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 讲义

二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 讲义

来源:保捱科技网


编者按:全国卷理综生物选择题共6道,通过对实行新课标高考以来全国历年高考题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全国卷在考查内容上命题的“潜规则”,这6道选择题是这样布点的:“代谢”、“遗传”、“调节”、“生态”四大块,每块至少必有一题,另外两题从“细胞、变异、进化、实验”这四个方面中选择命制。考前针对这6道题设置押题训练,旨在让考生保持应试状态,做到保温训练“手不凉”,满怀信心上考场。

——不敢妄言押中高考原题,但敢说与高考考题“形神兼备”

选择押题6-4 “生物与环境”离不了

1.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如有硝化细菌,则属于生产者

解析:选B 因为某些水鸟在秋季进行迁移,因此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物种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若生产者减少,则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①和②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②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②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①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选B 分析曲线可知,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应小于出生率;②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到达K值前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②表示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①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3.下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 C.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D.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解析:选C 粪便属于未同化的能量;H和ATP是光反应的产物,形成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细胞受抗原刺激,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4.下图表示不同动物种群的个体总数以及一段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率最高的种群是( )

A.猎豹 C.赤狐

B.亚洲象 D.田鼠

解析:选D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析图示可知,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率最高的种群是田鼠。

5.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能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选B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因此在生物圈内,碳元素可以自给自足;据图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大量煤、石油的开发会导致空气中的CO2增多,引发温室效应;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6.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图1表示海洋鱼

类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变化与增长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2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成分是甲、丙、丁

B.根据图1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 C.图2的食物链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低

解析:选C 图2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丁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甲和乙。据图1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获量,则捕捞后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图2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7.5×100%=2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如果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