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081班 蔡迪 7032508025 《浪游者的夜歌》
歌德(1749~1832)
über allen Gipfeln 群山之巅
Ist Ruh, 一片静谧
In allen Wipfeln 所有树顶
Spürest du 你听不见
Kaum einen Hauch; 一声叹息
Die Voe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 林中鸟儿无语
Warte nur, balde 不久
Ruhest du auch. 你也将休息
经过几度查阅,我发现此诗并非一气呵成的,是经过三度修正最终成文,歌德34岁时第一次登上山时写下第一稿,82岁即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最后一次登山时最终定稿,也便有了诗中的最后一句:Warte nur, balde 不久,Ruhest du auch. 你也将休息。歌德的确在第二年与世长逝,此事可参看1831年9月4日致特尔策尔的信。
诗歌赏析:
诗人歌德登上伊尔美瑙近郊基科尔汗山上眺望绵延万里群山,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歌德在魏玛宫廷多年烦乱噪动和压抑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了。周围树林的树顶全盘收在眼里,连风都不愿打扰这般静谧,你什么声音都听不见。随着一声叹息,林中的鸟儿也都不发出任何的声响,诗人在这里可以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物的打扰,就好似这大自然懂他一样,让一切绝对的安静自由,任诗人自由的呼吸。而这一切正是诗人所期望的生活,因为此时的他在魏玛宫廷担任了太多的职位,有太多的国事要烦恼,宫中也正值改良时期,勾心斗角使他极度身心疲乏了。
分析此诗之前必须先简单了解歌德的生平,以便更好的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歌德在是在哪里写的,为何缘由而作呢。 歌德小简介:
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歌德很小就开始学习外语,不仅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还学习了拉丁语和希伯来语。他十岁时已阅读伊索、荷马等名家的作品。1759年法国占领美因河畔,歌德接触到法国文化。他经常观看法国剧团的演出,因而熟悉了拉辛、莫里哀的作品,并加深了对戏剧的兴趣,打小就有很强的文学造诣。1771年至1775年是歌德文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震撼世界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它使24岁的歌德一举成名,进入德国著名作家的行列。另一部巨作《浮士德》的初稿也出于这个时期。1776年6月歌德应邀正式进入魏玛公国宫廷,担任枢密顾问和大臣,同时参与、交通、矿山、财政等事物管理。由于他担任开发伊尔美瑙矿山总监,对地质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1786年歌德去意大利旅行。1788年向魏玛公爵辞职,并逐渐疏远朝廷,恢复文学创作。
1794年以后他与席勒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二人携手合作,促进了德国古典文学的繁荣。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