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年7月准初一暑期语文学习1

2015年7月准初一暑期语文学习1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5年7月准初一暑期语文学习1 方秀文

聪明方案:万丈高楼从地起 一,读名著,思考趣

1,读《三国演义》补足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 (2)刘备借荆州——

(3)徐庶进曹营—— (4)周瑜打黄盖—— (5)三个臭皮匠——

读《西游记》,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 (2)猪八戒见高小姐——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

2,(1)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二,成语积累:

1,挑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无精打彩 留光溢彩 精兵简正 困或不解 服荆请罪 初出矛庐 湛测路线 理志气状

神彩奕奕 浓装淡抹 汗流夹背 顾名思意 2,“多”的成语:

观众多 贵宾多 人很多 人才多 兵马多 事物多 色彩多 类别多 困难多 话儿多 读书多 见识多 变化多 走得多 颜色多 花样多 3,表示“天气晴朗”的词语

三,还记得汉字拼写大赛吧

(一),下面拼音拼写规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关切(guān qiâ) 引诱(yǐn iîu) 杰出(jiã chū) B、阻挠(zǔ náo) 妨碍(fáng ài) 打搅(dǎ jiao) C、咨询(zī xún) 卓越(zhuï yuâ) 妈妈(mā ma) D、偶尔(ǒu ěr) 名胜(míng shâng) 决定(jǘe dìng) (二),易读错的字音

1、这块纸很粗糙( ),在上面写字感觉很不舒服。

2、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室里很嘈( )杂,根本无法安心做题。 3、这里的树栽的参差( )不齐,反而有种特别的美感。

4、每个城市在发展上的差( )距,都可以演化成进步的方向和动力。 5、他每次出差( )的时候,都会带点特色的东西给家人。

6、气温骤降,兄妹俩没有厚实的衣服取暖,挨( )饿受冻,只能紧紧地挨( )着,不知不觉地,他们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外面已经是白皑皑( )

的世界了。

7、小明不谙( )水性,所以不敢游泳。

8、这是狭隘( )的民族主义在作祟,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

9、考试的时候,因为作文写的太拗( )口了,得的分数很低,他生气地把铅笔拗( )断了,真是执拗( )的厉害。

10、小培生病了,想吃点清淡的,所以妈妈给她做了熬( )白菜当作晚餐,又熬( )夜陪着他,生怕她再加重病情。

11、在乒乓球比赛中,小明经过12分钟的苦战,终于以11:9扳( )回了一局,赢的很不容易啊。

12、稗( )官野史这个词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13、很多的海外同胞( )都希望能够看到国庆时举国同庆的场面。 14、这位政客在政乱中纵横捭( )阖( ),成立了自己的政党。

15、“快都把湿衣服放在热炕上炮( )干了。”连长看着那个冻得发紫小兵,关切地说。

16、“你相信吗?这张薄薄( )的纸能承受10斤的重量!”老师拿着纸对大家说。

17、小明不会剥( )皮,所以很少吃带皮的水果。

18、艾青在他的诗《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 )蕾( )。”

19、大学毕业以后,他到处奔波( ),寻找工作,想过放弃,但最终,他坚持下来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20、我认为这两件事可以同时进行,并行不悖( )。

21、中学毕业以后,他来到北京,投奔( )叔叔,想学一技之长。

22、虽然他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他没有麻痹( )自己,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起点。

23、犯错误时,不能想着一味地包庇( )孩子,而是应该好好地教育他。 24、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终于迸( )发了,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变得谦虚、真诚了。

25、他不好好工作经常奴颜( )膝地巴结上司,真让人瞧不起。

26、由于人们的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锐减,有的甚至已经濒( )临灭绝了。

27、那段时间,他写了很多针砭( )时弊的文学作品。 28、我们都屏( )气凝神,静静地等待最后的决定。

29、“摒( )弃那些成见,这样才能合作愉快”经理真诚地说。 30、法国大始终重复着复辟( )的循环。

31、由于他的过错,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在法庭上,他留下了忏( )悔的眼泪。

32、“呕哑嘲( )哳”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33、“里面有易碎物品,要轻拿轻放,弄坏的话是要照价赔偿( )的。”老板大声地说。

34、他认真地复习了考试的范围,可是考试的结果还是让他瞠( )目结舌。 35、爸爸绰( )起一根木棍就向他打去,吓得他急忙跑掉了。 36、虽然我们手里的钱买房子绰绰( )有余,但还是要节省开支有计划地花钱。

37、一辆卡车从他面前风驰电掣( )地般地驶过。

38、“她刚刚遭遇火灾,钱财尽失,你这个时候去追债,岂不是乘()机为难人家吗?”母亲苦口婆心地劝道。

39、只有法律能够起到惩( )前毖后的效果,所有我们必须尊重它。 40、看!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驰骋( ),这景象多壮观。

41、她用笔下的文字不停鞭笞( )她们,但其中也有无奈的同情。

42、凝视着远处的山久了,自己好像都融化了一样,徜徉( )其中,不亦乐乎。 43、他炽( )热的感情让人难以接受。

44、由于他在经商上的独特眼光,现在他可以叱( )咤( )商界。 45、因为明天的节目还没有排练,所以他才忧心忡忡( )地不知所措。 46、这种惆( )怅的表情让人看了很心疼。 47、他踌( )躇了好一阵,才决定这么做。

48、姚明缔( )造了中国运动员在NBA打球的新时代

49、相形见绌( ) 黜( )免 揣( )摩 椽( )子 50、恫( )吓 踱( )步 阿( )谀( ) 婀( )娜( ) 51、桔梗 押解 拮据 情不自禁 缄默 攻讦 放荡不羁 通缉令 觊觎 (三),选词填空

1,“观摩” “观摹”。

这张画是他( )了你的照片画出来的。 在这次学前( )大会上,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 2,“贯穿” “贯串”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始终。

一个红色的腰带( )她的腰间,把白色的连衣裙衬的格外美丽。 3,“简朴” “俭朴”。

她是一个生活( )的人,从不乱花钱。

( )的笔调,平实的语言,虽然没有太多的波澜不惊,却在平淡中有种对生活的大彻大悟。 4,“合龙” “合拢”。

经过一年的加紧施工,这座跨江大桥终于( )了。 只要你的手稍微碰一下含羞草,它就把叶子( )起来。 5,“决不” “绝不”。

看着母亲劳累的身影,我暗暗地下定决心,( )让母亲再为我操心。 这个游戏很危险,我( )同意你去。”姐姐坚决地说。

四,这是真的吗?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很多人认为端午吃粽子和屈原有关,这是真的吗?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

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

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为什么吃粽子却不知道,粽子带角,角上有刀,是角逐抗争的意思,端午节开始,夏虫滋生,人们要与天气,与蚊虫疾病抗争。端午节的所有习俗都是祛蚊虫,防止疾病,除邪气的。 (1)请给该文一个标题。

(2)给下列字注音:粽( )贮( )烹( )棱( ) (3)你会包粽子吗?谈谈你的体会。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端午节吃粽子”的理解。

五,你怎么看?

近几年,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规矩、规范的时候,特别流行一种物质奖励的做法。什么叫物质奖励呢?比如孩子在家里给自己洗一双袜子,五毛钱;如果给妈妈洗双袜子,五块钱。这个做法美其名曰\"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我原来认为这个做法是对的,但是现在觉得有巨大的副作用。因为这是在培养动物的条件反射,而不是在培养人的孝心。有一个朋友,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说有一个星期天他到公园去玩,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草地上又爬又闹玩得很开心,年轻的母亲跟孩子说:时间到了,宝贝,我们应该回家了。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回去。这时候这个妈妈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对着孩子晃了一下,孩子的眼睛就盯住妈妈手上的这块巧克力,慢慢地站了起来。然后他就听见这个妈妈问:宝贝,想不想吃巧克力?孩子说:想。妈妈就跟孩子说:想吃就得跟我回家去吃。然后就看见这个孩子乖乖地、小动物一样跟妈妈回家吃巧克力了。这位朋友观察得非常细致,他看完了以后,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这位母亲用巧克力可以让孩子服服帖帖地跟自己回家,而母亲的呼唤孩子却充耳不闻,在这个三四岁孩子眼里,巧克力比他妈妈还重要。妈妈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已经在他的心田里种上了功利的种子。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的欲望也会逐渐地增长,长大以后,这孩子很可能就为了功利,而不要道义,这是不正常的。最后,当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儿女日渐增长的欲望的时候,儿女就很可能会把父母丢弃在一边,种种的人间悲剧就是从教育失误引发的。这位朋友还引用了《弟子规》,他讲,他们受到的教育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糖果呼,应勿缓;住房呼,应勿缓;电脑呼,应勿缓\",说到底就是\"物欲呼,应勿缓\",他们回应的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自己的物欲。长此以往,社会如何和谐?

读完此文,谈谈你的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