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爬山虎的脚 课型 新授课 悉心观察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可学语文。叶老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爬山虎,是实践,也是一种示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设计说明 的形成。因此,本课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借助学生活动卡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之后教师结合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特点写的,并可用将文字还原为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坚持长期观察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精神品质。 1.查找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和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师生) 课前准备 2.爬山虎的实物,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达到语句通顺。(学生) 4.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一、谜语激趣,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爬山虎的图片。 3.教师提问:是哪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 学生活动 1.读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学生思考,猜出谜底是爬山虎。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3.学生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达到语句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检测2.教师重点强调“茎、均匀、“着”的读音。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叠、逐、茎”。 预习(用时:22分钟) 重叠”的读音,“触着墙”中通顺。同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汇报交流: (1)指学生读课文,正音。 (3)学生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 1.初读课文要强调让学生自由读,对于生字新词多读几2.在书写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 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教学提示 2课时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遍。 3.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1.学生以轮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2.学生合作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读熟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求: 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用时:10分钟)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作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四、总结回顾,拓展1.教师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1.教师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一、回顾导入,设疑主要内容。 目质疑。 启思(用时:6分钟)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小组合作学习: 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二、自主学习,合作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二)。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三、汇报交流,深入点拨: 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理解(用时:12分钟) 1.爬山虎的叶子。 学生根据学生活动卡设计汇报学习收获: 均匀、空隙”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叶1.首先要读懂作者描写的妙处,比如在写叶子时用词的以反过来思考,这些确切的探究(用时:6分钟) 是怎样爬的?爬山虎的脚与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二)。 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和提高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读的突破口。 教学提示 延伸(用时:3分钟) 2.布置作业。 畅谈本课的收获并不是没有标准的杂谈,而是要抓住本课习得的几个关键点,如生字词,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1.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培养机制与秩序的观念,分工与合作的观念,让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就本文而言,语调自然平实即可。 1.(1)学生抓住“新鲜、一顺儿、准确,描述的细致,同时可
美? (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 2.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可以改变位置吗?为什么? (3)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 子的美,体会观察的重要和用词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2.(1)学生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动笔画一画,进一步感知它的样子。 (2)学生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用得准确的动词。 (3)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墙的密切关系。 1.学生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四、回归整体,感悟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爬山虎的2.指学生读“阅读链接”。 写法(用时:10分钟) 脚写得这样生动? 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连续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爬山虎的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事物的兴趣。 1.结合优美的音乐再读课文,边读边回顾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爬山五、配乐诵读,积累拓展(用时:6分钟) 1.播放音乐,为学生诵读创设意境。 2.激发学生课外搜集的兴趣。 虎脚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 2.搜集像爬山虎这样有趣的植物的资料,仔细观察,把它最有特点的地方写下来。[学生活动卡设计(三)] 课外搜集资料是将课堂向外延伸,鼓励学生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文字。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再对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怎么爬的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 描述都是在确切的观察的基础上诞生的。 的”是课文学习的难点。教师应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观察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的,进一步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看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地方……也是嫩红的”这段话,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提供的爬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