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FZT010262017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及详细分析

FZT010262017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及详细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纤·标准论坛

Fiber · Standard Forum

Thesis

有论

FZ/T 01026—2017新旧标准的主要变化

及详细分析

The Main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Standards of FZ/T 01026

文/刘慧渊

摘要

本文就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新版标准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让广大服装企业及检测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标准。

关键词:FZ/T 01026; 标准;变化

1 引言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新型纤维不断涌现,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结合各种纤维成分的优点,多纤维混纺产品日益增多。纤维检测工作常常遇到四组分、五组分、六组分纺织品,对于如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对于四组分及以上多组分混纺制品,使用的测试方法大多参考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1](以下简称2017版),该新标准的发布引起各检测机构的关注,本文通过比较该标准与FZ/T 0102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四组分纤维混合物》[2] (以下简称2009版)在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纤维定量分析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使用不同的溶解方案不同,使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因此导致最终结果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新标准的实施使得五组分、六组分乃至更多组分的纤维制品的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检测依据,降低各个检测机构在多组分混纺制品含量的计算过程中产生的差异。2.2 修正系数的规定及计算公式的调整

(1)修正系数的规定

根据2009版标准中修正系数d值的描述及附录中A的实例分析可知,2009版标准中修正系数d值有两种含义,第一种为某种纤维经过某种试剂处理后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3],第二种为某种纤维经过多种化学试剂处理后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第二种含义实际上是将相应的代表第一种含义的d值进行累乘。而通过2017版本标准d值的描述及实例分析可知,所有的d值表达的都是第一种含义,都是指某种纤维经过某种试剂处理后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

以四组分混纺织物为例,假设四组分混纺产品试样含A、B、C、D四种组分,按顺序溶解法,第一次溶解使用试剂一去除A纤维,第二步溶解使用试剂二去除B纤维,第三步溶解使用试剂三去除C纤维,最终剩余D纤维。在2009版和2017版标准中,d1 与d2,1 指的都是B纤维在试剂一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2 与d3,1 指的是C纤维在试剂一中

2019年 4月 中国纤检

2 新旧标准主要变化

2.1 适用范围的改变

2009版标准仅规定了四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2017版标准的适用范围则扩大至四组分及以上纤维混合物。

随着多组分纤维制品的增多,在2017版标准出台之前,各个检测机构对于样品的处理方法也更为复杂不同,

87

纤·标准论坛

Fiber · Standard Forum

的损失;d3与d4,1 指的是 D纤维在试剂一中的损失。2009版标准中d4 是指C纤维在试剂一、二中的损失;d5 指的是 D纤维在试剂一、二中的损失;d6 指的是D纤维在试剂一、二、三中的损失。2017版标准中d3,2 指的是C纤维在试剂二中的损失;d4,2 指的是 D纤维在试剂二中的损失;d4,3 指的是 D纤维在试剂三中的损失。将2009版和2017版两个版本标准中四组分混纺织物经过三次溶解的修正系数d值进行列表对比,可得表1所示结果。

从上述对比可知,2009版和2017版中的某些d值意义是相同的,即d1= d2,1,d2= d3,1,d3= d4,1。而2009版本中某些d值则是2017版一些d值的累乘转换,即d4= d3,1d3,2,d5=

d4×r2d4P3=———×100-—mdP4

5

2017版标准中第三组分含量代入计算公式为:

r2P4

P3=(d3,1×d3,2)×( —)m ×100-————d4,1×d4,2

式中:m——试样净干质量,g;r2——经过试剂二处理后残余物干重,g;P3、P4——第三、四组分净干质量百分率,%。

两个版本标准中d值表达形式发生改变,为了验证两个版本标准在结果计算上的差异,本文设计了如下试验:在分析过程中选取相同混合物经过顺序溶解,参考两个版本标准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此次试验选取了绵羊毛、锦纶、腈纶、棉四组分混纺织物,依次采用1mol/L次氯酸钠、80%甲酸、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绵羊毛、锦纶、腈纶。参考2009版及2017版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实例可知,四组分纤维混纺织物参考两个版本标准进行计算,净干含量与公定回潮含量的结果是一致的。2017版本的计算公式适用于2009版本四组分混纺织物的计算,两者计算结果一致。

对于五组分、六组分及以上纤维混合物,根据2017版标准提供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单推导出相应的五组分、六组分等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公式。

2017版本标准的采用使得检测人员在解决多组分定量化学分析计算难题上有了统一的计算公式,满足了多纤维纺织品日益增多的需求,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

d4,1d4,2,d6= d4,1d4,2 d4,3。2017版标准的d值采用了统一的含

义,且来源于GB/T 2910相关定量分析标准,在计算公式中d值用双下标来表示出不同组分在不同试剂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如dk,j是指第k组分在试剂j中的质量损失修正系数,表征含义清晰,使得读者在修正系数的概念上不会产生混淆,不需要思考修正系数是否经过累乘转换,能更直观清晰地理解计算公式。

(2)计算公式的调整

2017版基于顺序溶解方案,统一了修正系数的含义,调整了计算公式,列出了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化学分析方程,不仅适用于四组分纤维混合物的定量计算,还适用于四组分以上混合物的定量计算,使得各检测机构在进行五六组分甚至更多组分计算时有据可依,而解决了不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对于四组分纤维混纺织物,举例来说,2009版标准中第三组分含量计算公式为:

表1 四组分混合物溶解d值对比(顺序溶解方案)

纤维组分方案A第一次溶解第二次溶解第三次溶解溶解——FZ/T 01026—2009BCDA溶解——FZ/T 01026—2017BCDd1溶解——d2d4溶解d3d5d6d2,1溶解——d3,1d3,1d3,2溶解d4,1d4,1d4,2 d4,1d4,2d4,3————表2 2009版及2017版标准计算结果比较

净干质量百分率/%标准绵羊毛2009版2017版38.938.9锦纶24.924.9腈纶16.616.6棉19.619.6绵羊毛41.141.1锦纶23.923.9腈纶15.515.5棉19.519.5公定质量百分率/%88

中国纤检 2019年 4月

纤·标准论坛

Fiber · Standard Forum

2.3 溶解方案及示例的变化

2017版标准给出了多组分混合物定量计算公式,删除了2009版标准中附录A、附录B,增加了新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新的附录A、附录 B、附录C分别列出四组分、五组分、六组分混纺织物定量化学分析公式及示例。

2009版标准中对于四组分的定量方法作出了3种溶解方案,并相应进行说明及给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在附录B中提供了各种四组分纤维制品溶解的具体方法。

比较各个溶解方案可知,2009版标准中四组分混纺织物的溶解方案1,适用于2017版本标准中提出的计算公式;而2009版标准中的方案2、方案3 两种溶解方案在2017版本中的正文没有出现,体现在了新的附录A中,新的附录A将四组分混纺织物三种溶解方案给出具体的分析示例以及相应的计算过程,清晰明了的计算过程可使检测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标准中计算公式的使用。

增至四组分及以上的混纺织物,参考新旧标准中的计算方法,四组分纤维混合物含量计算结果一致。新标准的实施使得各个检测机构在检测五组分、六组分及以上组分的混纺织物的计算上有统一的判定标准,减小各检测机构之间检测结果的差异,拓展了标准的应用范围,适应市场多纤维混纺产品日益增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FZ/T 01026—2017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S].

[2] FZ/T 0102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四组分纤维混合物[S].

[3] 陆永良. 多组分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研究[C].现代纺织与检测技术研讨会, 2011.

3 总结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知,2017版新标准的适用范围

(作者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局)

羽毛绒与聚酯纤维混合物成分分析新方法探讨

New Method of Composition Test of Down and Feathers Blended with Polyester

文/高倩 訾君

摘要:

羽毛绒聚酯纤维混合做成分分析通常比较困难,国内的羽毛绒标准中暂时还没有羽毛绒混合物成分分析的方法。国际上,IDFB标准针对此混合物给出了一种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此方法基本实现不了完全的手工分离,需要结合化学方法。本文针对聚酯纤维与羽毛绒混合物成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特别对羽毛绒与团簇状聚酯纤维混合的手工分离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给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关键词:羽毛绒;聚酯纤维;成分分析;新方法

在日常羽绒制品中,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有时会在羽绒制品中混合其他纤维,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羽毛绒与聚酯纤维混合。通常这个混合羽毛绒会存在于羽绒服装的帽子、门襟等部位。对于这些混合物的羽毛绒进行成分分析通常比较困难,国内羽毛绒标准中暂时还没有羽毛绒混合物成分分析的方法。国际上,IDFB-2017国际羽绒羽毛测

试规程针对此混合物给出了一种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此方法基本实现不了完全的手工分离,需要结合化学方法[1-2]。本文基于IDFB-2017标准针对聚酯纤维与羽毛绒混合物成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特别对羽毛绒与团簇状聚酯纤维混合的手工分离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给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此外,针对新方法本文给了一个具

2019年 4月 中国纤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