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年第12期(总第484期)商业经济SHANGYEJINGJI
No.12,2016TotalNo.484[文章编号]1009-6043(2016)12-0047-03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
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关春燕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运用区位熵法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发现自1998年后山西省的物流产业就初具专业化程度;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山西省物流业不应该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不显著。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物流行业的背景下,主要依附煤炭产业的发展,而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积极推进物流产业集聚,从而与山西经济协调发展。[关键词]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B一、引言
产业集聚主要指某一产业的各种资源要素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断集中的过程。产业集聚不仅可以增强区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目前,针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分三种类型。
(一)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提王非,冯耕中(2010)在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基础上,出了物流集聚区概念,并归纳出了物流集聚区形成机理:外部规模经济是物流产业聚集内在动力,市场集中是物流产业集聚外在引力,各地方是物流产业集聚直接推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产业集聚重要技术驱动力[1]。王婷(2010)深入分析了港口物流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价格领先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与经济扩散效应[2]。
(二)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
陈云萍(2010)对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集聚过程中的各种集聚模式进行分析[3]。杨龙龙,汪传雷,丁童慧(2016)对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进行PEST分析并深入研究皖北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进而针对皖北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4]。
(三)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房莹,王杨(2009)从物流产业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了辽宁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因素,利用区位熵系数对辽宁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与第二产业集聚度进行比较研究[5]。关秋燕(2015)将全国31个省划分为五个
区域: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首先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其次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6]。
上述研究主要侧重在全国范围或经济发达的省份对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而对经济不发达的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从这个角度出发,论文选择山西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熵计算了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
二、山西省物流业集聚测算
(一)产业集聚测算方法
最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如下:空间基尼系数、空间集聚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
空间基尼系数是克鲁格曼1991年提出,当时主要用于测算美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现在主要用于测算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一种指标,但是该指标的缺陷是在衡量产业在空间集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
因空间基尼系数在衡量产业在空间集聚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这一缺陷,产生了空间集聚指数(E-G指数),E-G指数能跨产业、跨时间的对产业集聚度但是E-G指数要求同时具备企业层面和产业进行比较,
层面的数据,而一般情况下,企业层面的数据比较难获得,故使用这一指标也有相应的困难。
赫芬达尔指数因考虑了地区数目和产业规模两个因但是这个指标的缺陷是素,能很好的衡量产业集聚程度,
[收稿日期]2016-11-04[作者简介]关春燕(1983-),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经济。物流工程研究平台建设(20121023);[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GH58);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课题(2016CSLKT3-156)。-4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商业经济第2016年第12期表1SHANGYEJINGJINo.12,2016它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很难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
区位熵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不仅能反映某一区域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衡量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而且数据的获取比较容易,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通过上述分析,考虑到各种指标运用的优劣性及实际数据获取的容易程度,笔者采用区位熵法来测算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程度。
区位熵法的计算公式如下:LQ=Pws/PwPs/P在公式(1)中,P———全国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s———山西省;
Ps———山西省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w———物流产业;
—全国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Pw——
Pws———山西省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
在公式(1)中,分子是山西省物流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物流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分母是山西省全部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全部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值相比,是将山西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物流产业发展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反映了山西省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其值大于1,则说明山西省物流产业专业化程其值小于1,度高,产业集聚度高;则说明山西省物流产业专业化程度低。
(二)数据的获取与说明
论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时间跨度是从1997-2014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涉及到的数据有全国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所有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数。
其中,对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数予以说明:一方面现代物流业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电业),而且现代物流业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故也包含通信业;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现代物流的详细统计,而是把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归为一类进行统计。所山西省物流产业就业人以,对全国物流产业总就业人数、数的选取,则以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职工就业人数来代替,以反映我国及山西省的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
(三)山西省物流业集聚度测算结果分析
将原始数据带入公式(1)中计算,得到山西省1997年至2014年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如表1:
从1998年开始,山西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就大于1,说明山西省物流业自1998年开始就达到初级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表1显示山西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的值在1-1.1之间的年份是1998-2006年、2010年和2013年,而山西省物流产业的-48-(1)
山西省1997-2014年物流产业集聚度年份1997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度
0.97611.04211.09141.08541.0781.09241.06351.03931.04281.0961.13221.14041.11521.09471.16241.16751.09021.1541
集聚度的值大于1.1的年份是2007-2009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山西省物流业呈现出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特点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故自1998年以来而煤炭的外运需要物流业的大力支持,山西省的物流业就初具专业化规模。
三、山西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
(一)方法的选择
现有的量化分析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回归分析,但是回归分析在应用时要求:一是研究样本数据量大;二是研究样本数据分布呈规律性分布。
基于以上两点,山西省物流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故选择另一间关系比较复杂,并不一定呈现规律性分布,种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不仅不要求数据分布必须是规律性的,而且能运用有限的数据计算各因素间发展态势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
(二)计算过程
1.设参考数列、比较数列
用Xw(t),参考数列:山西省的物流产业集聚度,t=1,2,…,n表示;
比较数列:山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用Xs(t),s=1,2,…,m表示。
2.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使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均值化处理、初值化处理,论文采用均值化处理。
均值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公式(2)、(3)。Y(t)=X(t)
XX=1n(2)(3)
3.灰色关联系数
得到新将参考数列、比较数列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新的参考数列用Yw(t)表示,新比较数列用Ys(t)表示。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移X(t)
nt=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4)
4.计算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