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轴承装配

轴承装配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八章 轴承装配工艺规程

轴承是支撑轴或转轴的主要部件,是机械传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对运动表面的摩擦性质,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滚动轴承的装配。

1、轴承的滚珠、滚柱、内、外园表面必须光滑,不得有麻点裂纹、锈痕变色以及起皮等现象,保持器完好,转动灵活无异音。

2、轴承与轴装配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轴承与轴配合公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0.02~0.03mm紧力。

3、轴承与轴承座装配采用基轴制过渡配合,紧力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一般为0.02~0.1mm(套筒轴承座取小值)原则是保证内外套不发生相对转动。

4、装配前,应检查测量轴,孔径,其圆锥和椭圆度应符合图纸要求,一般圆锥度不大于0.015mm,椭圆度不大于0.03mm。

5、对于轴径因磨损或其它原因,使轴与轴承内套间隙过大时,不应采取打样冲眼或滚花的方法来增加配合紧力,向应喷罐或堆焊再车如加工恢复原始尺寸。

6、装配时先用汽油或煤油将轴承清洗干净,再根据配合性质选取不同的装配方法,对过盈量较大的除用压力机压入外,还可采用机油加热至90~115℃时迅速套装方法,对紧力较小的可用手锤打入,但要沿四周均匀渐入,严禁直接敲打轴承内外套。加热装配的轴承,不得浇水降温,应待其自然冷却。

7、拆装轴承时的施力原则应是施加的压力应直接加在配合套圈端面上,决不能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即从转轴上拆装时,施力于内套,从轴承座拆装时应施力于外套。

二、质量验收标准

1、装配好的轴承端面,应与轴肩或孔的支轴面贴靠,轴承型号规格的端面应向外。 2、应保证轴承装在轴上和轴承座孔中,没有歪斜和卡住现象。

3、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外套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以免轴或轴承因没有这个余地而产生附加应力,以致急剧发热而被烧毁。

4、轴承内必须清洗,严格避免钢、铁屑及杂物进入轴承内部。 5、装配后的轴承外套不得松动转圈,应有0.01~0.03mm的紧力。 6、装配后,轴承运转应灵活,无噪音,工作温度不应超过70℃。 7、轴承各部间隙应符合要求。

装配完毕后应进行工作间隙的检查和热间隙的调整,一般工作间隙应达到旋转自如的程度,热间隙应符合各类轴承的轴向间隙要求,并可采取一端轴承游动或以控制端盖垫片的厚度,使具有0.25~0.5mm的轴向间隙。

附表-1轴承径向间隙

表2.推力滚柱轴承的轴向间隙。 轴承装配时径向间隙表:

轴承内径¢mm 35-50 5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70 171-225 226-280 推力滚柱轴承的轴向间隙表 轴承内径¢mm 30 30-50 50-80 80-120 轴向间隙(轻) 0.20-0.06 0.03-0.09 0.04-0.10 0.05-0.12

第二节 滑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一、滑动轴承的检修内容:

1、检修油道是否畅通,润滑是否良好

2、检查滑动轴承的磨损情况,磨损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二、滑动轴承的检修工艺

滑动轴承分整体式(轴套)和剖分式(轴瓦)两种 1.整体式滑动轴承拆卸与组装

中重型 0.03-0.09 0.04-0.10 0.05-0.12 0.06-0.15 径向间隙mm 0.15 0.18 0.20 0.23 0.25 0.30 0.35 0.45 滑动轴承的磨损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更换,先将要换下的轴套从机体上拆下,然后按下列程序进行装配。

(1)清理机体内孔,疏通油道,检查尺寸。

(2)压入轴套,根据轴套的尺寸和结合的过盈大小,可以用压入法、温差法或手锤加垫板将轴套敲入,压入时必须加油,以防轴套外圈拉毛或咬死等现象。

(3)轴套定位,在压入之后,对负荷较重的滑动轴承,轴套还应固定,以防轴套在机体内转动。

(4)轴套孔的修整,对于整体式的薄壁轴套在压入后,内孔易发生变形如内径缩小或成为椭圆形、圆锥形等,必须修轴套内孔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轴配合时符合要求,修整轴套孔可采用铰削、刮研、研磨等方法。

2、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拆卸与组装。 (1)拆卸

①拆除轴承盖螺栓,卸下轴承盖。 ②将轴吊出。

③卸下上瓦盖与下瓦座内的轴瓦。 (2)组装前

组装前应仔细检查各部尺寸是否合适,油路是否畅通,油槽是否合适。 (3)轴瓦与轴颈的组装

①圆形孔,上、下轴瓦分别和轴瓦刮配,以达到规定间隙,要求轴瓦全长接触良好,剖分面上可装垫片以调整上面与轴颈的间隙。

②近似于圆形孔(其水平直径>垂直直径)轴承经加工后抽去剖分面上的垫片,以保证上瓦及两侧间隙,如不符合要求,可继续配刮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

③成形油楔面用加工保证,一般在组装时不宜修刮,组装时应注意油楔方向与主轴方向一致。

④薄壁轴瓦不宜修刮。

⑤主轴外伸长度较大时,考虑到主轴由于自身重量产生的变形,应把前轴承下瓦在主轴外伸端刮得低些,否则主轴可能会“咬死”。 (4)轴瓦与轴承座的组装

要求轴瓦背与座孔接触良好而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厚壁轴瓦以座孔为基准修刮轴瓦背部。薄壁轴瓦不修刮,需进行选配,其过盈量应仔细检测。各部配合间隙达到要求后,将上瓦、下瓦,分装入上盖与下座内,并将上瓦盖,下瓦座与轴组装在一起。

三、滑动轴承的配合 1、轴瓦与轴颈的配合

因为轴要在轴瓦中旋转,配合偏松一些好,也可以通过计算,其方法如下; (1)侧间隙 α=d /100-0.02(mm) 或α·λ·d/100 (mm) 式中d——轴颈直径(mm) (2)顶间隙b=2a(mm)

(3)轴向间隙:承力轴承中的轴向间隙是为了在运行中保证轴的自由膨胀,可用下式计算。

※=1.2(t+50)l/100 (mm) 式中:t—通过转子的介质温度℃ l—两轴颈中心距(m) 50—考虑到受热面不清的附加值

轴向间隙大小也可以从下表查出 轴受热伸长量

温度℃ 延伸量mm/m 2、轴瓦与轴承孔的配合

配合的基本要求是不松不紧。不松的目的是希望轴瓦与轴承孔避免发生相对运动;不紧则是为了装卸方便,为了保证较高的同轴度,精度等级宜稍高一些。

第三节 液压传动装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从事简单液压回路设计、机床液压系统操作、液压系统故障判断及维护等第一线岗位的工作。 (1)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液压传动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基本系统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3)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的原理及组成部分; 4)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

0~100 1.2 100~200 2.51 200~300 3.92 5)掌握常见基本回路工作原理和典型机床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

1)具备分析、阅读简单机床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能力; 2)能够设计功能较简单的机床液压系统; 3)能安装、调试简单机床液压系统;

4)能正确的设计简单液压回路,选择合理的液压元件,能完成液压回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

5)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3) 态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遵守工作制度;

2)养成积极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细心、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习惯;

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养成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工程文件归档等良好的工作习惯;

4)培养与别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等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组织

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熟练地掌握常见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安装测试等技术,并能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及排除,本课程依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8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学习型工作任务。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1) 项目概述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组成部分;液压传动的优缺点;液压传动的应用与发展。本项目共2学时,分为4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 项目的任务

任务1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本质 任务2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

任务3 液压系统的特点 任务4 液压系统的应用于发展。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液压系统的本质及组成部分;了解液压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与发展。

2)技能目标

掌握能力: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3)态度目标

养成认真工作、安全生产和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爱护教学设备,坚持打扫卫生,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项目的教学实施

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学生分组自学、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面授辅导、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任务实施,对完成过程及成果进行检查评价。

(5) 项目教学内容

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本质及组成部分;液压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与发展。

(6) 工作方法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布置项目任务,讲解预备知识,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实施,对完成过程及成果进行检查评价,最后总结,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7) 工作成果

提交作业及本项目任务总结。 (8) 考核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依照项目考核实施标准对本次项目学习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最后由老师点评并得出考核成绩。

教学方法与手段

按项目分别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分组实践,边讲边练,授课中引入大量的工程实际案例,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强化案例教学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开发和完善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条理分明、便于自学的特点,通过电子课件、动画演示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讲解,让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各类液压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各类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机床液压回路。难点是液压流体力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