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
【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
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 铁勺、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土地图片
1.土壤为什么会使植物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
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猜测。 活动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
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
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 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
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
活动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
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
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1
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 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
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三、土壤和生命:
活动三:观察课本54页图片
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自由交流。
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交流汇报。
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
四、总结引伸:阅读课本65页内容。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本课小结内容)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
2
靠我们所有人。 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方法 肉眼 放大镜 实验现象 倒入水中 燃烧土壤 板书设计:
动物 生物
土壤 植物 组成 水 非生物 空气 腐殖质 矿物 课后反思:
3
《土壤中有什么》导学单
活动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
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
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 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
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
活动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
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
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 活动三:观察课本54页图片
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自由交流。
4
当堂检测: 一、判断
1.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 ( ) 2.土壤中的物质,我们用肉眼都能看到。 ( ) 3.地球上的陆地就是土壤。 ( ) 4.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5.土壤只是有砂砾和粘土组成。 6.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二、选择
1.下列工具中最适合观察土壤生物的是(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2.土壤是由( )构成的。 A.一种成分 B.相同成分 C.不同成分 3.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
A.含砂砾 B.含水多 C.含粘土多 D.含腐殖质多4.下列不是土壤成分的是( )。 A.水 B.空气 C.岩石 D.腐殖质 5.地面上( )的叫土壤。
A.能够生活动物 B.能够生长植物 C.两项都对
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