月(二)全球粮食危机形成的原因

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图3 国际粮食价格回落情况 单位:元2009年1月2009年2月大豆玉米大米小麦

Policy Center,2008)的研究则强调原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粮食生产投入(肥料和

2008;Irwin et al;2009;Timmer,2008)。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统计交通)价格上涨的作用。2002至2007年间,全球乙醇产量增加了两倍,达到620国际粮价又出现较大震荡,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趋势。据FAO统计显示,美国硬亿升,同期生物柴油生产增加了十多倍,达到100多亿升;有一些研究强调粮食年以后价格还算稳定,而大豆的价格却上涨了53%。经合组织(OECD)和粮农(2008)列出的各种导致国际粮价走高的因素。Mitchell (2008)认为生物质能源的发格下降到220.1美元/吨,玉米的价格下降到158.3美元/吨,大豆价格下降到360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后10年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仍会维持较高水平数据库的资料,2008年12月,大米的价格已经下降到531.3美元/吨,小麦的价美元/吨。尽管如此,回落后的国际粮价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如小麦的价格比红冬小麦半年涨价34%,美国2号黄玉米半年涨价49%,大米价格在进入20092004年1月的价格高32.3%,大米高150%,玉米高37%。进入2009年以后,

此次全球粮食危机是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是Trostle 展是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美国食品农业中心(Agricultural Food and

可知,该所2008上半年单月小麦、玉米和大米交易量最大的月份分别是4月、2

这是推动国际粮价在2008年走向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投机资本也是广为争论

从2008年中开始,国际各品种粮食价格先后快速回落。根据世界银行商品

粮食出口国的出口和进口国的大规模进口使得国际粮食可贸易量急剧萎缩,

2008;Trostle,2009;Demeke,Pangrazio and Maetz,2008)。在粮价上涨过程中,

的因素之一,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投机资本是推动粮价上涨的重要力量(Von Braun

进口国和出口国的贸易在国际粮价上涨中的作用(Timmer,2008;Diouf,

and Torero,2009;Trostle,2009),而有学者则不以为然(Sanders, Irwin and Merrin,

的影响。

世界银行,2008)。

减少,库存利用比也在逐渐降低,粮价上涨几乎已成必然。

趋势不逆转,价格就不可能下降。就粮食需求而言,这些趋势包括:全球人口每

个月。与其说这是巧合,不如说存在某种联系。当然,投机者还包括主要粮食出

是,在1998-2007十年间有6年粮食产量小于使用量,短缺部分只能由粮食库存

谷物库存由1998年的6.83亿吨降至2006年的4.26亿吨,同期世界谷物库存使

这种短期因素使得原本偏紧的全球粮食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世界粮食库存不断

用比由36.35%降至20.68%。在这种紧平衡背景下,世界谷物产量因天气原因在

而剧增(2007年乙醇的谷物需求增幅为33%,2008年为23%),进而促使2007

2005和2006分别减产了1.4%和1.9%,而生物燃料的粮食需求因原油价格暴涨

递增1.8%,而产量平均年增长速度只有1.6%,这种状况的一个较为直接的表述

和受抑制的供给使得全球粮食供给处于偏紧状态。1990-2006世界粮食利用量年

甚至采取补贴的方式鼓励农场主休耕部分耕地以减少粮食供给。不断增加的需求

国家的粮食生产和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农场主利益

产品;美国把大量粮食用于生产燃料乙醇。除了需求因素外,粮食供给不足也是

年持续增加7000万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食物链升级到耗用大量粮食的畜

莱斯特·R·布朗先生认为2007—2008的国际粮价上涨是由趋势本身驱动的:

导致此次粮价上涨的基本面因素。从长期看,不断走低的粮食价格抑制了发展中

来补充。因此,最近十年世界粮食库存绝对量和库存使用比大幅走低,例如世界

年和2008年的全球粮食利用量增幅比前十五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反应还是人为因素的短期表现,此次粮食市场波动对于国际社会还是造成了很大

期内的飙涨则是该合理反应受到的人为因素的短暂表现。然而无论是价格的合理

的原因看,我们更愿意把粮价的上涨看作是价格对于供求关系的合理反应,而短

他因素只是在供求矛盾基础之上起到了扣动扳机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粮价上涨

月和6月,而这三个月恰恰分别是小麦、玉米和大米单月价格增长率最高的3

口国、粮食贸易商甚至种粮农民。国际粮价的高企增强了他们囤积粮食的动机,

导致粮食贸易量的减少,从而推动粮食价格在短期内非正常上涨(Timmer,2008;

导致粮价非正常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最基本的因素还是供求矛盾,其

图4 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

对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的直接冲击不是很大,但间接影响明显。

资料来源:Trostle,2008,部分内容按照汉语表述习惯进行了修改。

来保证全球粮食安全,并决定在今后3年里为此提供200亿美元资金。

和G8发起的各种有关粮食危机的主要国际会议几乎每月一次;2009年1月西班

危机高级别工作队(UNHLTF);2008年,从4月到12月,由联合国、世界银行

万,达到9.23亿(FAO,2008b),2008年的饥饿人数进一步增加至9.63亿。为了

界粮食计划署(WFP)实施了390万吨的粮食援助,共花费了37.2亿美元;世

界银行在2008年中期启动12亿美元的全球粮食危机反应计划(GSRP);FAO

国家造成了很大冲击。粮农组织(FAO)的报告显示,2006年以后,由于全球

在2008年6月提出了一个17亿美元的应对粮价上涨倡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Development)”联合举办了高粮价的对话;2009年7月八国集团和其他一

牙举办了“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2009年2月由OECD的“发展援助合作理事

都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这一危机。为了应对全球粮食危机,联合国组建了全球粮食

飙升的高粮价,使得2007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又比2003-2005年期间增加7500

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同发表《拉奎拉粮食安全倡议》,表示将采取行动

会(DAC)”和“全球农村发展捐赠平台(Global Donor Platform for Rural

自2004年以来连续增产,为抵御粮食危机打好了物质基础。此次粮食危机同样

减少粮食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社会做出了很大努力。2008年底,世

(IFAD),亚洲开发银行(ADB),非洲开发银行(AfDB)和美洲开发银行(IADB)

我国一向强调粮食的基本自给,力保自给率达到95%。更重要的是粮食生产

(一)国内粮价虽有波动,但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此次全球粮食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粮食不安全程度较深的发展中

二、全球粮食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

02006年1月2006年3月2006年5月2006年7月2006年9月2006年11月2007年1月2007年3月2007年5月2007年7月2007年9月2007年11月2008年1月2008年3月2008年5月2008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09年1月2009年3月2009年5月层面的粮食安全状况良好。

与国际市场价格一样,呈现出先涨后跌的

格中,粮食上涨6.3%,豆油价格上涨38.2%。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

和大米的国内价格一直承受着国际价格大涨带来的预期压力,而食用油的上涨却

然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因素所致,但国际粮价上涨确实也是一个

收入增长率3个百分点左右,而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6

是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的。持续上涨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居民的购买力,影

重要的外在因素。譬如猪肉价格上涨与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关系十分密切,小麦

响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例如,2008年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增长率分别高出了

年提高了2.1和0.7个百分点。从消费量看,最近三年农村居民的粮食、蔬菜和

猪牛羊肉的人均消费量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

资料来源:国际价格来自世界银行商品数据库;国内价格为全国批发市场成交价格图5 国内外粮食价格变动情况 单位:元(二)粮价上涨提升通胀压力,家庭层面的粮食不安全程度有所加深

中国小麦世界小麦中国大米世界大米中国玉米世界玉米中国大豆世界大豆

进一步017推动了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

涨5.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虽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在食品价

国40内粮价的上涨使得食品价格,尤其是油脂及肉禽制品价格上涨,从而特点。目前,除了国内大米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以外,其它三种粮食产品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的走高刺激了粮食生产,使得近两年粮食持续增产,国家而且幅度较大;玉米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介于小麦、玉米和大豆之间,价格变动国际市场的关联度最大,其价格变动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价格同步进行,先涨后跌小麦和大米的的国内价格变动相对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上涨态势;大豆与上涨,但总体态势相对稳定。在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产品中,

最近两年多,在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国主要粮食产品价格也有所

万吨0.10.20.30.400.50.62500200040003500300015001000500最低低020012002导向和其它等方面:

2003中低还使得对一些进行了调整。

资料来源:商务部统计资料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进口量(一)常规粮食安全

2004中(三)保障粮食安全的国际途径代价剧增

图6 城镇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图7 我国大豆进口量与进口额变化情况

200520062007进口额中高高最高但支出额却增加了90%。中国因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付出了很大代价。

进口额,大豆在总粮食进口中的比重都高达96%。2007年大豆进口量比2006年

增加。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品种,从2008年看无论是按进口量还是按

减少了1.7%,而支出的金额却增加了35.7%。更为显著的是大豆的进口支出的

价格波动使得中国粮食进口支出大幅度上涨。2008年,中国进口谷物比2007年

三、粮食危机前后我国粮食安全的变化

2008050100亿美元1502002502007200820061

对完善的体系。此次全球粮食危机不仅检验了这套系统的有效性,而且

增加了9%,而支出额增加了53%;到了2008年,进口量虽然只同比增加了21%,

目前我国常规的粮食安全包括生产者导向、消费者导向、贸易

我国的粮食安全强调以自给为主,同时也重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粮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粮食安全几经改革,在最近几年初步形成了一套相

行主体。 价时实施。

(1)粮食价格支持保护

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4.其他

3.贸易导向

2.消费者导向

1.生产者导向

(3)粮食补贴

(2)粮食储备

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物资储备。我国从1990

鼓励出口是我国粮食贸易的主要方向。

农民利益、降低农民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004-2006年粮食亩均净利润158元,是2003年的4倍多。最低收购价与保

粮食储备是为保证粮食消费需求,调节粮食供求平衡、稳定粮食市场价

从2004年起,我国逐步构建了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则是粮食价格支持保护的执

改制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目前,粮食储备是粮食价格支持保护的

年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国家粮食储备局,现

府通过关税配额管理和单一关税管理来粮食进口,通过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

食市场价格。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标准来减轻粮食价格上

价格上涨过快而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往往利用储备粮投放手段来平抑粮

资综合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补贴。这些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

高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尽管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民种粮

粳稻75元),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该保护了粮农利益,

护价不同,它只针对部分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在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

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由土地

消费者导向包括控制市场价格和实行收入补贴两个方面。为了防止粮食

贸易导向包括粮食进口和粮食出口两个方面。常规情况下,政

1997年,我国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出台了粮食收购保护价,承诺以较

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粮食出口。虽然我国粮食供给处于偏紧状态,但是部分粮食品种长期供大于求,

的积极性,但是也给收储粮食和财政造成很大压力,最后不得不进行调整。

2004年开始实行稻谷最低保护价(每50公斤早稻70元、中籼稻72元、

约用地制度。

落。 体系。

3.粮食出口,保障国内供给

4.生物质能源发展转型

在国际粮价下跌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坚挺。

初具规模,成为调节粮食价格的有效手段。

决定。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2008年上半年和2008年10月以后,我国政

府在部分产区对玉米、稻谷和大豆实行了国家临时收储。这些措施使得国内粮价

食生产目标和主要任务,而且也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

最低收购价的情况下,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

11月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不仅提出了粮

国内粮价上涨预期,抑制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了国内粮价的大起大

品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这一措施不仅保障了国内粮食供应,而且也打破了

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已经

目,生物质能源发展转向“非粮”领域。

2.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开展临时收储

(二)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一些调整

1.强化粮食自给率,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产品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11个产

让我们认识到保持粮食的基本自给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8年

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新的燃料乙醇项

及其制粉出口退税,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

提高了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粮食出口国在高粮价下的自保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土地税费制度和耕地保律责任制度组成的耕地保护

部于2006年5月颁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就将生

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2007年8月公布

为了解决粮食过剩带来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尝试发展以陈化粮为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在2008年上半年两次提高粮食

85.3%至487万吨,大豆出口量同比增加23.8%至40万吨,大米出口量微升5.8%

至113万吨,小麦出口量翻一番至185万吨。2007年12月陆续取消了粮食

国际高粮价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受到。财政

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2007年头11个月中国的玉米出口量同比劲增

以保障长久的国家粮食安全。

5.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标准

1. 粮食生产能力比粮食产量更为重要

(一)全球粮食危机对我们的警示与启发

纷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标准,并且实行了各种临时性补贴。

度和巴西的产量,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不足粮食产量实际减少了0.8%。

投资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但是它对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汇不足的国家。2008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了约22.45亿吨的创纪录水平。然而,

与追寻,以及对危机发生的必然性的理解之后,一些结论性的观点愈发明确:

2. 国际粮食市场可以利用,但不一定可以信赖

四、吸取粮食危机的教训,构建稳定的粮食体系

增加了11%。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增幅仅为1.1%。如果不计入中国、印

在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脱离国际粮食市场。但是,此次

国际粮食危机表明那种对国际市场极度乐观和信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某种

生产就说明了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虽然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

在此次全球高粮价背景下,欧盟把实行了十多年的强制性休耕土地重新用于农业

速将粮食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粮食生产能力构成要素分为生产条件和劳动者

即使当前粮食产出量不够大,只要在合理的价格刺激下和的动员下便可以迅

实现这一增长的是发达国家。在更具吸引力的价格驱动下,发达国家的谷物产量

的粮食安全。在此次粮食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粮食生产能力低并且外

如此深刻的影响。一年多来,我们经历了危机面前的震惊与不安、对原因的思索

了程度不同的破坏性冲击。不同国家在粮食危机中的境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

主要粮食出口国在粮食价格飙涨中获利颇多,而粮食安全状况不好的国家则受到

长期坚持的重视粮食的理念和近些年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尽管粮食危

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而言,拥有稳固的粮食生产能力比短时期内产出多少

全球粮食危机在没有十分突出的偶发事件的作用下发生,又对国际社会造成

全球粮食危机之所以没有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很大冲击,主要归功于我们

为了减少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各级地方纷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只有经历了危机才知道谁有能力保障本国

保证足够的耕地显得十分必要。一定量的耕地规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两方面,前者包括耕地、水资源、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等方面。对于中国而言,

粮食更为重要。生产能力不一定表现为粮食产量,它代表着一种粮食增产潜力。

难得的深入了解粮食市场特性的机会,以便于我们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粮食,

机对许多国家都造成了深刻影响,但是其影响性质和深度有很大不同。应该说,

粮袋子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御性储粮也进一步降低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可信赖度。

Dreyfus)四家公司控制了世界谷物贸易的70%左右。

3. 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是我国唯一的选择

是一项滞后效应明显的,其影响要在很久以后才会出现。

口的小麦占世界出口量30%多,玉米占50%。再看谷物贸易企业,目前ADM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的粮食需求大约为5亿吨,如果中国把自给率降

(二)构建稳定的粮食安全体系

外汇储备大国,但是并不表示中国未来永远会有大量的储备。而粮食安全则

观。对于某些经济学家所乐道的利用外汇购买粮食的观点更不足取。现在我国是

免。同时,粮食生产的生态约束和人口压力还会继续加剧,粮食供给情况并不乐

业化的中期,城镇化水平还较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耕地流失在所难

以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就能轻易实现粮食自给。中国尚处于工

恐怕不是国际市场可以承受的。目前国内粮食生产,尤其是谷物生产已经完全可

粮食少了就要“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一旦多了就要“调整种植结构”的循

是一个寡头市场。从主要出口国看,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四国的小麦

中国人的义务,除非我们能够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报价。因此,只有管好了自己的

的玉米来生产燃料乙醇。不论是美国、法国还是澳大利亚,任何国家都没有养活

有31个国家需要外部援助和10.2亿人口仍在挨饿的情况下,美国依然用 1.07亿吨

没有更多的发言权。人人都知道燃料乙醇的发展会推动粮价上涨,但是在全球仍

的。贫穷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官方援助的口惠而实不至除了表示愤怒和遗憾外,并

而是无力购买需要的粮食。发达国家的粮食过剩和贫穷国家的饥饿总是同时存在

响不容小觑。对于粮食出口国而言,在全球粮食上涨时的出口和进口国的防

对推动粮价非正常上涨起到多大影响难以估算,但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投机的影

是价格的飙升,而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粮食可能会越来越少。粮食市场的投机行为

本盛宴上待宰的羔羊。当粮食市场遭遇了投机资本,交易的增加带来的可能仅仅

出口占世界60%以上;泰国、越南、印度、美国四国的大米出口占70%以上;美

程度上说,国际粮食市场更容易被人为控制,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

国、阿根廷、巴西和乌克兰四国的玉米出口占全球77%左右。尤其是美国,其出

(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基(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至90%,就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5000万吨。这个规模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左右,

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稳定性。我们再不能回到以前那种

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为投机提供了较好的操作条件,而粮食进口国则成为了资

一些国家因粮食短缺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并不是因为国际市场没有粮食出售,

环中去。结合正在执行的,我们有必要构建起较为稳定的粮食安全体系。

衡。

元/吨30001000150020002500199819991. 粮食价格

20002001稻米平均价格200220032004图8 稻米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稻米产量210002005随着稻米和小麦价格的持续提高,二者产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1.09亿吨降至2003年的1.60和0.86亿吨。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稻米和小麦的

回答:粮食产量降低以后农民怎么办?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主导的所谓的“农

一定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制定阶段性的主要粮食收购价,一旦制定便保证三或五

内小麦和玉米价格可以保持相对的性;小麦和稻米的最低收购价也应该保持

的过度上涨,特别要防止国内小麦和稻米的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价格过分波动。国

化而是在保持和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保证满意的粮食供给;要避免粮食价格

购价提升至一定水平后可以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粮食的目标不是产量最大

升;同时要适当控制最低收购价标准,避免造成财政压力。在小麦和稻米最低收

抓小麦和稻米,并适当与品种结构升级换代结合起来,实现小麦和稻米质量的提

善现有的粮食价格,在保障粮食价格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

益为代价来实现粮食市场的供求均衡肯定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并完

业结构调整”最终会损害农民自身的利益。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以损害农民利

粮食产量出现了一次周期较长的波动,稻米和小麦的产量分别从1998年的1.98和

小麦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关系。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

产量又分别提升到1.92和1.12亿吨。在稻米和小麦的产量波动中,价格起到了很

又到了通过降低粮食价格来调节供求关系的时候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

应当继续实施并完善最低收购价。在品种选择上做到“抓主放次”,主

经过几年的持续提价以后,主要粮食品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是不是

在一定情况下,粮食产量说到底还是粮食价格的函数。我国近十年的稻米和

年不变。这样可以稳定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预期,避免粮食生产出现大的波动。

价格低的时候,产量会减少,价格高的时候,产量会提高。特别是2004年以后,

大的作用。由图8和9可知,稻米和小麦的价格变化基本上和产量变化是同步的,

资料来源:历年农业统计年鉴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数据200620072008150001600017000万吨180001900020000

题并不可行。

元/吨199819992000200117001600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3. 粮食供求平衡

小麦价格2002200320042. 粮食生产投入的支持

小麦产量弹性,以便于特殊时期能发挥调节生产的效果。

资料来源:历年农业统计年鉴和郑州批发市场数据2005200620072008800090008500100009500105001150011000图9 小麦价格和产量波动情况12000万吨

贴,农户在农资投入上并没有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而改变农资的使用量。

尽管全球粮食市场出现了大波动,但是美国并没有改变既有的燃料乙醇发展政

不论是长期投入还是短期投入对于粮食生产而言都很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

械化的快速发展。农资综合补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在2008

产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变量”效应,即当补贴成为常态以后,其对生产的积

于国际价格,而且这种现象将会创其存在,故依靠出口来解决粮食的短期过剩问

求主要是还是国内食物需求(包括饲料需求)和出口。由于国内市场价格普遍高

要实现粮食需求的弹性化更多的应该依赖于粮食需求的多元化。目前我国粮食需

此,不能过分强调粮食生产投入补贴的作用。在制定补贴时应该具有一定的

财政收入水平、和巨大的农业劳动力规模使得生产投入补贴不可能持续增加。因

需要强调的是,粮食生产投入补贴的效果可能仅限于宣示,它对粮食生

年农资价格大涨的时期效果明显。我们调研发现,由于2008年实行了农资补

杂”的问题。农机具购置补贴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促进了农业机

合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投入支持。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等生产性专项补

出台了一系列粮食补贴,初步形成了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

粮食价格的稳定说到底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基本稳定,而供求关系中供给的波

动性较大,而需求的稳定性较大。为了实现供求均衡有必要实现需求的弹性化,

极(消极)影响只能体现在补贴水平提高(降低)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粮食标准化生产和单产水平均明显提高,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品种“多、乱、

贴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良种补贴的项目区,

以达到动态调整供求关系的目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

从以往实践看,实现粮食功能多元化的主要渠道还是发展粮食类燃料乙醇。

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

4. 耕地保护

必要强化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轮耕,从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价格来控制燃料乙醇的发展规模,使其不危机国家粮食安全。

食单产。可以预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耕地流失难以避免,为了保证

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其中是一个有着很大开发潜力的区域,同时有

安全面临加大的风险。我们建议在保障这些区域粮食生产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其

局上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很容易遭受同类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粮食

要的趋势,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小麦、稻米和玉米的生产区。而这些区域在地理布

食供给是付出巨大生态成本才实现的,年复一年的重复播种和大量化肥、农药的

城镇和建设用地的节约,必须要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制度。中国现有的粮

区投资开发中低产田,以改善土地质量,以及加强对科研和推广的投入,提高粮

限的耕地,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包括在主产

产就说明了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当然,国家粮食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有

此次全球高粮价背景下,欧盟把实行了十多年的强制性休耕土地重新用于农业生

疑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

的。尽管耕地面积不是决定粮食产出量的唯一因素,但是其基础性地位是毋庸置

助虽然在国际社会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它对于缺粮国家的确有很重要的意义。这

定富有弹性的粮食援助项目来输出剩余粮食,从而减少国内的库存压力。粮食援

府有效监管下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准入、汽油价格和粮食

的适度上涨,改变我国粮食贸易的外部环境,改变出口不利的局面。由于是在政

断扩大燃料乙醇进口从而推动其他国家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拉动国际粮食价格

展粮食类和非粮类燃料乙醇扩大农业用地的用途,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第三,不

料乙醇的使用范围和混掺比例,从而造成不断增加的燃料乙醇需求;第二通过发

外粮食市场价格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制定更加积极的燃料乙醇发展规划,扩大燃

家粮食安全。我们应该把发展燃料乙醇作为一项战略来看待,将其作为调整国内

2006年转向非粮领域,然而,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并不会影响国

策,其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为自己的粮食开拓新的市场。我国燃料乙醇在

我国粮食生产从长期看将面临着严重资源约束,其中来自耕地的约束是主要

使用已经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有了更多的耕地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实行休耕、

近几十年,粮食中心北移是一个趋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集中化也是一个重

除了发展燃料乙醇产业,还可以适当发挥粮食在对外援助中的作用。通过设

the United Nations (FAO).

Feed.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Waves, 6, 11-17.

Development Bank.

Security (CFS), 34th Session, Rome, 14 to 17 October 2008.

参考文献

MITCHELL, D. (2008) A note on rising food price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FAO, 2008a, Soaring Food Prices:Facts, Perspectives, Impacts and Actions Required.

马晓河、蓝海涛等(2009).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preliminary implications of the policies pursued. Rome, Agricultural Policy Support Service, FAO.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Consumer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AGRICULTURAL FOOD AND POLICY CENTER (2008) .The Effects of Ethanol on Texas Food and

Commodity Price Boom (and Bust). South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Meetings. Atlanta, Georgia.

DEMEKE, M., PANGRAZIO, G. & MAETZ, M. (2008) Country responses to the food security crisis: Nature and

SANDERS, D. R., IRWIN, S. H. & MERRIN, R. P. (2008) The Adequacy of Speculation in Agricultural Futures

DIOUF, J. (2008) High Food Prices: Causes and Possible Actions.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Steenblik. R., 2007,Biofuel-at what cost? Government support for ethanol and biodiesel in selected OECD

FAO, 2008b. Assessment of the World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Situation,Committee On World Food

IRWIN, S., SANDERS, D. & MERRIN, R. (2009) Devil or Angel: The Role of Speculation in the Recent

Markets: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Marketing and Outlook Research Reports. Urbana-Champaign, IL,

and Prevent Market Failure. IFPRI Policy Brief 10. Washington DC, IFPRI.

李经谋(2009):2009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Food Commodity Prices Outlook Report WRS-0801. Washington, DC, ERS, USDA.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司课题组(2009):中国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北京:北京出版社.

countries. Geneve, Switzerland, Global subsidies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IMMER, C. P. (2008a) Causes of High Food Prices. 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128. Manila, Asian

VON BRAUN, J. & TORERO, M. (2009) Implementing Physical and Virtual Food Reserves to Protect the Poor

TROSTLE, R. (2008) Global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ecent Increase in

TROSTLE, R. (2009) Fluctuating Food Commodity Prices: A Complex Issue With No Easy Answers. Amb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