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________和________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________种鱼的特点。文中最后一句说明________。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4)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请抄写下来。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C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种类和数量 多。(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四种鱼()的特点。文中最后一句说明数量 。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喜欢的句子: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故答案为:(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2)种类 数量

(3)比喻 排比 四 数量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数量众多。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学校(节选)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欢快)地跳舞 ________地响 ________地冲出来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填空。

花的学校在________,花的家在________,在________。

(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 )

A. 一群一群 B. 跑出来 C. 狂欢 D. 跳着舞

(4)“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 ) A. 形容马叫声 B. 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C. 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 D. 形容雨声

(5)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 )

A. 很多,很美 B. 很顽皮 C. 富有灵性,有童趣 D.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答案】(1)簌簌;急急

(2)地下;天上;星星所住的地方 (3)A (4)B (5)C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簌簌地响、急急地冲出来。(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花的学校在地下,花的家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3)“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句话中写出花儿多且茂盛的词语是一群一群。(4)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这句话中,“簌簌”的意思是形容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在这篇短文中,花儿的主要特点是富有灵性,有童趣。

故答案为:(1)簌簌 急急

(2)地下 天上 星星所住的地方 (3)一群一群 (4)B (5)C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雨下得越来越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

妈妈问女儿说:“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1)给多音字组词。

露 lòu________ 相 xiāng ________ lù________ xiàng 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小女孩的妈妈在雷雨天担心的是什么? (5)找出符合短文意思的句子 A. 文中的小女孩每天坐车去上学。

B. 每次闪电时,小女孩都吓得心惊胆战。

C. 小女孩在每次闪电时,都要抬头望望天空,并露出微笑。 D. 小女孩对着闪电微笑,她认为是上帝在给她照相。 【答案】 (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被雷打到。 (5)C,D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2)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露面、相信、露水、相片。 (2)单纯的喜悦。

(3)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

(4)担心女儿被打雷吓着,甚至担心她被雷打到。 (5)CD。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课外阅读。

邯郸学步

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始终也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

这个青年人心里想,也许是因为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还得想着每一步的距离……弄得他手足无措。

他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他只好爬着回到故乡。

(1)选一选,填一填。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A、找出反义词。 邯郸学步——________ ________ B、找出近义词。 邯郸学步——________ 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邯郸学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不要盲目崇拜别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标新立异;独辟蹊径;鹦鹉学舌;东施效颦; (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不要盲目崇拜别人。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_____(jìn jìng)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_____(quān juàn juān)。也许是怕被人_____(发现、发觉)吧,它驼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_____(崇敬、钦佩):聪明的小东西,份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短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________。从中你看到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刺猬。

(3)结合课文内容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填写完整。 缓慢爬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驮枣快跑

(4)请你用“先……接着…….再……最后……”的句式,以刺猬的口吻把偷枣的经过写完整。(提示:可用上你画出的动词)

说起这偷枣啊,可惊险啦!我先缓慢地往树上爬,________。 【答案】 (1)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聪明伶俐;本事高明

(3)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扎到背上 (4)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发现是自然界原有的物质,没有被人发觉有这个东西。发觉:觉察。崇敬:崇敬,指崇拜尊敬。一般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钦佩:令人尊敬、尊重、敬重。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

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故答案为:(1) jìn;quān;发现;钦佩

(2)活动、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 ;聪明伶俐;本事高明。

(3)摇晃树枝、从树上掉下来、把红枣扎到背上。 (4)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 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 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答案】 (1)B (2)C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语句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把“花朵”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仿照课文发挥想象,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B;(2)B;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小玩具

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了一套西游记人物小玩具,里面有孙悟空、唐僧(sēng)、猪八戒(jiè)和沙和尚,都是用泥做的,真惹人喜爱。

孙悟空的脸像个红桃子,头上戴着一顶小红帽,两手叉腰里,神气地坐在石头上,好像在说:“我是美猴王!”唐僧的耳朵垂肩,双目紧闭,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双手合掌,好像在念经。猪八戒的耳朵大大的,像两把扇子。他头上戴着一顶和尚帽,双眼笑得眯成一条缝(fèng)。他的肚子圆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贪吃的家伙。沙和尚的眉毛很粗,下巴长满黑胡子,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看上去很老实。

爸爸送我的礼物真有趣,我很喜欢它们。

(1)在短文中找一个最能代表这几个人物特点的词,写出来。 孙悟空________ 唐僧________ 猪八戒________ 沙和尚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 孙悟空的脸像个红桃子。 ________像________。

(3)你读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答案】 (1)神气;微笑;贪吃;老实

(2)天上的月亮;一个大圆盘一样悬挂天空。 (3)略

【解析】【分析】(1)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看清例句,知道考查的是比喻句,再结合日常积累,仿写比喻句。

(3)结合短文内容,结合了解的人物性格特点谈感受。表达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神气、微笑、贪吃、老实

(2)天上的月亮;一个大圆盘一样悬挂天空。 (3)略

【点评】(1)此题考查再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了解,组织好语言。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1)在选文中找到与下列意思相符的四字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神态举止端庄严肃。________ ②指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重视。________

(2)选文中“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是________描写;“喊:‘谢廖沙!”’是________描写;“使劲一吹”和“假装打哈欠”是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我”和弟弟的活泼、调皮。

A.语言 B.动作 C.神态

(3)“一本正经”是“一”字开头的词语,请再写出三个带“一”字的词语。 (4)选文写的主要事情是( ) A. “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种蒲公英。 B. 我和弟弟早晨起床去钓鱼。

C. 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答案】 (1)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2)C;A;B

(3)一目十行,一波三折,一尘不染 (4)C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一本正经;②引人注目

(2)C A B

(3)一目十行,一波三折,一尘不染 (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块奶酪(节选)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给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足:①(副词)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②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③充足;足够。

Ⅰ劲头比刚才更足。________ Ⅱ这点小事微不足道。________ Ⅲ这碗饭足以填饱肚子了。________

(2)蚂蚁队长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的原因是( )

A. 一点儿奶酪渣不够分。 B. 最小的蚂蚁需要特殊的照顾。 C. 怕其他蚂蚁偷吃。

(3)蚂蚁队长不自己吃掉奶酪渣的原因是( ) A. 怕被其他蚂蚁发现。

B. 怕违反不许偷嘴的禁令而受处罚。

C. 不能带头违反自己定的不许偷嘴的禁令。 (4)大家干活劲头更足的原因是( ) A. 他们看到了蚂蚁队长吃掉了奶酪渣。 B. 他们没有吃到一点儿奶酪。

C. 他们看到蚂蚁队长让小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答案】 (1)③;②;① (2)B (3)C (4)C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Ⅰ劲头比刚才更足。足:充足;足够。Ⅱ这点小事微不足道。足: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Ⅲ这碗饭足以填饱肚子了。足:(副词)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Ⅰ③;Ⅱ②;Ⅲ①;(2)B;(3)C;(4)C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树林

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秋姑娘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人间,她漫步在稻田,稻子熟了;漫步在果园,果实熟了;她又飞到树林里,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吸引着我和一群伙伴的到来。我们来到林中,望着一棵棵挺拔的树木,树又变成了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

林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叶,如枫叶、柳叶,还有很多果树叶。我带着笔记本在林中找到了许多树叶,做出了一本树叶集。没事的时候,就翻开笔记本,看着那一片片树叶就仿佛又回到了树林,秋天又来了……

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

(1)“胜”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打败(对方);B.尽;C.能担任,能承受。“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应该选择________(填序号),该词在文中是指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我们”在树林中的表现的语句,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的心情。

(3)秋姑娘来到了稻田、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这些地方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读本文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请找出互相呼应的语句,写在下面,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开头处:________ ②结尾处:________ ③好处:________

【答案】 (1)B;秋天的树林很美

(2)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

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欢快的心情。

(3)果园;树林;稻子熟了;果实熟了;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

(4)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这样写首尾呼应,更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故答案为:(1)B、秋天的树林很美

(2)我们在林中尽情玩耍,尽情嬉戏,尽情地呐喊,忘掉了一切。我们随着风与树叶尽情地舞蹈歌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普通的树叶,与秋姑娘一样欢呼着秋的到来!这些句子表现了“我们”欢快的心情。

(3)果园;树林 ;稻子熟了;果实熟了;树叶就犹如千万只蝴蝶在林中曼舞

(4)①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而秋天的树林,更是美不胜收.令人陶醉!②秋天使人心旷神怡,秋的到来使农民收获果实,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树林!③这样写首尾呼应,更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