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临床微⽣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临床微⽣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微⽣物检验的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2.在抗菌药物使⽤前采集标本3.采样时严格执⾏⽆菌操作4.采样后⽴即送检

5.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消毒剂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的标本采集1.尽早采集2.⽆菌操作3. 合适部位4.适量标本5. 适当⽅法6. 安全采集

1-尽早采集标本“采集重在时效性”1.1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1.2尽量在抗⽣素使⽤之前采集

1.3对已⽤抗⽣素⼜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药前采集2-合适部位“背景⼲扰”

2.1⽆菌标本:注意局部及周围⽪肤的消毒,严格进⾏⽆菌操作

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避开腔道⼝区标本,以免⽪肤表⾯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

2.2正常菌群寄⽣部位:采集时应特别⼩⼼;应明确检查的⽬的菌在进⾏分离培养时,采⽤特殊选择性培养基2.3⾎标本采集:应避免输液的影响。3-⽆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肤或粘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

3.1.在采集⾎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关节液等⽆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肤的消毒,严格进⾏⽆菌操作;

3.2.对于采集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标本时,如窦道标本,应从窦道底部取活组织检查,⽽⾮从窦道⼝取标本,以免受⽪肤表⾯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

3.3.采集的标本均应盛于⽆菌容器内送检。盛装标本的容器须先经⾼压灭菌、煮沸、⼲热等物理⽅法灭菌,或使⽤⼀次性⽆菌容器,不能⽤消毒剂或酸类处理。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4-适量标本

4.1标本采集应⾜量。标本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4.1.1⾎液标本:通常成⼈采⾎量每瓶8-10ml,⼉童每瓶1-5ml;脑脊液、⾻髓、4.1.2脓肿、穿刺液、引流液、痰液等标本:≥1ml尿液标本: >3ml

4.1.3粪标本: 1-3g或1-3ml4.2结核标本采集量要求特殊:

4.2.1痰、肺泡灌洗液或⽀⽓管冲洗液: >5ml;4.2.2清晨中段尿: 5-10ml;4.2.3粪标本: >1g;

4.2.4穿刺液(胸⽔、腹⽔、关节液等) : 5- 10ml。

4.3标本应具有代表性,同时有些标本还要注意在不同时间采集不同部位标本。5-合适⽅法

5.1根据⽬的菌的特性⽤不同的⽅法采集:厌氧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以及L 型菌采⽤的⽅法不同。

5.1.1⽤于厌氧菌培养的临床标本,应尽量⽤注射器采集抽吸物,⼀般不要⽤拭⼦采集标本(除⾮是在床边采样并⽴即接种)5.1.2采集到的厌氧标本应室温保存,不能冷藏或冷冻。

5.2有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应注意在同时间采集不同部位标本,如伤寒患者,发病第1周应采集⾎液,第2周应采集粪便和尿液。否则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5.3以拭⼦采集的标本,如咽拭、肛拭或伤⼝拭⼦,易受正常菌群污染,不可置于⾁汤培养基内送检。6-安全采集

采集标本时不仅要防⽌⽪肤和黏膜正常菌群对标本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传播和⾃⾝感染。6.1医护⼈员的安全防护:标本采集的所有步骤都必须戴⼿套、穿⼯作服必要时应穿隔离服、戴防护⼝罩、防护眼镜;

6.2标本防漏:采集到的原始标本应采⽤防漏可密封的⽆菌管或杯盛装,外加防漏可密封的塑料袋,塑料袋上. 需注明标本的相关信息。

6.3标本采集所⽤的带针头的注射器不可随意丢弃,其内容物应移⾄⽆菌管内或⽤保护性装置移去针头,再重新盖上盖置于密封、防漏的塑料袋内送检。

6.4已有泄漏的标本容器不能⾄实验室或随意处理。如果要继续进⾏处理

必须通知医⽣关于容器泄漏的情况、解释如继续操作可能对结果带来偏差,并要求重新送检。如果重新送了标本,则对泄漏的标本应进⾏⾼压灭菌后丢弃;若⽆法重新送检标本,使⽤原来标本进⾏检验,则必须在⽣物安全柜内操作。标本运送

1.标本运送的时间要求

1.1⼀般原则:标本采集后应⽴即送检,最好在2h内送⾄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1.2⼀般性细菌培养标本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C冰箱保存,且不得超过24h。1.3临床标本最佳的运送时间取决于采集的量;

1.3.1少量液体(<1ml)或组织(<1cm3)应在15-30'内送⾄实验室,以免蒸发、⼲燥及暴露于周围环境;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h。

1.3.2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应在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般不超过24h。2.标本运送的保存要求

2.1若疑似标本中有对周围环境敏感的微⽣物,包括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杆菌(低温易死亡),应⽴即运送和处理。通常⾎液、脑脊液、⽣殖道、眼或内⽿标本不要冷藏保存。

2.2从⼀个实验室运⾄另⼀个实验室的临床标本及感染性物质不论距离如何,均应严格注意标本的包装,且应注明注意事项。在运送标本及感染物标本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标本转运的交通⼯具上应有⽣物安全标志。

3-标本运送的保存条件

4.常见微⽣物标本拒收原因及处理⽅式

标本采集细则1.细菌性肺炎标本2.⾎流感染标本3.泌尿系感染标本4.⼿术部位感染标本5.腹泻标本⼀.细菌性肺炎

痰液不是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最佳标本,⾎培养、⽀⽓管肺泡灌洗、⽓管吸取物能够提供更可信的病原菌信息。IDSAIATS指南

1.细菌学诊断应⽤⽓管内吸取物、⽀⽓管肺泡灌洗液、保护性⽑刷标本定量培养的⽅法来进⾏病原学诊断2.超过阈值浓度的细菌⽣长为定义HAP3.低于阈值浓度的细菌⽣长认为属于定植或污染4.保护性⽑刷

4.1将细胞学检查⽤刷装置插⼊镜⼦开⼝,并推进

4.2⾄⽬视到欲采样部位时,将刷⼦推出护套,获得⽓道分泌物4.3将刷⼦抽回护套,取出整个⽑刷装置

4.4⽑刷获得的标本在空⽓中很快会千燥导致细菌死亡,从⽽影响检出率4.5将刷⼦头剪下,放置于1m1液体运送培养基(如⽣理盐⽔和⽆菌⾁汤)4.6定量培养103CFU/m1,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9%和90⼠15%5.⽀⽓管肺泡灌洗

5.1为将细胞冲洗出⽓管镜不能到达的⼩⽓道5.2操作

5.2.1注⼊灭菌⽣理盐⽔20m1

5.2.2负压吸引收回灌洗液(50- 80mmHg)

5.2.3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操作最多5次(100m1),获得标本40-70m1(⼀般回收率为40%-70%),⼉科患者只能灌⼊1^2m1/kg,通常⼉童回收量不超过10m1。5.2.4灌洗液放⼊⽆菌管中,将标本送⾄实验室5.2.5涂⽚观察标本质量:

5.2.5.1<1%的细胞为鳞状上⽪细胞,可接受的标本5.2.5.2>1%的细胞为鳞状上⽪细胞,不可接受的标本

5.2.6定量培养: 10?4CFU/m1, 敏感度平均73⼟18%,特异度82⼟19%。6.⽓管吸取物6.1中度污染标本

6.1.1可通过⽓管切开或⽓管内插管采集标本,但导管插⼊时必须经过正常菌群聚集区域,从⽽增加了解释培养结果的难度。6.1.2定量培养: 10?6CFU/m1,灵敏度达76⼠9%,特异度75⼠28%。7.肺炎患者:采集⾎培养7.1 HAP : <25%;CAP:5- 16%

7.2⾎培养与痰培养得到相同菌(⽆其他部位感染相同菌株),可确定为肺部感染菌7.3⾎培养阳性,但不能通过其他原因解释,如腹腔感染、导管等,有可能为肺部感染菌8.痰涂⽚判断标本合格性以及病原菌

8.1显微镜检查:取脓性部分涂⽚,作⾰兰染⾊.低倍视野下看涂⽚,记录5个视野下平均细胞数,每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细胞<10,⽩细胞>25,为合格下呼吸道标本

8.2对照痰涂⽚结果,涂⽚中所见细菌的量及吞噬细胞内是否有细菌等,如发现酵母样菌孢⼦、菌丝或放线菌、奴卡菌等,应予相应报告和继续检查9.痰标本的正确采集给患者正确的指导:

9.1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1-2⼩时不可进⾷

9.2采集标本前应⽤清⽔、冷开⽔漱⼝或⽤⽛刷清洁⼝腔和⽛齿9.3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9.4⽤⼒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9.5痰液直接吐⼊⽆菌容器中9.6标本量应⼤于2m1 (脓痰除外)

9.7标本应⽴即送往实验室,尽快进⾏涂⽚和接种如预计将延迟1-2⼩时,冷藏标本,以抑制杂菌过度⽣长,但会导致苛养菌培养阳性率下降

9.8 24⼩时内送1份标本即可9.9应拒收被⼝腔污染的标本10.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结果

⼆.⾎流感染标本送检

1.采集⾎培养样本的最佳时间

1.1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峰前30-60分钟内采⾎ 1.2⼀旦怀疑发⽣严重感染时⽴即采⾎ 1.3在患者接受抗⽣素治疗前采⾎

1.4如患者已经应⽤抗菌药物进⾏治疗,应在下⼀次⽤药之前采⾎培养2.采⾎部位2.1静脉⾎

2.2动脉⾎标本⽆优势,采集静脉⾎更适宜

2.3中⼼静脉导管⾎。更容易被定植的细菌污染,除⾮为诊断导管相关性⾎流感染之⽤,否则绝不要从导管取⾎进⾏培养;出⽣12⼩时内的新⽣⼉,可从脐导管取⾎进⾏培养

2.4每套⾎培养都要从不同部位穿刺获得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3.采⾎量3.1成⼈:

⾰兰阴性菌:<1to10CFU/mL ⾰兰阳性菌:1to300CFU/mL 3.2⼉童:75%的⼉童:100-1000 CFU/mL

3.3每增加1ml 采⾎量,⾎培养灵敏度增加3-5%。 ⼀套的灵敏度:73.2% ⼆套的灵敏度:93.9% 三套的灵敏度:96.9%4.重复送检

4.1绝⼤部分患者可凭临床症状判定菌⾎症是否已清除,⽆需继续送检⾎培养,例外情况包括:4.1.1感染性⼼内膜炎患者

4.1.2⾦黄⾊葡萄球菌菌⾎症患者,如48-72⼩时后依然存在⾎培养阳性,则提⽰可能为复杂性⾦葡菌菌⾎症4.1.3真菌⾎症患者,采⽤抗真菌治疗,应重复⾎培养评价真菌清除情况。5.⾎培养污染

5.1如果消毒不严格,⽪肤表⾯的细菌可能带⼊培养瓶中,导致⾎培养假阳性5.2临床医师判断⾎培养结果是感染还是污染⾮常困难,假阳性可能导致额外的抗⽣素治疗、住院天数的延长和医疗费⽤的增加6.⾎培养标准采集流程

6.1第⼀步:⽤皂液和流动⽔/含酒精快速⼿消进⾏⼿卫⽣6.2第⼆步:⽤酒精纱布消毒培养瓶塞,充分待⼲6.3第三步: 穿刺部位⽪肤消毒

⼀步法:洗必泰作⽤30s (不适⽤于2个⽉以内的新⽣⼉)三步法:

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点,待⼲

2.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1.5-2分钟,待⼲3.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10cm4.70%酒精脱碘6.4第四步:戴⼿套

6.4.1如需对穿刺部位进⾏触诊,戴⽆菌⼿套6.4.2如⽆需对穿刺部位进⾏触诊,戴⾮⽆菌⼿套6.5第五步:抽⾎

⾎量:⽤注射器⽆菌穿刺取⾎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培养瓶6.5.1⾎量充⾜:先注厌氧瓶,后注需氧瓶

6.5.2⾎量不⾜:优先注⼊需氧瓶,剩余注⼊厌氧瓶(因真菌、绿脓杆菌、窄⾷单胞菌多长在需氧瓶内)6.6第六步:混匀

⾎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液凝固(不要⼤⼒摇晃)

6.7第七歩:从另⼀部位穿刺⾤集第⼆套⾎培养,⽅法同前6.8第⼋步:

⾎培养瓶尽快送实验室,任何延迟上机将会延迟或阻⽌检测细菌的⽣长⾎培养瓶保留在室温,被接种后不得冷藏或冷冻7.泌尿系统感染标本送检7.1.1不要培养尿管尖端

7.1.2申请单上应注明患者是否有症状,这对定量培养的结果解释⾮常重要7.1.3尿标本如不能在采集30分钟内进⾏培养,必须冷藏。冷藏的尿标本应在24⼩时内进⾏培养。7.2尿标本的采集-留置导管患者7.2.1尿袋内的尿液不能⽤作培养

7.2.2通过专门的采样端⼝采集。夹住导尿管采集尿液于管中,但导管夹住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酒精拭⼦消毒清洁采样端⼝,将注射器针头插⼊采样端⼝,抽吸出尿液。收集的尿液置于⽆菌杯或试管中。

7.2.3尽量取早晨第⼀次尿液,清洁采集部位,弃去开始流出的尿液,以冲刷尿道⼝的细菌,取能代表膀胱部位病原菌的中段尿,充满杯⼦的⼀半。

7.2.4定量培养,>10?5CFU/ml, 具有诊断意义。8.脑脊液穿刺的规范操作

8.1准备:患者空腹,并确保患者⼿术期间保持静⽌。

8.2体位:⼀般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

8.3消毒:严格⽆菌操作技术,术者戴⽆菌⼿套,局部⽪肤常规消毒,铺盖⽆菌孔⼱。

8.4穿刺点:⼀般在L3-L4间隙进针。婴幼⼉脊髓下端的终⽌⽔平较低,穿刺点宜选择L4-L5或L5-S1间隙。8.5⿇醉:⽤2%利多卡因⾃⽪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醉。

8.6进针:左⼿固定穿刺点,右⼿以垂直背部的⽅向缓慢刺⼊。到达蛛⽹膜下腔后(进针深度成⼈⼀般为4-5cm,⼩⼉为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及硬脊膜时,可感到阻⼒突然消失的落空感) ,抽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8.7测压: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8.8采液: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

8.9拔针:术毕,将针芯插⼊后⼀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8.10术后: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 4-6h , 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9.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采集:1.采集脑脊液于⽆菌防漏螺帽管中,每个试管1~3ml。2.脑脊液采集需要的最⼩量:细菌、病毒≥1ml;真菌、抗酸杆菌≥3ml。3.第1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2管做病原⽣物学检验,第3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4.做脑脊液培养的患者,建议同时做⾎培养。运送:1.标本采集后应在15分钟内送⾄实验室。2.⼿提送检,或床边接种,不能冷藏标本。

3.若要检测病毒,则4-8C 保存,如要保存48h或更长时间,应在-70°C

储存。

10.伤⼝标本采样

1.闭合性脓肿:勿⽤试⼦取样。脓肿表⾯清创,⽤注射器抽取脓肿内容物;或将脓肿切开引流后,取脓肿壁的⼀部分进⾏培养,在厌氧运输容器中转运标本。

2.开放性损伤和脓肿:尽量去除表⾯覆盖物和渗出液,并⽤试⼦⽤⼒擦拭损伤基底或边缘取样。取⾃表浅切⼝感染的标本不进⾏厌氧培养。

3.直接进⾏⾰兰⽒染⾊可以评判出其中中性粒细胞和鳞状上⽪细胞从⽽确定标本是样品表⾯的还是深的伤⼝标本。

4.表⽪伤⼝标本或者未放在合适的厌氧培养容器中的标本不应该做厌氧培养。

5.压疮(褥疮)的病原学诊断⾮常困难,标本的选择不应使⽤拭⼦。标本的选择最好为组织活检,标本应该选择正在病变边缘的标本⽽不是脓液性改变和病变的碎⽚。在采样前,可以⽤⽆菌蒸馏⽔或⽆菌⽣理盐⽔浸湿的海绵擦拭表⾯伤⼝,为了防⽌重复污染,每次擦拭都要换⼀个新的海绵。如果沾有脓液的拭⼦已经送检,那么还应再送⼀份伤⼝边缘的拭⼦标本送检。10.1厌氧培养

联系细菌室在采样时床边接种抽吸法采集标本采⽤运输试⼦

运输拭⼦:⽆论需氧菌还是厌氧菌培养均可使⽤。

特点:⼈造纤维的拭⼦头、培养基为⾮营养培养基、可在标本采集后24h内细菌的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11.眼标本

标本应标识特定解剖部位:如结膜、⾓膜,来⾃哪⼀侧。结膜炎:

1.每部位取2个拭⼦:培养+涂⽚;

2.未感染的眼睛取配套标本,对⽐培养、⾰兰染⾊结果的解释。⾓膜炎:⾸选⾓膜刮取标本。

前房或玻璃体抽吸物:厌氧菌、病毒检查的最优标本。可以通过去除针头的注射器,置于防漏的外送盒。12粪便标本采集⾃然排便法:

1.病⼈在清洁便盆内排便;

2.⽤⽵签挑取脓⾎或粘液部分2~3g。3.液体粪便取絮状物2~3ml直肠拭⼦法1.不如粪便敏感;

2. ⽤于患有腹泻但暂时没有⼤便产⽣的患者、婴幼⼉(尤其是监测患有腹泻后溶⾎性尿毒综合征的婴幼⼉)

3.采集⽅法:⽆菌拭⼦蘸⽣理盐⽔湿润,由肛门插⼊约6~7cm,轻轻在直肠内旋动取出⼤便少许,⾁眼可见,将拭⼦送⼊运输培养基加盖封⼝送检。疑似伤寒病例:

1.发热的第⼀周:⾎液和/或⾻髓(最好)标本

2.随后的⼏个星期:粪便和尿液粪便标本的运送送检时间:

1.⾮运输培养基送检:采集后2h内送到实验室并处理(沙门菌对CO2敏感,不得超过2h) ;2.推荐运输培养基送检:可4°C保存,24h内送到实验室(厌氧菌、志贺菌除外)3.常⽤的运输培养基: Cary-Blair运输培养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