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鉤藤04
桶鉤藤06
桶鉤藤21
桶鉤藤28
桶鉤藤-二形葉
桶鉤藤-花
桶鉤藤-花00
桶鉤藤-花01
桶鉤藤-花02
桶鉤藤-花03
桶鉤藤-紅實
桶鉤藤-葉4
桶鉤藤-葉正1
桶鉤藤-葉背0
桶鉤藤-實00
桶鉤藤-實01
桶鉤藤-實02
桶鉤藤-實03
桶鉤藤-實06
桶鉤藤-實07
桶鉤藤-藤莖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學 名: ‧科 名: ‧別 名: ‧原產地: ‧分布:
台灣鼠李 Formosan Buckthorn
Rhamnus formosana Matsum.
鼠李科 (Rhamnaceae)鼠李屬(Rhamnus)
桶鉤藤、臺灣鼠李、黑目仔、本黃芩、山藍盤、黃心樹 臺灣
臺灣海拔1,000公尺左右之闊葉林中及灌叢中甚為普遍。
1.側枝常呈匍匐狀,木材黃褐色,質堅,甚強韌,彎曲性強,可彎成木桶等之提手或藤椅背。2.藥用:根及粗莖有解熱,消炎,滋陰,利尿之效。治口腔炎,咽喉腫痛,胃病,肝炎,腎炎,皮膚癢,濕疹。果實有小毒。有清熱,利濕,消積,殺蟲之效。治齒痛,水腫腹脹,瘰癧。
常綠匍匐狀灌木,莖伸長,長可達 5 公尺,全株無針刺;枝條細長,具有皮孔,幼枝綠色帶紫褐色,幼時有黃褐色絨毛或近似光滑無毛。
葉厚紙質,大小二型葉片,在同側交替互生,大葉長橢圓形,長 5~13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鈍鋸齒;小葉卵形或近圓形,長 1.5~6 公分,寬 1.2~3.5 公分;表面呈有光澤綠色,無毛,背面淺綠色,被短柔毛,或沿脈和脈腋被疏毛,側脈每邊 5~8 條,上面稍下陷,下面凸起;葉柄長 0.8~2 公分,被黃褐色密短柔毛。
花小形,單性,雌雄異株,但有時亦有雌雄同株者,2~8 枚叢生葉腋,有時看起來好似排成總狀花序;如有花序則長 1~2 公分,常有柔毛,花柄長 0.1~0.2 公分,被微柔毛;花萼小,鐘形,先端有裂片 5 枚,裂片三角形,長約 0.1~0.15 公分,先端銳尖,內面具明顯的中肋;花瓣卵形,較萼片小,先端內凹,基部有爪;雄蕊 5 枚,花絲短。花期 10 月。 核果圓球形或倒卵狀球形,直徑 0.3~4 公分,基部有宿存的萼片,深紅色,成熟時變黑色,具 3 分核;果梗長 0.3~0.4 公分,種子矩圓狀卵圓形,背面具長為種子 1/2 的短溝。果期 11~12 月。
常綠匍匐狀灌木,枝無刺。葉厚紙質,長橢圓形,大小異型,富變化,長 6~12 公分,寬
‧用 途:
‧莖:
‧葉:
‧花:
‧果: ‧特徵:
3~6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鈍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聚繖總狀花序。核果球形,徑 0.6 公分,基部有宿存的萼片,成熟時由紅色轉黑色。花期 10 月,果期 11~12 月。臺灣鼠李之木材黃褐色,其側枝常呈匍匐狀,甚強韌,彎曲性強,可彎成木桶等之提手,故名\"桶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