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及方
案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基坑开挖
一)施工准备:
为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施工要求:
1)标高水准点已引入施工区,应按照建设单位给定的高程点进行施工。
2)熟悉施工图纸及地质情况,埋设好轴线控制桩,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检查挖土及运输机械的准备情况,进行施工前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工作。
3)制定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并安排好工期计划。
2、现场准备:
1)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基坑开挖线和边坡线。
2)落实基坑支护队伍,以便开挖与支护同时进行。
3、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测量定位-机械进场-土方开挖-人工修边角-基底平整-基底普探。
2)施工方法:采用两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4辆自卸汽车配合外运。人工刷坡:待基坑开挖出一定范围后进行人工刷坡,依据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情况计划坡比,放坡系数为1:0.33,人工刷坡与机械开挖同时进行。要求配合机械挖土的施工人员清楚挖土区域及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严禁在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内行走及施工配合作业。
4)基坑支护: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东西两侧必须做土钉墙进行支护,土钉墙支护与机械开挖同时进行,做到随挖随支护,支护设计与施工有专门的施工方案。基坑四周设置扣件钢管栏杆,并绑密目网,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采用扣件和钢管搭设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
5)施工排水:地面排水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地面排水随地形坡势沿开挖基坑外边缘设30公分高阻水带,再修200×300水渠排水,以防地表水流入坑内。
二)普探与验槽: 1、普探
基坑挖至设计深度后进行普探,XXX按照《建筑物场地基坑探察与处理暂行规定》对基坑进行探察,会同建设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地质情况负荷,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后,即可进行灰土回填。如有地下墓坑、软土层等情况,需
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
2、验槽
基坑施工完毕后,会同勘察、设计、建设、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验槽,在相关单位人员签字盖章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三)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正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复测和检查,保证其正确性。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经常检查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变化情况,并做好原始记录。如果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不符,需要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以确保基坑工程质量。
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省、市及公司的安全施工法规、制度,并严格执行各专业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土方工程的边坡坡度、排水坡向等必须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执行,以确保边坡支护的稳定和基坑的施工安全。机械施工时,必须看清楚前后方是否有人或障碍物,并在机械施工至围墙处时有专人配合指挥挖掘机驾驶员,防止对围墙造成碰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后,需要有专人看守,防止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人员刷坡与机械开挖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且夜间施工时不能同时进行。土方开挖需要使用的机械应具备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属正常使用范围内的机械。工地各专职安全员需要进行预防及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
模板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安全、达到文明施工,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模板的材料宜选用钢模、胶合板、竹胶板等,模板支架的材料选用钢管、木材等,材料的材质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
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何载。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在组合钢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采用36V的低电源或采用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登高作业时,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共具代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钢模板用于高耸建筑施工时,应有防雷击措施。在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应随装拆随转运,不得堆放在脚手架板上,严禁抛掷踩撞,若中途停歇,必须把活动部件固定牢固。在装拆模板时,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或脚手架,高度超过3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立杆设置方法: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放线定位并设置通长木板,厚度为5cm。
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其中纵向扫地杆需要使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基础上方0.2m的立杆上,而横向扫地杆则需要使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的立杆上。
立杆接长时应采用对接法,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叉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扣件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0.6m。
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砖1m,高出檐口1.2m。脚手架外侧从第二步开始均须在外主杆高为1.2m高和0.6m高的地方分别搭设防护栏杆和中档杆,防护栏杆与中档杆要用扣件扣牢,施工层以下三步均使用档脚板,其高度为0.18m,同时要张挂好安全密目网。脚手架首层要做好隔离,以上每四步一隔离。
连墙杆采用两步三跨的设置方法,同时在连墙杆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0.3m。采用棱形布置,每根连墙杆覆盖面积小于40m2.本工程脚手架应采用刚性附墙连接方法,严禁使用柔性连墙杆。首层连墙杆采用建筑物上钉铁膨胀螺丝、钢管与脚手架连接。连墙杆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杆以上二步。
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的设置方法:
从脚手架纵向两端和转角处起,每隔6.8m(水平距离)在脚手架外侧设置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用斜杆搭成剪刀撑,自下而上循序连续设置,到架体顶部。最下面的一根剪刀撑交叉的搭设应结在主立杆上,同时搭接钢管必须参差且剪刀撑的交叉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剪刀撑钢管接长点,不能用插口式一字扣件对接,应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为1.2m,并采用两只转向扣件锁紧,扣件上下两端为0.1m,中间为1m。本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0.15m。本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杆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脚手架第二步开始以上每步应满铺脚手片,脚手片四角应用14#铅丝扎牢,施工操作上靠墙面部位应离开墙面0.15m铺设脚手片。脚手架的小横杆靠墙一端距墙的距离为0.1m,同一平面上小横杆应对背设置,同时立杆上下对直。
脚手架应该设置接地保护和避雷装置,每个角落都应该双重接地,测试电阻应该小于4Ω。
脚手架应该设置成“之”字形斜道,人行斜道宽度为1米,斜度为1:3,弯曲处应该设置平台,宽度与斜道相同。斜道拉杆和挡脚板应该与脚手架相同设置,应该使用脚手片满铺,四个角落应该扎紧,并采用防滑条。
在拆除脚手架之前,项目负责人应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检查、鉴证和安全技术交底,确认建筑物已经施工完毕,确实不再需要脚手架,才能进行拆除。拆除脚手架之前,应该将架体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
脚手架的拆除一般顺序为:安全密目网→挡脚板→脚手片→连墙杆→拉杆→剪刀撑→搁栅→大横杆→小横杆→立杆→木板。应该按照自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顺序逐步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不得采用踏步式或者分段、分立面拆除。所有连墙杆应该随着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杆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架体。拆除连墙杆的同时应设临时连墙杆加
固。拆下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至地面时,应随时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在搭建和拆除脚手架时,必须有特种作业架子工上岗证书,并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经常进行体格检查。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有脚手架操作。搭设脚手架时,要三步一验收,搭设完毕一验收,装饰阶段前一验收,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管理,负责检查,有架子班组进行保养和维修工作。作业层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载重不得超过200KN/m,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脚手架登高扶梯必须在脚手架外侧单独设置,并应与脚手架连结,数量可根据工程结构需要而定,但不得使用脚手架内直爬梯,严禁在脚手架处攀登上下。
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雾、雨、雪等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拆作业。当搭拆脚手架时,如果脚手片、杆件等尚未扣、绑扎牢,或拆开绑扣,均不得中途停止作业。严禁在脚手架上堆放模板、木料、短钢筋及施工多余的物料等,以确保脚手架上畅通和防止超荷载。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
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扣件等配件。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技术部门批准。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监护。
7、在未经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塔吊司机不得进行作业操作。在工地现场,不允许随意自升、拆除塔吊及其它附属设备。
8、严禁违章指挥,也严禁在风力大于六级的情况下进行超载起吊。塔吊司机必须始终坚持“十个不准吊”的原则。
9、夜间施工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如果无法满足要求,司机有权停止操作。
10、塔吊基础沉降观测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在塔吊自由高度时,需要每半个月测定一次垂直度。在架设附墙后,每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测量(在安装附墙时必须进行测量)。现场项目部需要协助进行测量。
11、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经过研究处理后再进行相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